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汉文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将从信息时代辅导员工作的特点规律和以互联网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入手,提出新媒体境遇下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策略之五项基本对策,试图进一步厘清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探索构建出一套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122-03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使得辅导员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转型期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文化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载体千方百计地在高校大学生中渗透,中间还夹杂着各类腐朽、消极、色情以及暴力等信息元素,严重影响和干扰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辅导员甚至顶层设计者未能及时适应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理念落后、工作方法刻板、工作手段有限,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模式亟待创新。
一、新媒体时代对辅导员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机遇,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拓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渠道,打破了辅导员工作的时空限制。随之而来,新媒体的发展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
(一)有害信息肆虐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显著的特点就是各类信息的爆炸、泛滥及真假难辨。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良莠不齐,一些反动、色情、暴力等倾向性明显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辅导员需要直面全面、科学阐述信息,以及去除糟粕信息、加强正能量信息引导的挑战。
1.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信息误导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他们动用一切宣传机器企图将其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强加给中国,预谋腐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文化根基,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1],大学生青年群体受此影响非常大,这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时代,一些国家加紧运用社交网络对高校渗透分化,采取的一些方式方法隐蔽多样,极具煽动性,高校特别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进一步加大。新媒体宣传平台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阵地少一寸,宣扬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容就多一分,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新媒体时代的今日通过网络短期内对中国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进行汹涌迅速的渗透[2]。
2.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泛滥,非理性微商、炒股风靡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等丑恶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达到异常疯狂传播和扩散的效应。大学生恰处于生理和心理重要发育成熟期,并且由于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普遍缺失,这一群体容易在新媒体上接受大量错误的性知识,而由此引发不健康性观念的形成,甚至导致性犯罪。此外,随着便携式笔记本、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拓展,让原本已经风靡于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愈加疯狂蔓延,课堂内外低头族有增无减。网络游戏不少含有暴力和色情因素,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大学生们肆意杀掠结盟而不用负法律责任,极易诱导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暴力犯罪。与此同时,高校一部分大学生,受网络不实信息的影响,痴迷于微商,幻想一夜暴富,将生活费拿出用于炒股、炒邮票,最终耽误了学业、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和认识观。
(二)新媒体时代对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发生着渐变,已经由原来的“以我(辅导员,教育者)为主”、以“理论说服为中心”的工作基本模式逐渐改变为“以生(学生,被教育者)为主”、以“实践体验为中心”的新模式。一些辅导员在认识上还不够清晰,在对待新工作模式的转变反映上还比较慢热,主动运用新媒体、网络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还不足。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直接实施者对电脑、多媒体的认识和运用水平倘若低于学生,势必严重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和教育效果。部分辅导员不重视、不熟悉学生活跃的微信、微博、网络论坛、QQ、飞信等新媒体技术的现象,这就使得辅导员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难以达到较高水平的运作,新媒体时代带来的载体优势不能在辅导员工作中充分转换和发挥出来。
当前,大学生更加愿意通过网络新媒体表达自身的意见、建议和感受。辅导员普遍面临一个新媒体时代学生工作两难的境地:如果启动老师的权威模式加入学生qq、微信等群聊组,一开始可能学生有一定新鲜感,还会有一些交流,在辅导员蛰伏一段时间后此群聊组基本会成为死群,如此一来,辅导员试图在群内收集学生信息的想法宣告失败;如果想象学生主动邀请辅导员加入他们的新媒体群聊平台,那往往只能是一厢情愿,选择对学生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置若罔闻,那是辅导员在自断一条及时、有效、有针性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渠道,长此以往更可能被学生所孤立。不唯如此,在百度贴吧、城市论坛上,不少大学生喜欢针砭学校、社会,并大都“聪明”地匿名,辅导员很难知道究竟是谁在网络背后发表信息,有针对性、及时地开展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与此同时,传统的面对面谈心、摆事实讲道理、班会宣讲的教育和工作方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的新变化、新需求。学生在网络上寻求帮助,要求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在网络上予以回应解答;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过激言论,要求辅导员必须通过网络第一时间给予重视和引导教育。另外,线上的交流互动不能完全取代线下的促膝谈心,辅导员工作面临线上线下和谐共进的挑战。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
