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家眼中的希拉里
——重读张三夕著《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

2015-11-14 10:15曾大兴
世界文学评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献学绯闻克林顿

曾大兴

中国古典文献学家眼中的希拉里

——重读张三夕著《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

曾大兴

张三夕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家。他是中国古典文献学泰斗张舜徽先生的第一个博士弟子。他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这本教材被评选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同时被国内六七十所高校采用,并被十余所高校列入“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因此可以说,在中国大陆大学里学过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张三夕的。我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张三夕这位古典文献学家与别的学者有很大的不同,他是一个很博学的人。他的学问以中国古典文献学为根基,涵盖了文学、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我常讲,他才是一位真正的“博士”,而我们这些人只能称为“窄士”。

2009年,他出版了一本很奇特的书,名为《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事情还得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一桩“性丑闻”说起。1995年7月,21岁的女大学生莫妮卡·莱温斯基来到白宫办公室做实习生工作。同年11月15日,在白宫的总统私人办公室,她与总统克林顿有了第一次性接触。至1997年3月29日,她与总统一共发生了10次性接触。1998年1月20日,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不正当关系”在《华盛顿邮报》曝光,并由此开始传遍全球。美国有一位叫斯塔尔的独立检察官,凭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对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这桩“性丑闻”进行了一丝不苟的调查。1998年9月7日,斯塔尔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445页的调查报告,即《斯塔尔报告》。这份报告极其详细地披露了全世界第一大国元首与一位名不见经传、年仅24岁女孩——白宫前实生莫妮卡·莱温斯基的性关系史的全部细节资料。1998年9月1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经过投票决定,把《斯塔尔报告》通过国会官方网站公布于世,于是这一天就被称为互联网历史上“最拥挤的一天”。1998年11月1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举行全体会议,以简单多数通过了弹劾克林顿总统的四项条款中的两项,即“作伪证”和“阻挠司法”,克林顿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在众议院受弹劾的第二位总统。1999年2月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终审表决对克林顿总统的两条弹劾条款的否决,折腾了一年多的克林顿绯闻案降下帷幕。

张三夕教授的这本书就是对《斯塔尔报告》及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部学术著作。据我所知,这应该是中国第一部,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部。他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古典文献学的方法。他编写了一个长达114页的《克林顿与莱温斯基小姐绯闻案大事记》,通过编写这个“大事记”,他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以及他所要研究的问题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也让读者对这桩世纪绯闻案的来龙去脉获得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他对《斯塔尔报告》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相当全面的研究。我们只要看看他这本书“上编”的有关章节名称,即可大致知晓他研究了哪些方面的问题。“1.引言:20世纪的‘最后性文本’”,“2.《斯塔尔报告》公布方式的合法性质疑”,“3.暴露总统隐私的限度何在”,“4.当权者与性欲约束”,“5.克林顿所坚持的‘性关系’定义辨析”,“6.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生活方式探幽”,“7.莱温斯基为什么要保留那条美丽而有精斑的蓝裙子”,“8.莱温斯基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9.白宫‘性爱间牒’特里普”,“10.希拉里为什么不与克林顿离婚”,“11.独立检察官制度与斯塔尔其人”,“12.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宪法基础及其实际动作中的问题”。仅从这些标题,即可知作者所涉及的问题包含美国的宪法、司法制度、立法制度、总统的权力、国会的权力、独立检察官制度、弹劾制度、婚姻与家庭、妇女权利、宗教信仰、私人生活与公共事务、个人隐私与社会公德、性心理、互联网的使用和管制等一系列问题,而作者对每一个问题的探讨,都是非常严谨的。从他对资料的搜集、甄别和整理,他对诸多重要事件和细节的考订,他的周密的论证以及他所下的结论来看,可以说,处处显示出一位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者的功底和工作态度,与那些新闻工作者和纪实作者的同一题材的文章判然有别。

可能有人会说,张三夕教授作为一位严肃的中国学者,怎么会对一个美国总统的绯闻案如此感兴趣?这让我想起了陈寅恪先生写作《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是陈先生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牧斋)。陈寅恪认为柳如是表现了“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陈氏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陈氏晚年眼双盲,腿双断,只能以口述方式,由助手黄萱女士记录。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然陈氏何以要作《柳如是别传》,其动机何在,至今仍是一个谜。据说钱钟书先生对陈氏写作此书颇不以为然,而吴宓先生则大加叹赏,谓此书“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笔者认为,张三夕教授写作此书,亦有深意在焉。他的用意,是通过对克林顿绯闻案始末的考订与研究,细致地观察美国的现行制度与文化。美国人(尤其是独立检察官斯塔尔、众多的媒体记者和众多的国会议员)对一位现任领导人的绯闻如此较真,死磕不放,恐怕不能简单地从“党派之争”的角度来认识,更多地应从美国人的价值观的角度来认识。在领导人的私德、私行与公共道德、公共事务发生冲突的时候,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似乎也可以为别的国家提供借鉴。

