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6-11-18 20:03黄晓幸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际信任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 要:人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与周围有着普通的联系。在人际信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而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主力军,心理健康问题倍受关注,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心理健康;二者关系

1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1.1 对信心的影响

自信心是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了个人对社会关系的一种接纳和交往质量的一个操作物,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远离了以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大学生活相对自由,学生对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外交际能力,但由于大学生各方面不成熟,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得到社会的历练,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缺乏稳定性,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受挫,经常与同学舍友产生矛盾,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信心受挫,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习惯,它是一个对人际的交往的一个加分点,是一个对交往技巧的加工、优化过程,对自身的行为习惯产生了约束,控制自己不好情绪的外露,增加人格魅力,根据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尊能力水平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着函数关系,呈正相关的趋势,自信心强,交往的过程中,自信心强,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就越强,在客观上,为自己和他人的交往提供动力。

1.2 对抑郁的影响

抑郁症目前而言是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经常出现了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并且抑郁症与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人际信任度呈现着负相关的状态,抑郁症越严重,心理健康越受影响,人际信任度越低,抑郁症越低,大学生心理健康越趋向正常,人际信任度越高。抑郁和抑郁症是两回事,著名影视乔任梁被曝因抑郁症去世引发了多数人群对抑郁的关注,相对于其他疑难杂症,抑郁症可以事先预知,并且早期接受治疗是有痊愈的可能性,抑郁症不同于抑郁,抑郁属于情绪类,经常性的失眠是抑郁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抑郁症不属于重大病情,根据实际情况而言,中国大概有1亿人有抑郁症,换而言之,也就是中国总人口的14/%患有抑郁病,可是多数人不以为然,以为是负面情绪的出现,乔任梁的去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大学生的开学中,抑郁症并不少见,当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内心焦躁不安,严重者导致长期失眠,更甚至出现自杀顾问,抑郁症不仅是心理上的煎熬,同时也带着生理上的痛苦,不是大众所误以为的一种矫情做作,就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抑郁症得不到治疗严重影响到了许多的大学生的正常生活。所以要不断改善心理情绪,不断提高人际信任度,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1.3 对自尊的影响

在2013年,在复旦大学发生的一连投毒案震惊全国,复旦大学上海医学研究生被害人黄某饮入室友林某在饮水机故意投入N-二甲基硝胺,投毒药品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性有毒化学品,最后黄某抢救无效死亡。投毒案的导火索只是购买饮水机的纠纷,林某家庭条件不好,当宿舍想要集体购买饮水机时,林某无力购买,所以黄某决定独自购买,独自使用,他觉得自己的自尊遭受到了损害,林某的心理开始扭曲,对黄某人际信任降低,人际信任大转变影响了林某的心理,并且开始蓄意杀人,并且东窗事发后开始拒不认罪,没有悔改之意,这就是大学生人际信任削减造成的心理健康扭曲的典型案例。林某觉得自尊的受到伤害,认为自己被舍友排斥,不被舍友接纳,人在社会交往中偶尔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要及时端正自己的态度。

1.4 对信任的影响

人际交往是社会构成的组成文化,当大学生之间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相似性、共通性。双方感到了一种归属感、可靠性,当二者熟练度越高时,信任程度就越高。信任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交往中,存在大学生交往互动中,是一个专门为社交服务。人离不开社交活动,没法完完全全独立于社会之外,据调查研究表明,当人孤独值达到一定的程度值时,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达不到内心所需值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开始出现问题。心理开始躁动,烦闷,心理极大的受到了影响。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表示,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同阶段男性之间交往的信任值要比女性之间交往的信任值要更高,在不同阶段时,大学生人际信任值是有变化的,大一学生对他人之间的人际信任值最高,到大三时大幅度骤减,大四创到新低,四年来,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值在不断降低。根据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来看,大一时大学生大多设施未深,初期大学是一座象牙塔,保护着大学生的一些社交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交往中添加了利益的因素,大学生对自己的一些友伴的信任度降低。无法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对自己的交往对象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产生有利的预测和判断。这也是人际交往中信任的对心理活动影响。