(一)更新了辅导员工作的观念
在传统的辅导员工作过程中,辅导员一直决定着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内容,更加强调辅导员在大学生引领和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被动地位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地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1.辅导员的角色发生了一定转化
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主体的重担,这种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发挥无可争议。然而,新媒体的崛起让辅导员角色和地位受到了冲击。首先,强调信息传播的分众性,比如每个网名、代码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实体的人,辅导员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已经不再是抽象的某一群体了,而是活生生的个体,这势必要求教育功能的开展和教育信息的传播更有针对性,更加人性化[3]。
新媒体给予了大学生更多表达的平台和空间,提升了大学生的话语权,辅导员召开年级大会、班会开展日常和思想工作的“一对多”工作模式转化为网络上学生争相表达、群体评论的“多对一”工作模式,在此过程中,辅导员的主导性作用被极大削弱,有些时候甚至只能被动应对,辅导员的信息垄断地位和理论灌输者形象被极大弱化。不过,纷繁复杂、零星碎片的网络信息时常又让大学生难辨真伪、无所适从,辅导员及时介入、澄清信息、权威发布、主导信息,成了大学生迫切的需求。
2.大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定转化
新媒体时代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呈现出与传统明显不同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视野宽阔、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要求民主与平等、富有创新,运用新媒体能力超前,不喜欢被动接受信息和教育,而更愿意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通过网络检索与求助,百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他们社交学习的重要选择和依靠。大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开始发挥教育主体性作用,在网络交流信息、发布信息中影响他人。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转化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了“兼职”或“业余”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新媒体的公众参与性,隐去了直接面对面时辅导员的权威,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地位在网络上趋于平等,并且直接影响和蔓延到现实交流中。
(二)扩展了辅导员工作的时空
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多媒体的建设扩展了工作的时空。会议文件和精神传达、书本阅读和学习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和滞后性;校园广播和公共电视宣传,受实体因素限制比较大,并且不能实现分享与互动,也不可能被辅导员随时随地所运用。传统的辅导员工作载体受时空所限、难以及时有效地交流互动。然而,新型便携式的手提上网本、智能手机媒体等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与网络的交互,让大量信息资源得以传播、共享与存储,辅导员能够非常方便地获取和使用最新资讯,并随时随地让有益信息传播扩散,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影响面。不仅如此,辅导员能够借助新媒体听取学生真实的网络意见、建议和牢骚,并有针对性地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随时随地即可开展工作。
(三)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为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在新媒体尚未兴起的以往,辅导员工作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容易陷入枯燥的灌输式教育,一味如此,教育效果和意义大打折扣。而借助于新媒体网络平台,大大丰富了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方式和渠道,不少辅导员开始充分利用自己的微信、微博与学生分享信息、互动交流;一些辅导员指导学生干部建立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发布校内外实时信息,及时收集学生建议和意见;还有一些辅导员能够形成微博、微信内容推送的精细化、目的化、趣味化,以符合学生喜欢的方式有目的、有规划地推送思想政治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新媒体时代大大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展现出了辅导员工作以往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微信、QQ群、博客、飞信等都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教育手段,通过连接互联网,以往只能在家中或办公室中实现的教育手段现在已经可以无处不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4]。
三、新媒体境遇下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策略
新媒体给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路径。然而,在充满机遇的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对辅导员工作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加强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辅导员应将工作的重要部分位移到网络空间,加强新媒体社交平台上给予大学生的信息引导与教育关怀,让大学生切实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用心和负责,同时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遵纪守法在网络上延伸的重要性,自觉抵制在网络领域充斥的不良信息。辅导员需要运用新媒体做好网际空间“濡化”和“涵化”的纵向传承和横向沟通,有目的、有计划、有高度地引导大学生自省慎独,培养锻炼他们的批判和判断能力。目的是使大学生们能够在良莠不齐、浩瀚如海的信息大潮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自觉过滤和抵制低俗、色情、暴力甚至反动信息的侵蚀。另外,辅导员要尽快熟悉网络伦理,并将其引入到学生干部培养、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信息伦理和秩序遵守的重要性;要让大学生参与学校学院新媒体建设和管理之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促使学生自身成为新媒体宣传与教育的主体,切实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二)净化网络传播渠道,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监控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时还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的东西必然去占领。”