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坪
《盗墓笔记》、《鬼吹灯》等风靡的盗墓小说为世人虚构了一系列惊险跌宕的故事,也让人陷入了对地下神秘世界的向往。然而,有人担心,这会像穿越剧导致青少年盲目冒险一样,会助长盗墓活动的滋生。所以,由《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上线之前就被诸多猜疑,有网友甚至担心该剧会被禁播。然而,《盗墓笔记》顺利上映了,只是效果令期待已久的粉丝们大失所望,因为整部剧的基调从盗墓探险故事变成了爱国青年保护国宝的故事,与原著差距甚大。其实,在唏嘘的同时,观众也应该理解,盗墓毕竟是一种犯罪活动,而且,近期,中国警方破获了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文物盗销案,为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截至5月26日,抓获嫌疑人175人,先后有1168件套文物被追回,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25件套。一些追讨文物为国内首次发现,填补了考古空白。
全国最大文物犯罪网浮出水面
这个庞大的犯罪网络浮出水面始于2014年,当时,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突然来了很多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就像很多盗墓小说描绘的那样,他们乔装打扮成各种身份,有商人、赌徒、学者、收藏家等,他们的目的却都是在打听同一种东西——碎陶片。与此同时,遗址内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盗墓挖掘的痕迹。2014年6月22日,巡逻的民警发现了牛河梁遗址外围的探洞,朝阳市公安局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嗅到了大鱼的味道,立即组成了专案组开始侦查。经过明察暗访,顺藤摸瓜,一个月以后,一个盗掘古墓团伙的踪迹终于被专案组发现。随着布控网的拉大,到年底,先后有10个盗掘团伙被纳入监控,他们盗墓、转运、收藏、倒卖一条龙,呈现专业化和链条化特征,涉及辽宁、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7个省份的10多个城市,这个盗掘倒卖文物的犯罪网终于浮出了水面。
2014年12月7日,第一次大规模的收网行动以雷霆之势一举拿下了其中的9个团伙,抓获了78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核心人物姚某,在盗墓圈里人称“关外第一高手”。然而,这个盗掘倒卖网络盘根错节,仍有残余势力逍遥法外。今年5月份,经过近半年的侦查,第二次收网行动抓获了以程某为首的29人。
谁在盗销文物?
犯罪嫌疑人姚某,为内蒙古赤峰市人,被圈内称为“祖师爷”,在家排行老二(下文统称姚老二,以与其弟弟区分),承其父亲的衣钵从事盗墓。姚老二浸淫盗墓30多年,自称会“看山”,通过风水星象来锁定盗墓地点,听着很像是畅销悬疑盗墓小说《鬼吹灯》里的胡八一。该团伙共有28人,姚老二作为“总指挥”,白天独自踩点,晚上带领团伙盗掘。共盗掘了红山文化遗址、古墓22起,涉及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古文化遗址1处,从此团伙处追缴回各类文物263件,其中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33件、三级文物78件。
另一个盗墓团伙是姚老二的弟弟(下文统称姚老三),姚老三与冯某一起组织的。该团伙成员固定,实行平均分赃,组织严密,反侦查意识较强。姚老三最初是跟着姚老二一起盗墓,学会了姚老二“看山绝技”的皮毛,由于不满姚老二的分赃不均,所以自立门户,与辽宁凌源的冯某等另起炉灶。他们在寻找古墓的时候据说是以红山文化遗址资料为参考,选择作案目标比较准确,盗掘的文物级别相对高,并且有成熟的销赃网络,可以短期内变现。在此团伙被捕的时候,经公安部门认定的其盗掘涉及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古文化遗址2处、古墓葬2处。专案组追缴各类文物109件,其中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19件。
除了姚老二、姚老三两个团伙这种较传统的盗墓方式外,还有一以张某为核心的团伙通过探矿仪器来锁定古墓。这些盗墓活动一般都是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又是在晚上进行,狡猾的盗墓贼还通过各种方式掩饰痕迹,所以,一般的盗墓活动很难被发现。比如姚老二曾经多次“光顾”朝阳市的红山文化“半拉山积石墓地”,这里地处山区,荒无人烟,但是遍布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每次盗掘完,他们都会回填恢复原状。
在盗墓这个环节里,除了姚老二这种“身怀异能”的高手和手底下的小喽罗外,还有很多是他们雇佣的农民,负责挖掘和放风。这些农民往往为了贪图小便宜,经不住诱惑,法律意识不强,沦为盗墓贼的帮凶,此案中就有不少当地的村民和村干部涉足其中。
在被抓获的嫌疑人中,还有多名考古人员。其中,邓某是辽宁某考古研究所技工,刘某是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的业务骨干,是一名资深考古人员。2010年9月,邓某在抢救性挖掘工程现场监守自盗,私藏价值高昂的玉猪龙,于2012年初通过刘某找到买家张某,以320万元的价格将玉猪龙出售。除了这种监守自盗外,还有一些有文物研究经验或者考古挖掘经历的专业人员被拉下水,其中不乏公职人员,他们或者直接参与盗销,或者为盗销团伙提供便利,危害性极大。
在整个文物盗销链条中,盗墓贼处于“生产”环节,危害更大的是“销售”环节,获利最多的也往往是这个环节,几经转手,文物价格几倍、几十倍地暴涨,也正是有销售环节的存在,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盗墓分子出现。这些盗墓贼盗掘出文物后,由专门的文物贩子负责销赃,他们多是经营古玩店的古董商,比如此案中的文物贩子李某,经营着两家古玩店,借着“喀左县文博协会会长”的身份从事非法文物交易,除了在店里收脏外,还会经常与盗墓分子一起去盗墓现场分赃。这个销售环节的存在使得文物转手的速度非常快,价格以数十万居多,最高的是邓某出手的玉猪龙。
文物保护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近年来风靡的这些盗墓小说虽然是虚构,但是有现实依据的是,出于分赃和保密的考虑,盗墓贼往往是结成小团伙,甚至独来独往,但是,现今的文物犯罪却呈现出了抱团的趋势,已经链条化,比如本案中的姚老二团伙高达28人。而且,近几年随着收藏的升温,文物艺术品的价格水涨船高,需求大增,而文物盗掘的低风险高收益,让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文物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资料显示,2009-2012年,全国公安部门共立盗窃、盗掘、倒卖、抢劫、走私文物等文物案件4332起,平均每年1083起,一天平均近3起。2010-2013年期间,国家文物局接报的文物盗掘案件437起。当然,文物犯罪猖獗与目前的文物保护机制不健全有直接关系。有专家分析,各地普遍存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编制短缺、安全防范设施达标率低,文物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全国各级专兼职文物行政执法人员不足万人,平均每人负责管理近百处不可移动文物。本次破获的文物盗销大案,震慑了文物犯罪行为的同时,也给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