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媒介行为影响信任的实证分析

2015-11-14 12:03吴箬张瑞静蒋小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2期
关键词:社会信任人际信任手机依赖

吴箬+张瑞静+蒋小花

摘要:该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就信任感而言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信任、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在人际信任中对网友最不信任;社会信任中对媒体的评价最低,对法律评价最高;政治信任中对政府官员评价最低,对国家法律最为信任。该次调查还发现人口变量对人际信任影响较小,对社会信任有影响,对政治信任有较大影响;电脑依赖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的关联均不明显;手机依赖对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均有影响;媒介依赖与政治信任的关联不明显。

关键词:电脑依赖;手机依赖;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2-0052-03

1 研究问题

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刻渗透到广大公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人们的社会化过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为人们树立信任与确立认同提供了信源与框架。人们对某一对象或某种事物的信任或不信任,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媒介息息相关。公众的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的程度与倾向,无不与日常互联网络环境相关联。

国外针对媒介与信任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媒介使用与社会信任、政治信任等内在影响关系的分析上。国内关于信任与媒介的研究,主要散见于研究者对政治信任的研究成果之中。媒介使用通常被认为是政治信任状况产生的一种诱因,并往往被视为一种能够提升政治信任、改善信任危机的工具。在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的今天,新媒体与政治信任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有许多重要的研究,其中的研究重点在于新媒体对人民的政治信任是否有负面影响。[1]针对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网络反腐,有研究者针对流行的“网络反腐提升政治信任”的观点进行论证,指出该观点在分析的逻辑上存在着很大出错的可能,网络反腐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削弱政治信任。[2]关于大学生群体政治信任状况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大学生政党认同、国家认同的研究;大学生对政府机构的信任研究;大学生政治信任结构与成因研究。在这类研究中,媒体环境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任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3]。

2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目前中国的网民就年龄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超过30%;就网民的职业结构而言,网民中学生群体远高于其他群体。所以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网民的一个标志性群体。因此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体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三个层面的信任态度与新媒体的关联。本研究将考察大学生的媒介环境、媒介行为、媒介依赖情况以及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的现状,结合人口统计变量,比较不同媒介使用偏好对三种信任态度的影响。

2.2 研究假设

以往相关研究显示,人口统计变量和媒介使用偏好,是影响信任态度的重要变量;政治信任状况受到媒介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新闻接触情况与政治信任有较大关联;相比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而言,媒介依赖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将借鉴已有成果,延续前人的传统,探讨人口统计变量对信任态度的影响。同时,试图进一步厘清媒介行为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为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人口变量(性别、生源地、家庭收入等)不同的人,在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三方面,信任程度有显著差异。

假设2:相比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而言,媒介依赖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更显著。

2.3 研究变量

本次调查的自变量指标设置情况如下:

① 人口变量: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月收入。

② 媒介使用情况:测量受访者的媒介使用类型、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偏好。

③ 媒介依赖情况:测量受访者对电脑和手机的依赖情况。

本次调查的因变量参考了姚君喜教授的研究成果4,针对“信任”的三个层面即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测量指标设置如下:

①人际信任:主要指的是对亲人、朋友、同学、邻居、老师、网友的信任情况

②社会信任:主要指的是对政治、法律、企业、教育、医疗、媒体的信任情况

③政治信任:主要指的是对政府官员、公共政策、国家法律、政治体制、管理效率、施政目标的信任情况。

问卷中运用量表,来测量信任程度。本次调查所设计的是三级量表,将信任度设定为“不信任、半信半疑、信任”三级。

2.4 抽样与样本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两所浙江理工科院校为地点,共发放340份问卷,回收325份,回收率为95%,其中285份为有效问卷。问卷发放时间是在2014年分别在9月下旬,10月中下旬。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如下:对于受访者的生源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来自华东地区(44.6%),其次为中南(10.5%)、西南(10.2%)、华北(7%)、东北和西北(7%)。来自城市的学生共有175人,占总人数的61.4%,来自农村的学生110人,占总人数的38.6%。所以本本次调查调查对象多为来自华东城市地区的学生。受访者中51.5%为男生,48.5%为女生。男女比较均衡,没有出现工科学校男女比差距太大的现象。受访者中大二学生为大多数,占总受访者的60.7%,其次为大三学生占总受访者的34.1%,受访者的年级集中在大二大三两个年级。从专业分布来看,理工科学院学生占54.1%,文史类学院学生占45.9%,受访者文理比重相当。