[5]当下,网络成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要地,国家也建立了相关的“防火墙”制度,及时屏蔽过滤有害、不实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校内“防火墙”制度,不少高校专门组建了相关信息安全维护团队;作为辅导员,应该把守好最后一道网络关卡,在能够主导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加强监控和引导,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学院新媒体平台的阵地,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成果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传播。高校层面,还需要建立一整套适应新媒体发展的信息管理办事(议事)机构,如新媒体中心等;制定校园网络文明公约,规定大学生上网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在运用技术手段对新媒体网络上有害信息过滤和垃圾信息清理的同时,辅导员应当关注校园百度贴吧、校内BBS、微博微信刷屏信息等大学生“出没”较多的网络平台,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反映和表达,对那些不符合事实,甚至涉及故意造假夸大的观点和评价及时清理,净化网络空间。
(三)提高辅导员新媒体运用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安全存在着更多不可预测力量,一些信息的传播扩散甚至是不可抗拒的。提高辅导员通过新媒体网络信息而预测危机之能力,以及面对新媒体网络危机应对之能力愈显重要。众所周知,网络空间提供的信息质和量远远超过单一的辅导员个体所能提供的信息,这使得辅导员由信息主要供应者变为信息的需求者和信息甄别的指导者,辅导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亟待与时俱进。
1.建立完备的信息传播机制
大学生网络社会实际上有其相对单一和集中的特点,因此,抓住了大学生网络社交活动主场地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就抓住了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建立完备的信息传播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个性,尊重大学生校内外公共事件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把握信息发布的艺术、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传播的管控、信息反馈的评估。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些媒体和学生信息发布与传播动机不纯,故意对校园、社会公共事件进行歪曲的、夸大的报道。为此,辅导员需要使用信息传播的规律,善待媒体与网络领袖,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关系,这也是建立完备信息传播机制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
2.提升辅导员信息技术水平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辅导员应当明确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自我信息素养。辅导员应当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一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够把抽象的、相对枯燥的思想政治信息形象化,将大篇幅的理论文本制作转化为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漫画、图像、动画等,进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和传播。辅导员还需要掌握网络传播的一般原理,知晓国家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熟悉大学生网络用语,善于利用网络与大学生交流,必要时能够帮助解决大学生计算机病毒防治和重装系统的现实需要。同时,还要提高网络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把不同信息种类在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位置和风格摆好,例如学生会的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信息风格更倾向于活泼向上,充满青年人的朝气与创意;而党团公共微博、微信公共平台推送的信息则要多一些官方权威和仪式作用,进而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的组合拳。
辅导员对这些技术的掌握,将直接增强教育者在教育客体中的声誉和威信,给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技术上的支撑[6]。以网络技术作为保障,开展网络微博、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主动占领微博应用的制高点,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所关注的焦点,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与疑问。
(四)善用新媒体平台,丰富学生的网络校园文化活动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应当通过开展网络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风、班风建设。为此,辅导员可以开展微博、微信“微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学习、交流与共享的氛围和载体。如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读书有感、旅游有感、出国(境)交流有感、生活有感等信息发布到校内新媒体公共平台,每周一期,让大学生互相分享与交流心得,继而辅导员适时介入,分享自己或其他老师的相关感悟和评价,并建立一定的评比激励机制。还可以建立微博、微信小视频直播与访谈录像的“网络真人秀”,建立校园风云人物的传记连载,建立所有学生机会均等的校园街拍展示,将线下校园活动通过新媒体传播扩散,并开辟专门的网络参与通道,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改善辅导员工作的效果。
与此同时,辅导员需要有效利用自身开展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可以考虑将课程的实践环节考察方式如上交实习大作业调整为新媒体平台的展示和评比,让学生的成果在网络公共平台上被关注、被评论,把课程要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网络上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5(3).
[2]张军辉,张新明.论网络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3]肖旭.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云南财贸大学学报,2005(3).
[4]王岩.论网络境遇下加强辅导员工作的策略[J].理论月刊,2007(9).
[5]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30.
[6]张春义.网络条件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