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have Y”的功能解释:认知参照点与主观化视角

2015-11-14 01:56刘存伟
外国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态句法句式

林 忠 刘存伟

(重庆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65)

1.引言

本文拟探讨的“X have Y”句包括英语中的“have”领有句、现在完成体以及传统研究中由情态动词“have to”构成的“have to”句式。国内外学者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视角,对前两类句法结构已经作过大量的研究(Quirk,1985;Langacker,1990;2009;Heine,1997;易仲良,1989;曲卫国,1994;沈家煊,2001;谢应光,2012),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于英语“have to”句式的研究,国外仅Heine(1997)等在探讨领有结果的过程中略有论述;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除谢咏梅(2010)著文阐释过“have to”的语法化之外,更多的还停留在中学阶段的语法教学讨论上。综观相关研究,将这三类句法结构联系在一起加以讨论的学者更是不多见;Langacker(1990,2009)和Heine(1997)对这三类概念有过阐述,但那只是星星之火;本文寄望于借助这一点星火,以求达到燎原之势。

基于 Langacker(1990,2009)和 Heine(1997)的研究,本文把认知参照点和主观化作为理论框架,探讨英语领有句式的认知基础、英语完成体和“have to”句式语法化的主观化动因。本文力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解读,也就可以说明将这三类句式统一标示为“X have Y”的理据:(1)英语“have”领有句和“have to”句式,为什么有着与其他普通谓词或情态动词大相径庭的句法表现?(2)三类句法结构表达的领有、完成和情态义是否具有关联性?(3)为何“have”一词可以同时出现在这三类句法结构之中?是否体现了某种共同的认知语义基础?

2.英语领有句式的认知基础

2.1 英语领有句的句法特征

领有是人类认知活动中一个具有普遍性却较为抽象的概念。研究表明,领有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法律概念。在谈到领有概念时,“关系”(relational)或“关联”(associative)、“概念关系式”(conceptual relationship pattern)、“模糊概念”(vague concept)(Heine,1997:83 -84)等用语可见于对领有的定义中。

领有是一个难以把握的概念,其展现了较为特殊的句法语义特征。从句法特征上看,领有谓词“have”是一个及物性动词,要带主语和宾语。但一般不用于被动句:

(1)I have a bar of gold.

*A bar of gold is had(by me).

“have”表示“有”之意时,英语中的领有疑问句既可如一般动作性谓词那样,通过借助助动词“do”来完成:

(2)How many children do they have?

也可以直接将have倒装,构成疑问句式:

(3)Have you any free time today?

在构成否定句式方面,英语领有句也具有使用“do not”或“haven’t”的二重性特征:

(4)I do not have a bike.

(5)I haven’t a bike.

但是当“have”不作“有”解时,只能采用助动词“do”构成疑问或否定句。

2.2 英语领有句的语义特征

对领有句型的语义类型描述方面,语言学家们对此作过不同的阐述。根据领有关系中领有者对领有物的领有时间、可让渡性(alienable)、有灵或无灵情状等参数,Heine(1997)将英语领有句型划分为实物/抽象领有、恒久/暂时领有、不可让渡性领有(inalienable possession)、无灵不可让渡/可让渡领有7大类。Langacker(1990)认为“领属”(ownership)、“亲属关系”(kinship)和“整体/部分关系”(whole/part)构成领有概念的典型范畴。

具体而言,英语的领有句既可以描述具体的实物领有概念,如例(6):

(6)I want to fill in this form;do you have a pen in your hand?

也可以表达抽象意义上的领有:

(7)He has no time/money.

此外,英语领有句的主语并不是只局限于领有者语义角色,体验者,甚至表达处所范畴义的名词也可出现在主语位置(Langacker,2009):

(8)We have a lot of earthquakes in California.

(9)Their house has four bedrooms.