3 研究发现与假设检验

3.1 研究发现

3.1.1 媒介使用的基本情况

(1)媒介使用的种类与频率。大学生使用报纸和电视的人数极少。有73.3%的人表示不看报纸,每天看报纸的学生只有0.03%;66.6%的学生不看电视,18.2%的学生表示每周会有一两天看电视。有86.6%的学生表示会每天使用电脑上网,90%的学生表示会每天用手机上网。可见大学生的媒介环境主要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成。对于每天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间,有57.1%的学生每天电脑上网时长在1至3小时,32.9%的学生每天电脑上网时长在4至6小时;45.9%的学生每天手机上网1至3小时,32.6%的学生每天手机上网4至6小时。可见报纸和电视几乎淡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度卷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中,其中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更加频繁与普遍。

(2)媒介使用终端与新闻信息的获取。当代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终端,通常分别对应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不同,浏览信息与资讯的习惯也会有所不同。大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腾讯新闻是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占总量的64.9%,其次为QQ新闻弹窗(59.6%)、百度(58.2%)和微博(51.9%)。对于大学生通过电脑获取的新闻资讯类型,大部分(74.4%)大学生希望了解社会民生新闻,其次娱乐新闻(71.2%),之后依次是是国际大事(48.1%)、时事政治(57.9%)。手机终端的情况同电脑类似,“腾讯新闻”(60.7%)仍然是手机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手机微博(47%)与新闻客户端(40.4%)是大学生较为喜爱的获取途径。手机独有的微信订阅号推送信息(38.9%),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从手机终端获取新闻的类型:排名前三的新闻类型依次是社会民生新闻(68.4%)、娱乐新闻(64.9%)体育新闻(35.8%)。通过上述情况可知,上网时不管是使用电脑还是使用手机,腾讯新闻都是当代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社会民生类新闻和娱乐新闻是大学生最关注的新闻类型。

3.1.2 大学生媒介使用依赖情况分析

手机和电脑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大学生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非常明显。44.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而言,电脑上网使用已经成为生活的中心;39.3%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使用电脑上网的时间超出预期计划;24.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成功的减少和控制、停止电脑上网的使用。对于手机上网的依赖状态,63.9%的学生总是挂念手机,想打开手机看一下;33.7%的学生感觉对手机上网的依赖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加。可见大学生群体几乎有一半人处在电脑依赖或者手机依赖状态中,且对手机的依赖性高于电脑。

3.1.3 大学生信任情况分析

(1)人际信任:受访者对亲人的信任程度最高,其次为朋友,再次为老师、同学、邻居,但网友与前几类的信任程度差异很大,其信任程度很低。

(2)社会信任:受访者对法律的信任程度最高,其次为教育,对政治、医疗、企业的信任程度差异不大,对媒体的信任程度最低。

(3)政治信任:受访者对国家法律的信任程度最高,其次为政治体制,施政目标与公共政策的信任程度相近,管理效率的信任程度较低,为倒数第二,政府官员的信任程度最低。

就三类信任程度的均值比较,受访者信任感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信任、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感高于社会信任,低于人际信任,在信任评价中处于中间状态。人际信任中网友的信任程度远远低于其他任何一个信任程度。在社会信任中大学生对媒体的信任程度最低,对法律最信任;在政治信任中大学生对政府官员的信任程度最低。

3.2 检验假设

3.2.1 检验假设1

发现一: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对亲人、朋友、同学、邻居、老师、网友的信任态度无明显影响作用,即人口变量对人际信任影响较小。

发现二:①不同性别的人,对政治、法律、企业、教育、医疗、媒体的信任态度无明显差异。②家庭所在地对法律和教育的信任态度影响差异较大。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对法律、教育的信任感较低。人口变量中的生源地对社会信任有影响。

发现三:①性别对施政目标的信任态度影响较大,对政府官员、公共政策、国家法律、政治体制、管理效率的信任程度影响较小。相比于男生女生对施政目标较为信任。②家庭所在地对公共政策、国家法律的信任态度影响较大。比起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尤其是农村男大学生,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较强。人口变量对政治信任有较大影响。

由以上发现可以总结得出假设1部分正确:人口变量(性别与家庭所在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较小,对社会信任有一定影响,对政治信任的影响较大。

3.2.2 检验假设2

由前文可知,对于电脑终端,有近半数的学生选择了“用电脑上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对于手机终端,有60%以上的人选择了“总挂念手机或想打开手机看看”。这一类学生属于媒介依赖状态较为明显的群体。为此本研究选取这一类学生,通过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交叉统计分析,来验证媒介依赖与信任态度之间的关联。