2 平衡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1 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

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平衡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首要任务,所以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交往状况,技术处理大学生的不可调节的负面情绪,矫正负面心理情绪,逐渐引导大学生的交往,找到知心朋友。要不断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自身对外界的敏感度一定程度生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的向往程度,有一些大学生加上天生的性格和后天情商和社交能力的话,达到一种自身控制能力强,滴人际关系敏感的状态,想要平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开始设立心理辅导班,矫正心理交往障碍的大学生,树立信心和自尊心。

2.2 加强社交手段,促进社交能力

尊重他人的观念,听取他人的意见,纠正自己的某些观念改变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灵活应变,在实际交往中多运用一些技巧增强别人的好感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学习社交礼仪,提高自身的修养,多思考,在一定程度 别人的感觉,培养高情商的行为习惯,让良好的教养深深的知植根在自己的行为习惯。脑海中,利用批判性思维,学习他人的长处,避免他人的短处出在自己身上,扬长避短,适当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合理表达出自己意见,对待人际交往中的分歧,增强对矛盾的处理能力,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加强沟通。要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加强社交中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2.3 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我国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数已经步入中年,并且受教育程度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对新媒体网络技术的研究运用较少,对人际信任和大学生心理教育关注度较少,大多数集中在对孩子科学文化事业的研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就必须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网络以及电视媒体进行宣传,增加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增加大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为一体,让大学生父母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用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进行教学,平衡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交活动,端正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在学校中的引导作用。完善课程的设立,增加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的课程,课程科目的直接教育是正确引导大学生生活交往的重要举措,可以不断促进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3 人际信任的三大主要过程

3.1 可信赖性

人际交往信任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可信赖,换句话说,用依赖更为贴切,人际信任实际上对友情的依赖度,两人交往程度越深,对其可信赖度就越深,安全感也是信任的一部分,大学生群体交往之间,会在内心中产生一个预期,在交往过程中,对方的性格、习惯达到了心理预期,会开始逐步建立起信任,从而产生安全感,安全感的匮乏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感的建立就像母亲和婴儿一样,婴儿由于生理原因,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肢体语言,利用哭闹等来吸引母亲的注意力,母亲通过安抚解决问题,此时婴儿对母体产生安全感、信任度,大学生亦是如此,当大学生有心理需求时,伙伴给予帮助,给予了友情支援,二人相互信任,在学校里与同学、对他人、对社会充满了积极性,同时也愿意给予他人帮助,促进大学生与人的积极交往,进而优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3.2 忠诚

忠诚是人际交往中偏后的一个阶段,其性质有些类似信任,忠诚的产生是基于人们有一定的交往基础,加之相同的共识性,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信任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难度偏高的过程,从认知角度来看。它对自己的交往对象具有一定的可知性,了解对方的能力、资源、行为习惯,对自己的交往对象有着一定的可控把握,不会对对方的突发事件完全感到束手无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对方的行为动作,最后是对对方的一种认同感,对对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表示认可,并且自身也有着相似性,从认知角度来看,忠诚包含了真诚和信任等,忠诚极大地表现了人际信任的积极作用,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忠诚就像是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可以改变个体对人际信任关系产生的“认知门槛”,改变个体心中的焦虑,营造一种被需要感,从而开始对群体敞开心扉,爱屋及乌,开始主动和身边的人交往,拓宽朋友圈,愿意接受陌生人的交谈,并且主动提供帮助,走出忧郁困境。

4 结语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利用日常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信任度,平衡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促进二者和谐共同发展,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能够推动人际关系的正确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琪.高职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

[2] 盛红勇,徐桂芬.大学新生人际信任和社交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3] 郭晓霞.高等职业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3(05).

[4] 陈成.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23).

作者简介:黄晓幸(1982—),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人际信任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