综上所述,英语的“have”领有句具有与其他普通动词性谓词句大相径庭的语义和句法特征。那么,这类句型为何会展现出如此与众不同的特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其历时演化情况。

2.3 英语领有句的历时演化

英语中的时、体、态、语气、人称等语法范畴多为最初的词汇动词语法化的结果,表达领有义的动词“have”也不例外。研究表明,英语“have”领有句演化自行为图式,这一行为图式的命题结构包含施事、受事及行为。作为谓词的行为义的核心概念除“取”(take)义外,还涉及“抓”(seize,grab,catch)(Heine,1997:91)、“持有”(hold)“保持”(keep)等行为义(Langacker,1990:29)。

通过解读这些行为义,不难发现“取”、“抓”、“持有”某物,就是对该物体进行直接控制;要对某物体进行直接控制,也就需要在当前时间点占有或者拥有该物体。这构成了“抓”“取”等行为义演变为领有义的语义基础。从这个语义基础出发,就不难理解“have”在领有句中的双重句法属性:既可将“have”用作普通的行为类谓词,通过助动词“do”等来构成疑问句和否定句;也可把“have”直接用作助动词,倒装“have”或在其后添加“not”或“no”。

我们借助Heine(1997)提出的语法化链模型,对英语领有句中“have”一词的双重句法属性加以解读。

语法化链模型(grammaticalization chain)

X>P1>P2…>Pn>Y

这一模型,其实质是语法化研究成果中的“斜坡”(cline)(Hopper& Traugott,2001)概念。从历时的角度讲,领有谓词“have”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既包括从含“抓”“拿”等具体行为义,向表达领有义的演变,也涉及进一步虚化为完成体标记词的不同阶段(模型中的X代表具体动作义实义动词阶段;P代表领有义演化的不同阶段;Y代表完成体标记词);从共时的角度看,领有动词的语法化过程构成了从X到Y演变所构成的连续统,表达了“斜坡”概念中,X演变为P,P进一步演变为Y,X、P和Y三者的共存。具体来讲,当“have”不作“有”之意时,只能体现X阶段的句法特征;当“have”作“有”解时,既可采用X阶段,也可采用P阶段的句法规则。

2.4 英语领有句的认知参照点解读

在日常的认知活动中,人们通常会将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作为参照点,来认识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事物。人们选取参照物并通过参照物认知目标事物的能力称为参照点能力(reference point ability)。具体到图1,R(reference point)是概念建构者借以认知目标T(target)的参照点;D是参照点激活的认知辖域,其由与R相关联的事物构成;虚线箭头是概念建构者完成认知过程所经历的心理路径。

图1 认知参照模型

Langacker(2009:104)指出,英语领有句的历时演化经历了“源述谓结构”(source predicate)、“原型领有”(prototypical possession)和“泛化领有”(generalized possession)三个基本阶段;领有句从“源述谓结构”阶段向泛化领有句演化的认知基础就是人们的参照点认知能力。Langacker(1990)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抓、取等动作行为是人类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的基本形式之一。人们在对身边物体发生身体接触的过程中,存在身体能量的传递,这一传递过程如图2。

在图2中,射体(trajector)将能量转移到界标(landmark)。概念建构者 G,作为言语场景(ground)成分中的说话人,将射体选作参照点,通过虚线箭头所表达的心理路径,完成对界标的指定。这一过程,在语法上体现为诸如“X takes Y”此类的行为谓词句。这类句式,语义上侧重勾勒射体对界标的行为控制并将能量转移到界标的过程,因此在图式中,标示能量转移的过程采用粗黑双箭头标示。认知参照关系在此句式中,语义上未突显,采用虚线箭头表示。

图2 直接的物理控制义的参照点解读

射体对界标的身体控制和能量转移可虚化,如I have a bar of gold,这些金砖现在并不在我手中,但我可以潜在地从银行拿出金砖;图3如下(控制与能量转移的弱化用双虚线箭头表示):

图3 潜在控制义的参照点解读

参照关系所隐含的空间概念,使得如 Their house has four bedrooms这类句式的出现成为可能:即概念化主体以射体为参照点,建构起界标的空间域。射体their house并不是four bedrooms的所有者,而是确定界标位置的空间参照点,因此,整个概念表达式把射体识解为一个空间实体。参照关系的突显(图4中用粗黑虚线箭头表示),进一步弱化了这类句式结构中have的领有义,整个句式表达了一种参照关系义(下文将要谈到,这种参照关系义,也是英语完成体和“have to”句式的认知基础)。

