【摘 要】美术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美术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容易忽略引导的方法,一味的放任学生;容易过度的重视技能的培养,忽略思维的启发和融入情感;容易呆板的引用教学方式,忽略了课堂的可能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开辟不同教学路径,让学生自主表现,体现教学本色。
【关键词】教学路径;自主表现
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承载着教学目标片面、教学理念陈旧、评价标准单一、环境条件制约、家长观念落后等不良因素,我们农村美术教师应如何开拓一条自己的美术教学新路,让城市孩子享受的艺术氛围也让农村孩子得到有效品尝?如何使绘画成为农村孩子可以接受、主动参与的活动?如何利用最廉价的资源把农村孩子最原始的美术潜能激发出来,让他们享受更完整的童年?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三方面的尝试:
一、“激”美术创作兴趣——荡漾感受美的心灵
1.生活之源
美术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孩子的生活而倍受孩子们的喜爱。立足文本,挖掘生活源点。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与文本自身蕴涵的功能,让教学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
2.童话之趣
在教室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孩子们如痴如醉的捧着童话书,在低段教材中有大量涉及童话的内容。以童话来构建美术教学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3.乡土之意
让地方乡土文化走进学生生活,不仅弘扬了我们的民间艺术,传承了民族艺术精髓,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生活。如我们学校对民间艺术,非文化物质遗产——渔灯制作的引入,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收到了广泛的好评及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渔灯制作理念,也融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渔灯形象更加的富有童趣,作品在县级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展示,并且在县市艺术节的课本剧中,学生的作品也登上了更高的舞台,生动的渔灯道具,为课本剧增色不少。
学生的兴趣不言而喻,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更好地前进动力,有了动力,一条条栩栩如生的渔灯作品就美美的诞生了。
二、“玩”美术多样教材——营造表现美的氛围
美术的创作形式多样,可将其开发为纸工、剪贴、绘画、泥塑等多种美术形式进行教学,从多门类的美术创作中丰富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1.形态化材料,启迪造型之美
形式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生活中很多事物会激起人的联想和创意。比如纸杯、瓶子、盒子等,他们所特有的形,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创意联想,通过造型类美术活动,让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发现造型之美。
2.色彩型材料,启迪层次之美
色彩是美术表达的重要元素,对色彩的组合、变色等,学生充满了兴趣,如在一年级《水彩游戏》教学活动,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撒、滴、喷、淌等等,把不同的颜色进行组合,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尽管个别同学弄脏了衣服,弄脏了手,但是这个活动的过程是那么的快乐,对色彩美的感受是那么的强烈,从课堂中层出不穷的笑声中,我们很好的感受到了这份喜悦。在活动中学生感受水迹画的神奇,体验色彩的层次美,变幻美,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比如在徒手画美术活动中,学生对美术的创作也是达到了心与画的统一,构建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觉。
3.肌理型材料,启迪质感之美
很多素材的肌理特质都可以与美术创新相结合,让学生玩转各种材料,通过视觉、触觉感受不同物质不同肌理特性。比如《印印画画》这一教学活动,用不同的叶子可以拓印出不同的效果,树皮可以印出沧桑的肌理,树叶可以印作动物身上的花纹,或者花布的肌理,有些学生还用手指的指纹印出了美妙的图形。这种肌理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让学生额在玩玩乐乐中,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三、“变”美术教学范式——搭建创造美的平台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品范例不是线性的并列,而是有层次的。把图片进行不同思维层次,角度方向的重组,使之在不同角度与方向的思考与发现中对问题有更深刻,更生动、更立体、更鲜活的理解,获得艺术学习最大的效果。
1.在类比中点燃技法的兴趣点
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如笔者在执教《奇妙的点彩画》的导入部分时,就选取了四幅作品:点彩画的、线描的、大色块平涂的、线描与色彩平涂结合的,在课件上把四幅画并置类比,考察学生已有的绘画技法的积累,学生一下子找到了陌生而新鲜的绘画技法,让陌生的作品范例亲近起来。
教师先出示4幅画,让学生很快找出其中画法很特别的一幅,并说说特别在哪里。教师通过四幅色彩画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画法最特别的点彩画,同时通过观察,找到了点彩画的两个特点:不同的色点,紧密的排列。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点彩画这个陌生的美术名词,同时带着好奇走近点彩画的创始人——保罗·西涅克。正是运用同类作品的对比,使美术课堂导入简洁有效。推而广之,如果遇到新的独特的美术技法,不妨类比一下,让学生当一回“火眼金睛”。
2.梯度设计、让学生主动建构
彭老师执教的《纸雕塑》则在作品范例欣赏上采用梯度设计,实效明显。
(1)在学生初步了解锡铂纸的特性后,彭老师先呈现一对雕塑:杭州古运河旁的《龙卷风》和青岛的《五四风》。这对雕塑先后出现,运用类比,从近及远,体现同一主题下地域不同带来的形象差别,但两者又有类似的表现手法,都用螺旋线,老师把螺旋线板书出来。
(2)接着欣赏外国雕塑家的《空中飞鸟》,从雕塑的简洁明快上去引导,让学生自己讨论,提出修改的地方。
(3)最后欣赏有重复组合的纸雕塑,教师出示自己做的几只天鹅的造型讲解。
作品范例要简约,呈现渐入式的梯度设计,从造型、色彩、情感 、组合上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真正体现了作品范例的模块组织。
3.主题关联,张扬个性魅力
主题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活动较为零散,而美术领域很多内容有一定关联与梯度发展。教师可以围绕某一元素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研究分年段,分层次的围绕树、鱼、报纸等元素,开展主题式美术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低段孩子好动,好玩,不喜欢约束,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安排,徒手画最为适合,玩耍式的体验,围绕树这个大主题,用色彩张扬的展示徒手的魅力。中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观意识,我们结合学校大课题,大理念——海文化,大教育。用鱼作为创作主题,进行不同画种,不同层次的探究,有线描的,有版画的,有布贴的等等,幅幅作品富有个性,魅力无穷。高段孩子的创作更有组织性,他们对主题能更好的进行剖析,进行另类的展现,我们以海洋为大背景,大主题,丰富了内容和形式,篇幅以团队和作为主,进行大规模的创作,比如主题墙,不如整开纸张多幅创联,作品的展示,为我们的探究做了肯定的回答。
主题关联性的探究,在与实际的磨合中,为学生个性魅力的展示提供了一个无限性的舞台,让美流淌在学生之间,印象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陈 桂 生 主 编 .《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陈政(1982.5~ ),男,汉,籍贯:洞头,学历:本科,职称:小学高级,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小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