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倩
【摘 要】老庄思想传入日本的时间虽尚无定论,但是现在的发现至少将其推到了1400多年前。在这期间,老庄思想对日本文学、政界及宗教的形成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俳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如何会着眼于一部千多年前产生于异国且非文学著作的《庄子》呢,而且还在其中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依据?本文将从老庄思想在日本社会的深入、日本俳谐如何在《庄子》中寻求存在感及《庄子》与日本俳谐的精彩结晶——松尾芭蕉三个方面,阐述日本俳谐中的庄子哲学。
【关键词】老庄思想;日本俳谐;《庄子》;松尾芭蕉
庄子是公元前3世纪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是道家学祖,庄子以其丰富想象力和周到流丽的才笔赋予道家思想许多饱满多彩的内容。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俳谐本是源于中国唐朝的滑稽诗体,在日本得以发扬流传。俳谐从最初形成到最终稳定于日本文坛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期间少不了庄子哲学的支撑。松尾芭蕉是日本俳谐上的奇葩,使俳谐在日本文坛拥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这位俳句大师与庄子在很多方面的不谋而合,造就了很多至今闪耀文坛的佳作。
一、老庄思想与日本的渊源
老庄思想向来认为对日本文坛、政界及宗教的形成等方面产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虽然就老庄思想何时传入的问题,一直以来还未有确切的记载,至今为止的一些发现,已经将这个时间至少推到了公元6世纪。就算是一种外来的思想流派,也足以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了。在圣德太子(公元593年-622年在位)所撰的《三经义疏》中关于“冠位十二阶”写道,“始行冠位: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并十二阶,并以当色絁缝之。”即以德、仁、礼、信、义、智六字为序,并配以紫、青、赤、黄、白、黑色。“德”配“紫”的说法显然源于道教重德尚紫的观念,因为在圣德太子以前的日本本土的思想里是找不到根据的。
另外,公元712年,由太安万侣撰写的日本现存最早的史书《古事记》的表文中,对“天地开辟”的说法也明显留下了老庄思想的烙印。《古事记》开篇写道,“拂混元既凝,气象未效,无名,无为,谁知其形?然乾坤初分,三神作造化之首,阴阳斯开,二灵为群品之祖。”“无为”、“阴阳”是老庄思想的关键字,《老子》、《庄子》的文辞加之以《古事记》的表文,老庄思想对日本人对天地之始的认识的启蒙作用不言自明。
经过几百年的交融渗透,到了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已经出现不少研究老庄思想的著名学者。最有名者是被称为“东方马克思”的哲学家安藤昌益,以及幕府末期以专门研究老庄思想而为人知晓的广濑淡窗。直至今日,也有很多学者继续着对老庄思想及其从古至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的研究。
到了日本江户时代,老庄思想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很多文人以此为典故进行文学创作,甚至政治家也在老庄思想里为自己的施政寻找支撑点。
二、日本俳谐在《庄子》里寻找立足的根据
日本人好像不习惯接受任何空穴来风的东西,日本诗歌重视古典的传统自然不难理解,引用古典谈论诗歌本质和机能在诗歌理论的立论上已是定式。如果实在本国古典中找不到切实的根据,那么为本国人完全接受的外国古典也是相当可取的。日本最古的诗歌理论著作《歌经标式》对中国《诗经》的引用是这一倾向的典范。比如,在《歌经标式》的冒头部分对诗歌的定义,有这样一些说法,“原夫歌者所以感鬼神之幽情慰天人之恋心者也”、“蓋亦詠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知音”,这就明显引用了《诗经》序中“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的内容。正是日本诗歌的这个传统,《庄子》才得以直接导入日本俳谐的发展。
“俳谐”一词,源于古代中国,意为滑稽。在中国唐代,俳谐诗就被定义为滑稽的诗。正因此,部分连歌诗人认为俳谐连歌不如和歌高雅,就对其加以诟病。将其说成非正统、品位很低的东西。直至室町时代末期,曾经一度盛行的俳谐连歌被视为专业歌者的业余爱好,把它排除在纯正高雅的连歌之外,后来干脆把“俳谐连歌”就叫成“俳谐”了。其实,俳谐本是连歌的一个源头,在形式上,和连歌并无区别,唯一的区别只在其机智的语言和滑稽的本质上。从12世纪末起,俳谐开始投新兴阶层所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时,为了提高俳谐在文坛的地位,俳谐诗人们开始在各种古典中寻找俳谐存在的根据,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找到《庄子》,不仅是因为《庄子》当时在日本社会获得的广泛认同。