吕叔湘先生(1982:67)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对汉语的“有”字句作过如下评述:“我有一本书,同时表示两件事,一是表示有一本书存在,其次是此书与一个人(我)有关系”;“蜀之鄙有二僧,表示两个和尚的存在,同时表示这两个和尚跟四川地方有关系”。可见,领有动词的语义核心之一就是表达某种关系,是一个关系词。我们认为,吕先生此处谈到的关系,其实质就是认知参照关系。“我有一本书”的两个语义中,突显的是我对书的控制、拥有;而“蜀之鄙有二僧”句中,这一身体控制义弱化了,整个句子表达了如图4所示的参照关系,而参照关系中参照点的空间义,允准了“蜀之鄙”这一空间方位词出现在汉语“有”字句的主语位置:

图4 汉语“有”字存在句的参照点解读

我们认为,参照点认知模型为探讨“X have Y”领有句型搭建起了一个统一的解释平台,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效地剖析了同一句型允准不同概念结构的认知基础;其次,从参照点研究视角解释这类句法结构,整合了语义与句法关系,将研究提升到认知科学的理论高度,解释更为合理、科学;第三,正如下文将要探讨的那样,参照点认知解释模型有助于进一步理清英语完成体句式的历史演化。

3.英语现在完成体句式的语法化

have+(X+done)→(have+done)+X

基于语用推理和重新分析的理论基础探讨英语完成体句式的语法化历程,值得重视;但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分析并非尽善尽美,总体上还不够深入,至少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说明:其一,完成体标记词来源于表领有义的实义动词“have”,而实词向语法标记词的演化并不是随意的,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那么领有义向完成体标记发展的语义基础有待阐明;其二,完成体句式语义核心之一为表达时间上的关联性,这一时间特征从何而来,也需要从认知的角度作更加详细、深入、透彻的研究;第三,“have+object+-en”结构通常表征使役概念义,那么在向完成体句式语法化过程中,这一使役概念去哪儿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使役义的消亡?众所周知,使役义与完成义在语义和语用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如果认定英语完成体结构经历了从“have+(X+done)”到“(have+done)+X”这一过程,就必须对使役义与完成义之间的关联性做出解释。

英语“have+-en”作为完成体的语法范畴,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是先联性。这一点,既有共时和历时的研究,也得到了来自儿童语言习得的个体发生学的研究证明(罗瑞球,2003)。所谓的先联性,就是完成体句式中的分词结构所指明的动作或状态,总是先于某时点并与那时点有着某种联系。易仲良(1989)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凡含有have+-en的动词短语都表示动作和状态先于某一时点并与那时点有着某种联系,而不含have+-en的则不表示这一‘先联’语法意义。”限于篇幅,本文重点探讨英语现在完成体的语法化过程。

关于现在完成体的语法意义的假说主要有现时关联说(present relevance)、不确指说(indefiniteness)、延伸说(extending)(曲卫国,1994),但阐述得最多、更为广泛认可、更具有权威的说法当属现时关联性。譬如,Quirk(1985:190)就明确指出,“现在完成体表示现时关联的过去时间”。国内不少学者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地对现实关联性有过阐述(易仲良,1989;曲卫国,1994;罗瑞球,2003;谢应光,2008)。把这些阐述加以总结,基本可以把现实关联性定义为过去某一时刻发生的先前事件与当前时间点发生联系;这一定义,囊括了具体的意义(先前事件),也包含了抽象的意义(现时关联)。

石毓智(2004)指出,英语完成体标记词的来源是领有动词;Langacker(1990)也认为,英语完成体从领有句式演化而来,演化的认知动因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认知参照点模型。英语完成体句式的认知参照点解读如图5所示:

