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
近两年,赖少其作品拍卖均价一飞冲天。而在五六年前,这位艺术家还只是隐藏在关黎赵杨背后的“潜力股”。
我最早听到赖少其的名字,是五年前在养生专家刘如春的办公室。这位老哥隔着一大堆旧报纸和我说,他清理旧物时,捡到一幅赖少其的书法。那时赖老作品的拍卖行情,最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关黎赵杨正如日中天。
我真正开始了解赖老,是201 3年认识郭勇以后。郭先生是为数不多的从安徽一直追随赖老到广东的收藏家。此人除了藏有看不完的赖老的作品之外,还有一大堆关于赖老的故事,每次碰面,他便要滔滔不绝地讲几个小时。那时郭勇就断言,作为“新安”和“岭南”两个画坛的代表性人物,赖老才通诗文、美术、书法和金石,以其作品当前的市场价格,远远无法反映其实际的学术地位。
后面的市场行情,印证了郭勇的判断。赖氏作品2013年走出第一波高峰,并开始在二级市场全面超越关黎赵杨。当年秋拍,赖老作品成交均价超过26万元/平方尺,而关山月作品均价约22.6万元/平方尺,其他3位均在赖老的一半以下。
在单件作品成交记录上,2013年赖老作品《黄山梦游图》以1725万元成交,刷新个人纪录,但离关黎作品的价格高点仍有不小差距。2014年,其作品《梦游黄山西海门》在中国嘉德秋拍以3910万元成交,首度超过关山月,成为作品第二贵的岭南当代画家。
细细梳理成交数据可以发现,2008年以前,赖氏作品的市场表现并不出众,一直像是被关黎赵杨带着玩的,不管是拍卖成交均价,还是单件作品成交的价格,都远不及其他4人。其作品真正带有攻击性的行情,是在2011年书画市场见顶回调以后出现的。那时,赖老才正式从“潜力股”转变成“黑马股”,此后连续3年多在市场逆势跳跃上涨。
赖氏作品此轮行情的启动,既有学术的逻辑,也有市场的逻辑。山水历来是岭南的短板,当代画家群体里边,目前能够在高端市场上称得上扛鼎的,除了关黎就剩赖少其。市场上流通的关老作品六成都是梅花。在精品缺位的情况下,拿什么来冲高价?黎氏山水目前在拍卖市场上的均价远逊于关老和赖老的作品,当年以一幅巨幅作品登顶8960万元的历史高位时,已经被业界看成是一种透支,在作品整体市场行情没有跟上的情况下,要创造新的纪录确实不易。随着国内房地产投资功能不断被弱化,以及A股这轮牛市行情,大批获利资本开始在寻找下一个投资风口。如果要把这些热钱吸纳到艺术品行业,市场上就必须有新的热点来刺激和诱导。因此,赖氏作品的市场爆发力,也可以理解成是市场轮动和热点转换的结果。
2014年秋拍,赖老作品在拍场上的成交均价已达50万元/平方尺,大多数买家只能望尘莫及,但至少要搞懂其中的逻辑,不要再错过这样的“潜力股”。
首先,要看“基本面”。众所周知,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判断,要考虑“学术”和“商业”两个标准。所谓学术标准,即艺术家的学术地位和作品的艺术含金量越高,市场就越看好。而商业标准,则是越多买家喜欢,作品则越贵。
对大众投资者来说,把握商业标准比较简单,就是看这幅作品能否做到雅俗共赏,当前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杨之光、林墉、方楚雄、周彦生和陈永锵等画家的作品,无不如此。他们的艺术表达语言,往往能让大多数普通收藏者“看得懂”。因此,要判断一件作品是否符合商业标准,只需要发动身边最普通的观众来为你提供意见。
要把握学术标准,则知识门槛比较高,通常只有专业收藏家才能做到。非专业买家如何克服艺术鉴赏能力的短板?我身边一些大藏家早年惯用的土办法是,参考一些没有利益关系的艺术家同行的看法。艺术圈历来不乏“文人相轻”的风气。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艺术家同行的意见,要比评论家可靠得多。一般而言,同时代的艺术家,很少会在独立的场合去恭维另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对于已故艺术家的评价,所受到的干扰因素就更少。在同行中认可度越高的艺术家,意味着其学术地位就越高。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在身边,还可以进行“指标化”分析,譬如艺术家的教育背景、文化修养、从艺年龄、行业地位、学术经历、获奖情况等方面,看这些指标与其他同行相比,是否占有优势。优势指标越多,其学术地位自然就越高。
当然,并不是所有好的艺术家和作品就一定能够受到市场的追捧。所谓“潜力股”,只能是那些已经开始受到资本关注,作品的价值却仍然被市场低估的艺术家。通俗来说,就是该卖高价的作品还没有卖到高价。
投资艺术品与投资股票的策略实际很相似,决定一件艺术品价格的基础虽然在艺术家和作品本身,但是这件作品到底应该何时涨价、涨多高,却是由市场说了算。那么,市场又是由谁说了算呢?当然是主力买家。因此,要看准一只“潜力股”,最好的办法是跟着主力买家走。不过,市场那么大,主力买家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我们多点逛市场和留意新闻媒体的报道了。
2015年恰逢赖少其和黄宾虹这两位“焦墨大家”的百年诞辰。“黑宾虹”去年以一幅巨作《南高峰小景》跨越6000万元的历史高峰,同为市场上“晚熟”的名家,赖少其似乎已经落后。而又广东美术馆举全馆之力,策划赖少其“大道之道”百年大展,搅得无数藏家心里好生凌乱。收藏界从来都不缺钱,如此成规模和成体系的作品,似乎在赤裸裸地展示这位美术大家的市场后劲。怪不得展览现场有人嘀咕:赖老不只是岭南的标杆,更是岭南的台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