日本俳谐有三大流派,贞门、谈林和蕉门。贞门和谈林几乎是同一时期存在的。在为俳谐争夺文坛地位时,最初,贞门经常借用《庄子》的寓言为其俳谐内容辩护。因为庄子擅用想象奇特的寓言来表达无形的“道”,贞门正是抓住这一点,试图将同样擅用寓言的俳谐定位为具有说教、实用主义的正统诗歌。但是谈林派却认为这样可能会破坏俳谐之所以为俳谐的滑稽本质。所以和贞门派不同,谈林派站在反对说教立场上,同样试图通过《庄子》来说明机智滑稽的俳谐诗的存在价值和正当性。谈林派重要俳人冈西惟中就认为,《庄子》对于俳谐最大的启示在于它阐明了“幽默的精神本质”和修辞上的自由变化。这才是《庄子》之所以能够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支撑“俳谐”的关键。
对于当时的俳人来说,《庄子》拥有着足以与占据传统诗歌论中心的儒教经典匹敌抗衡的权威性,而且《庄子》中也不乏与俳谐一样机智诙谐的文体,所以用它来证明自身的正当性再合适不过。在俳人们急于为俳谐寻找存在感的背景下,《庄子》和俳谐得以结合,虽然现在看来贞门派和谈林派对《庄子》的理解不能说很深刻准确,但《庄子》确使日本俳谐开始在文坛站稳脚跟并有了长足发展。在贞门和谈林两大门派之后,《庄子》和蕉门俳谐擦出了不少火花,产生了永久闪耀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的不少佳作。
三、《庄子》与日本俳谐的完美结合——松尾芭蕉
被称为“日本俳圣”的松尾芭蕉,出生于一个低级武士家庭,10岁起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师从贞门派北村季吟,因此芭蕉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贞门派俳谐。贞门派崇尚《庄子》,所以芭蕉与庄子的“相识”很早就开始了。 芭蕉和庄子可以说是跨越时空的忘年交,芭蕉很小开始接触庄子,而后更是形成了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从芭蕉无数次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引用《庄子》来传达自己的心意这点就能证明了。笔者从中挑选了几句,虽然日语的意思我们不尽理解,亦可以略见两人在很多认识上的默契。
芭蕉的作品 出典
《田舍的句合》 《庄子》
1、無窮の空空たるに逍遥せん事 逍遥遊:以游无穷
2、朝菌の晦朔をしらず、冥霊大一椿論ずるに似たり 逍遥遊:朝菌 冥霊
紀行、俳句、俳文などにおける引用
1、千里に旅立ちて、道糧をつつまず、三更月下無可に人と雲けむ...釜斤の罪をまぬかれたるぞ幸にしてたつとし 逍遥遊: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不夭斧斤
2、百骸九竅の中に物有 斉物論:百骸九窍六脏,该而存焉
3、若藐姑射の山の神人有りて 逍遥遊:若藐姑射之山,有神仙居焉
4、ともに夢中にして夢のかたちを顕す 斉物論:丘也与汝皆梦也
5、象潟や雨に西施がねふの花 斉物論:西施
6、南花真人の謂処一巣一枝の楽しみ、偃鼠の腹をひかえて無何有の郷に遊び 逍遥遊:偃鼠,无何有之乡
7、汝を悪にあらじ、母は汝をうとむにあらじ、唯これ天にして、汝が性のつたなきなけ 大宗師:父邪,母邪,天乎,任乎
8、虚の中に実をふくめり 天道篇:虚则实,庄周
9、喪にいる者は悲をあるじとし、酒を飲もは楽しみあるとす 渔夫篇: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
芭蕉对《庄子》的引用主要集中在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逍遥游》和《齐物论》,在芭蕉的6篇纪行随笔和100多首俳句中,仅对这两部分的直接引用就有20多次。可见芭蕉实在视庄子为知己。
具体看芭蕉和庄子,我们不难发现,此二人的默契主要就是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上。芭蕉在其著作《笈之小文》中用“顺从造化,回归自然”表达的自然观与庄子主张人应该坦诚顺应自然的“天人论”如出一辙。芭蕉所谓“造化”也就是自然,在他的作品中,几乎看不见直接抒发人的感情的表达,只有整个自然。因为季节或者环境的原因,自然的一切才被赋予了各种情绪。除了那首经典的《古池》,“病雁の夜さ むに落ちて旅ねかな”也是芭蕉的名句,描写了寒意袭身的秋夜,一只虚弱的大雁突然离开雁群坠落地面。这是芭蕉在感叹,旅途中抱病时自己的落寞心情。
面对生、死,庄子向来是消极处世的,“生死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虽然芭蕉较庄子乐观,但同样强调生死的无常,认为人的生、死只不过是瞬刻的事,而瞬刻亦是永恒。
就是这些跨越几个世纪的默契,使得庄子与芭蕉完美结合,在日本俳谐史上抹了浓墨重彩的一划,也成为了中日文学交流的一段美谈。
四、结语
日本俳谐在流传于日本千年的老庄思想特别是庄子哲学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正当性,《庄子》富有幽默讽刺的才笔,和善于利用寓言故事的特点,给日本俳谐提供了有力的立足点。此后,俳谐奇葩松尾芭蕉成为庄子哲学和俳谐结合的完美结晶,两者对待自然、生死的态度上的不谋而合,衍生出了不少文学佳作。
参考文献:
[1]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编.《中国的思想家》上卷.劲草书房,1976年12月10日.
[2]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编加藤常贤监修.《中国思想史》.东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4月14日.
[3]下中邦彦.《日本文学事典》.平凡社株式会社,1982年9月20日.
[4]丘培培.《俳谐的确立与<庄子>》.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