发现一:针对是否选择“电脑上网成为生活中心”和“总挂念手机想打开手机看看”的人,在人际信任的方面的不同表现,有如下发现:

①是否选择“使用电脑上网成为生活中心”的人,在人际信任方面无较大差异,即电脑依赖与人际信任的关联不明显。

②是否选择“总是挂念手机想打开手机看看”的人,对邻居的信任程度不同。呈现手机依赖状态的学生,更加信任邻居。

发现二:针对是否选择“电脑上网成为生活中心”和“总挂念手机想打开手机看看”的人,在社会信任方面的不同表现如下:

①是否选择“电脑上网成为生活的中心”的人,在社会信任各方面无较大区别,即电脑依赖与社会信任的关联不明显。

②是否选择“总是挂念手机或想着打开手机看看”的人,对医疗的信任程度有较大差异。对手机有依赖的学生,对医疗的信任程度较高。

发现三:是否选择“使用电脑成为生活的中心”和是否选择“总是挂念手机或想着打开手机看看”的人,在对政府官员、公共政策、国家法律、政治体制、管理效率、施政目标的信任程度上,没有明显区别。在此可以得到的推论是:媒介依赖与政治信任的关联不明显。

综合以上三点发现,可以得出结论:假设2不成立。媒介依赖对人际信任(邻居)和社会信任(医疗)均有影响,对政治信任的影响不明显。

4 研究结论与分析探讨

4.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任”状况的显著特征

本次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信任感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信任、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在人际信任中对网友最不信任,对亲人最信任;社会信任中对媒体的评价最低,对法律评价最高;政治信任中对政府官员评价最低,对国家法律最为信任。本次调查还发现人口变量(性别与家庭所在地)对人际信任影响较小;人口变量(家庭所在地)对社会信任有影响,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对法律、教育的信任感较低;人口变量对政治信任有较大影响,相比于男生女生对施政目标较为信任;相比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对公共政策和国家法律的信任感较低,可以大体判断——农村男大学生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较强。总体而言,性别和家庭所在地这两个人口变量,对政治信任影响较大,其次是社会信任,对人际信任影响较小。

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他们是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呈现出电脑依赖和手机依赖状态,其中手机依赖现象更为严重。调查发现,电脑依赖与人际信任的关联不明显;手机依赖对人际信任有影响,呈现手机依赖状态的学生更加信任邻居。电脑依赖与社会信任的关联不明显;手机依赖与社会信任有关联,对手机有依赖的学生对医疗的信任程度较高。媒介依赖与政治信任的关联不明显。总体而言,电脑依赖与信任的三个层面均无较大影响,而手机依赖对人际信任(邻居)和社会信任(医疗)均有影响。

4.2 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与政治信任的关系

通常我们认为对大学生而言掌握时事政治类新闻是了解国家政治的重要途径,接受主流媒体的政治宣传是培育政治认同的主要方法。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日常媒介使用行为中,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人数极少,而且大学生的社会信任评价中对媒体这一项是最不信任。大学生平时接触资讯大都是通过腾讯新闻之类的网络新闻媒体,喜欢看的资讯类型也多为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当代大学生呈现“不接触传统主流媒体且对其进行的政治宣传不信任”状态,以下问题值得深思和反思:是网络媒体促使大学生对政治不信任,还是大学生因为不信任主流媒体,产生了政治冷漠后才更多的徜徉于网络媒体中?对于互联网的监管与治理,堵与防,是否是消除政治不信任感标本兼治的方法?就本次调查而言,人口变量(性别与家庭所在地)对政治信任有较大影响;手机依赖对人际信任(对邻居的信任)、社会信任(对医疗的信任)均有影响,但对政治信任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推断当代大学生媒介行为与政治信任之间未见明显关联。

参考文献:

[1] 牛静.传媒与政治信任之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国际新闻界[J].2012(1):55-59.

[2] 陈彤顺,张文君.网络反腐提升政治信任的逻辑批判[J].理论与改革,2013(4):50-54.

[3] 王强.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任问题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8-30.

[4] 姚君喜.媒介使用、媒介依赖对信任评价的影响——基于不同媒介的比较研究[J].当代传播,2014(2):19-24.

猜你喜欢
社会信任人际信任手机依赖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小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试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高等教育影响个体社会信任的阶段效应及作用机制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基于网民应对的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