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课型:让楹联教学有声有色

2015-11-14 14:02山西李更新
对联 2015年18期
关键词:楹联活动课对联

□山西 李更新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国粹”之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底蕴的积淀、人文精神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春节家家贴春联,婚事户户用婚联,景点处处有景观联,更彰显出楹联极大的生命力和广泛性。我们学校2005年3月启动了“诗化校园与楹联育人”的实践与研究,让楹联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6月,我校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2011年3月,我校又被确定为“全国楹联教育规范化试点学校”,2014年9月我校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2009年6月,中国楹联学会以学校冠名举行了“银杏杯”首届全国楹联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来自全国13个省市60余名教师参加了比赛和展示,中国楹联学会原会长孟繁锦题写了:

红联选秀;

银杏飘香。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十余年来,我们不断地探究楹联教学、研究楹联育人、深究楹联课堂,通过理论的讲解课、趣味的活动课、学科的渗透课等形式,让楹联教学有声有色、意趣盎然。

一、理论讲解课 培养学生情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成长规律,我们不断地尝试、实践、调查、研究、总结,如何让《联律通则》深入浅出,有效落实?首先是编教材。2005年,我们依据《诗词联基础》、《小学对联教材》、《小学对课》等书籍,认真学习和研究,编写了适合教情和学情的校本教材《联苑绽新绿》;2009年,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再次修订和编写了校本教材《从小学楹联》;2011年,我们结合中国楹联学会出版的《对联》杂志,再次修订、整合和编写了校本教材《学对联》。为体现了系统性、趣味性和阶梯性,《学对联》分为六个年级九十六个课时。教材中既有《联律通则》的讲解,又有经典楹联的辨析;既有楹联作品的欣赏,又有楹联故事的品读;既有楹联佳作的积累,还有楹联生活化的写作等等。其次是定课时,我们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等要求,在校本课程中设置每周一节楹联课,由语文老师兼任,真正让楹联进教学、进课程、进课堂,并且对楹联教学从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成果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每年教师节评选表彰“楹联教学标兵、楹联教学能手”等,每年元旦,我们确定为学校的“楹联节”,通过诵楹联、唱楹联、演楹联、舞楹联、写楹联等形式,展示楹联活动和育人效果。

二、趣味活动课 培养学生乐趣

活动课就是通过课堂上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品联的趣味中、在诵联的兴致中、在用联的争论中、在写联的创作中收获喜悦和成长。如:三年级语文教师关玲芳在教学“和对联交朋友”一课时,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楹联活动:

一是“对一对”:七零对八落、千军对万马、花好对月圆、三长对两短、柳暗对花明、鸟语对花香等。

二是“选一选”:从以下3例中选1应对“闻鸡起舞”()①学海扬帆;②跃马争春;③人杰地灵。

三是“补一补”即补空,如:“春风梳细柳;夜雨润(新花)。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扫千年旧习;读万卷(新书)”等等。

可以说,整堂课充满了热烈的气氛,同学们是那么的激情饱满、全神贯注、争先恐后。下课时,同学们仍是意趣未尽,争论不休……。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在互动争论中,在面红耳赤中掌握了楹联的基本要领字句对等,词性对品,平仄对立……”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楹联的趣味活动课就是对已有知识的再现、复习和巩固,通过趣味的设计、趣味的活动、趣味的生成等形式,以“趣”字为主线,以“动”字为手段,以活”字为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欢乐和幸福。

三、学科渗透课 培养学生志趣

学科渗透课就是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实践和探索“诗情导入——诗语过渡——诗联小结”的诗意课堂模式,运用相关楹联,增强课堂的色彩和活力,渗透楹联知识,或把课文编写成楹联,或用楹联总结课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楹联写作能力。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实施了“一二年级以老师编写为主,学生分享; 三四年级师生共同编写,学生参与;五六年级以学生编写为主,教师指导”,形成了“人人诵对联,天天用对联,堂堂写对联”的行动和氛围。例如,一年级于晓娜老师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用楹联总结道:

风梳柳绿;

雨润花红。

二年级冯文娟老师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编写楹联总结课文:

师恩如雨露;

生爱似花香。

三年级胡华青老师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师生们互动讨论,编写了楹联:

燕舞春光美;

风拂大地新。

四年级李洁老师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师生们编写道:

搭石铺下爱心路;

谦让写出邻里情。

五年级张春红老师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学生们编写道:

道德如山重;

功名似草轻。

刘丽丽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的学生编写道:

美丽园林名四海;

中华国耻痛千秋。

六年级杨彩风老师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有的学生写道:

苗经风雨方成树;

心历沧桑始有春。

苗琳静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学生们总结道:

心中向往生活好;

年夜历经灾难临。

……

“把厚书读成了薄书,把长文凝炼成了短句。”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吗?

可以说,课堂因楹联而多彩,楹联因课堂而鲜活。

猜你喜欢
楹联活动课对联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活动课
巧出对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好一个 “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