克林顿的绯闻案已经过去16年了,美国总统也换了两茬。2016年的总统大选已经开锣,而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候选人中,就有克林顿的妻子、前第一夫人和前国务卿希拉里,这是一位在丈夫的绯闻案中备受羞辱、折磨和考验的女人。张三夕教授的这本书有一章专门写希拉里。通过这一章,我们可以认识到希拉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可以明白她为什么会在克林顿绯闻案后成功参选纽约州的参议员,为什么会应邀出任第44任总统奥巴马的国务卿,为什么会以68岁的高龄参选美国第45任总统。也就是说,在克林顿绯闻案过去16年之后重读张三夕教授的这本书,对于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希拉里这个人,如何认识2016年的美国大选,也是很有意义的。

当克林顿总统与莱温斯基小姐的绯闻闹得满世界沸沸扬扬,希拉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羞辱与折磨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做了一项民意调查,56%的受访者相信,这对夫妇会在离开白宫后离婚。而张三夕教授则认为:“希拉里恐怕更倾向于‘从一而终’。”(第137页)也就是说,他相信这对夫妇不会离婚。张教授这本书初稿于1999年2月,修订于1999年3月,而克林顿届满离任是在2000年初。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张教授作为一个中国人,实际上比多数的美国人看得准。这得益于什么呢?只能说是得益于他对这对夫妇尤其是对希拉里的细致研究和深度了解(据我所知,直到2015年5月,他才第一次去美国。即便去了美国,他也不可能见到克林顿夫妇)。

张教授认为,希拉里坚持不离婚的深层次原因有三点:一是她的宗教信仰。希拉里出生在一个信奉卫理公会的家庭,是一个虔诚的卫理公会信徒,这一点刚好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相同。卫理公会是基督教中一个比较传统而保守的宗教派别,其所崇尚的伦理精神为严谨、准确、注重细节、讲究原则,对正确与错误有严格的区分标准,用撒切尔夫人的话说就是:“有些事情你就不能去做。就这样,我们的头脑里有着根深蒂固的责任感——对教堂的责任感,对邻居的责任以及良心上的责任。”(第131页)希拉里为人处事的一贯风格以及在婚姻上的态度完全符合卫理公会的宗教精神与价值准则。

二是希拉里的婚姻基础与婚姻观。希拉里对婚姻问题持非常慎重的态度,她与克林顿的婚姻有着牢固的感情基础。张教授指出:“1987年的夏天,希拉里与克林顿的婚姻关系就曾出现过严重的麻烦,主要是因为克林顿的婚外情或对婚姻不忠的传言,使希拉里的个人感情受到很大打击。当有朋友问希拉里是否提出‘离婚’,她连声说:‘没有,没有,没有那么严重……我的意思是,我从不怀疑并且知道他不会提出要离婚。这不仅仅是我们互相的确相爱,而且我们之间都承担有责任,爱情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可能想象要结束它,或斩断它或抛弃它。’”(第133页)我们相信,这是希拉里的真心话。

三是对女儿的爱护。张教授写道:“希拉里结婚四年后,也就是33岁时,才喜得一‘千金’,而且经受了大多数高龄产妇要经受的剖腹产。因此,他们夫妇都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希拉里发誓要像她母亲培养她那样培养切尔西。为了切尔西的健康成长,她必须努力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家庭环境,随时注意调整、修复她与丈夫的婚姻裂痕。” (第135页)张教授强调:“希拉里为什么会为了女儿的身心健康而极力补救出现裂痕的婚姻关系呢?除了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外,还与她长期从事儿童教育与儿童法律保护工作的经历有关。希拉里是一位杰出的儿童法律问题专家和关心儿童问题的社会活动家。”(第135页)而这一点往往被一般的读者或民众所忽略。

总之,张教授关于希拉里不离婚的判断得到了证实,他对希拉里之所以不离婚的原因所作的分析,不仅支持了他的判断,也为我们了解希拉里这个政治人物的宗教信仰、婚姻观、儿童观、责任感、为人处事的原则与作风提供了参考。我们相信,希拉里的这些品质一定会为她在大选中加分。如果竞选成功,她一定会是一个理性的、有责任的总统。

最后补充一点。张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诗人。他的文笔既流畅,又优美。他这本书是一本考证严密、思致缜密的学术性著作,但是就他的文笔来讲,又像散文一样具有可读性。相信读者诸君读到此书,不仅可以增进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的了解,也会欣赏到张教授的文笔之美。

曾大兴,广州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文献学绯闻克林顿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布朗大学 『绯闻女孩』赛琳娜梦寐以求的名校到底魅力何在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由“楛矢之贡”引发的思考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听采其谊叙而述之
真实的谎言
田亮、郭晶晶:如临大敌的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