图5 英语完成体句式的参照点解读

英语完成体句式的认知参照点解读有别于领有结构句式。首先,界标不再是事物,而是由过去分词所描绘的非时间关系(图中用方框表示);其次,参照点与界标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种实物控制和能量转移关系,而是时间域范畴内的参照关系(图中标记为r)。简言之,作为完成体标记词的“have”,建构起的参照路线是一种指向en分词所表达的事件相对于参照点的时间轴上的一种关系。这种语义关系,是领有结构向时间域的进一步投射,其语义对应关系可归纳为:

Langacker(1990)进一步指出,英语完成体向时间域的语义扩展,涉及语言的主观化(subjectification)动因驱动。这一主观化动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时关联义是界标所描述的先前事件与参照点R,而不是与射体之间的关联,整个句式建构的参照点到先前事件之间的心理路径具有主观性。二是界标所描绘的事件的射体和参照点是分离的,射体不再是整个完成体句式的射体,而仅仅是界标所表达的先前事件的射体,换言之,射体是处在客观轴上,是客观性的;而参照点建构起的是时间域的参照关系,涉及言语场景成分(言语时间),因而参照点处在主观轴上,是主观性的(谢应光,2008)。

主观化动因促成了现时关联性不再是英语完成体句式所表达的全部语义,在某些情况下,整个句式更为突显主观性的参照点认知路径。这一转变,体现在句法上就是:句子的主语与ed-分词表达的过程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语义联系,这一点尤见于it作主语的完成体句式。正如Carey指出:“当状态动词也可以进入这个格式,或当it可以作这一构式的主语时,英语的完成体构式就完全形成了。”(转引自沈家煊,2001:272)

我国外贸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中,没有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从产品质量、品牌、企业服务等各方面都没有拥有很好的竞争力。尤其在网络技术日渐发展的当前时代,商场自建方面呈现不足,很多传统外贸企业或者没有自己的网站,或者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站建设存在极大问题,其中的重要产品都没有能够很好予以展示,产品的质量、品牌都没有让客户予以全面认识,很多对产品有所需要的客户都无法从网站中获得更好的产品选择。部分外贸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方式进行产品宣传,但是极容易受到第三方平台的控制和限制,对于跨境产品宣传出售产生阻碍限制。

4.英语“have to”句式的认知新解

英语中的“have to”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半情态动词”(Lightfoot:1979)或者是“半助动词”(Quirk,1985)。不论是所谓的半情态或者半助动词,这些称谓都是“have to”在句法上的一些显著特征的直接结果。

从语义上看,“have to”用来表达纯情态的“义务性”意义。但是其又与“may”,“must”等情态动词在句法上存在显著区别。“have to”句式可以借助助动词来构成疑问句和否句句;能与其他助动词或情态动词连用,表达时态和情态概念;也有其相应的一般现在时态、过去时态,甚至进行体和完成体形式;这些均体现了“have to”作为完全动词的语法特征。如下例句所示:

(10)Do you have to make that noise when you eat?

(11)I may have to leave early.

(12)You say,you are having to go to work.

过往研究视“have to”结构的历史演变与完成体句式具有同源性,经历了一个由语用推理、重新分析和类推机制所驱动,从“have+宾语 +不定式”到“have+不定式 +宾语”的演化过程(Brinton,1991;谢咏梅,2010)。在这一过程之中,“have”的完全动词义逐渐虚化,而表“义务性”的情态义逐步增强。谢咏梅(2010:164)将“have to”的语法化过程概括为大致以下几个步骤:1)不定式附加于完全动词“have”之后,充当非谓语意义的辅助成分;2)“have to”的频繁使用导致其词汇意义的虚化,“义务性”情态义的增强,不定式逐步获得谓语成分地位;3)不定式由仅限于及物动词拓展为包含不及物动词,甚至是“be”动词。

我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分析过程,有助于厘清英语“have to”句式的历史发展脉络,其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也应该看到,英语“have to”句式在句法表现上并没有展示出有效的完全融合性,没有出现所谓的“to和不定式分离后附着在have后面,这使得have几乎丧失了它自身的自主性,have一旦与to分离其自身意义就无法得到解释”(谢咏梅,2010:164)。与之相反,在日常语言中,我们经常看到“have”与“to”分离,而“to”与其后的非谓语动词结构绝不可脱离的现象:

(13)Have you to leave so soon?(王福祯,2002:403)

* Have to you leave so soon?

(14)You haven’t to go school today.

*You have to not go school today.

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完全不同的分析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英语中的“have to”句式也是由“have”领有句演化而来,其语义基础是:

归纳起来,典型的领有动词表达领属关系,完成体标记词表达先前已经发生的事件与说话时刻之间的现时关联性,“have to”结构中的“have”一词,表达了将来事件与说话时刻的将来关联性。

对于“have to”结构的“义务性”情态义的演化,我们也认为与参照认知功能触发的主观化因素有关。英语“have to”句式的认知参照解释图示如下:

图6 英语“have to”句式的参照点解读

方框T代表心理路径指向的目标事件,在时间轴上位于言语场景成分G所占据的时间点的右边,表达将来会发生的事件;射体tr既作为整个“have to”句式的射体,也是概念建构者所选定的参照点;r代表射体与将来事件界标之间的时间关系。整个图示表达了两个方面的语义内容:一是射体与界标之间在时间轴上的客观关系r,这一关系是句式的命题义,表达某人在将来会做某件事情的客观命题,处在客观轴上;二是言语场景成分中的说话人将射体选作参照点,完成对目标事件的指定所构成的心理路径,是主观关系,位于主观轴上。我们认为,“have to”句式的情态义正是说话人主观心理路径的结果,是时间域在主观认知域的投射,也是整个句式所勾画的首要义素。

这样一个基于认知理论的解释,将“have”和“to”不定式视为整个句式的两个独立成分,有助于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较有说服力的解释:1)所谓的“半助动词”“半情态动词”句法特征,既体现语法化源的句法性质(实义性的领有动词),也体现动作义虚化为纯关系义的句法表现;2)“have”与不定式的可分离性,正是源于它们作为整个句式两个独立成分的结果使然;3)情态义的演化,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主观化在语言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又一有力佐证。正如语法化研究专家Traugott(1995)所谈到的那样:“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

5.结语

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认知参照点及主观化理论,探讨了英语“have”领有句型的认知语义基础、英语现在完成体以及“have to”句式语法化的主观化动因。我们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英语领有句演化自含实物控制和能量转移关系的行为图式,随着实义动词的行为义的虚化,整个句式从行为域向领属关系,并进一步向空间域延伸;

2)英语完成体和情态义“have to”句式,是“have”表达参照点关系义在语法范畴的具体体现;其语法化的语义基础是分词结构和不定式所表达的事件与言语场景成分在时间域之间的某种相关性;

3)英语“have”领有句式、现在完成体句式和“have to”情态义句式三者之间的同源性可归结于人们普遍的认知参照点识解,共同的语义基础是三种句法结构的X和Y成分之间的参照点关系;

4)人类语言的历时演化的动因,主观化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现在完成体的完成义和“have”+不定式结构的情态义拓展正是这一动因的触发结果。

[1]Brinton,L.J.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Quasim Odal Have To in English[G]//Papers from the10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ical Linguistics.Amsterdam,1991.

[2]Heine,B.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3]Hopper J.& E.C.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Langacker,R.W.Subjectifica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0(1):5 -38.

[5] Langacker,R.W.Investigations in Cognitive Grammar[M].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9.

[6] Lightfood,David W.Principles of Diachronic Syntax[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7]Quirk,R.A.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8] Traugott,E.C.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G]//Stein & Wright.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9]雷志敏.Have+-en的时间状语与夸克“d-f-p”语序模式的改造[J].现代外语,1996(4):54-58.

[10]罗瑞球.have+-en的语义特征探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4-7.

[1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2]曲卫国.论现在完成体的语用含义[J].外国语,1994(2):49-52.

[1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14]石毓智.汉语的领有动词与完成体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4(2):34-42.

[15]王福祯.新时代英语惯用法词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16]谢应光.英语现在完成体的认知阐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22-27.

[17]谢咏梅.论have to的语法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6):163-164.

[18]易仲良.论 have+-en的归宿[J].外国语,1989(6):49-56.

猜你喜欢
情态句法句式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