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楠 姜思哲
一 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模式的项目开发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导者要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结合大学生志愿者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开展传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业化、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拓宽志愿服务的活动领域,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项目开发可分为为以下两类。
1 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实现由面到点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呈现与时俱进的特征,项目开发是主要支撑。传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以突击性的面上大型活动为主,注重全面,整体性;未来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转向到注重开展服务持久、服务项目稳定、服务对象固定的以点带面、重点服务的工作模式,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由面到点的转变,开创志愿服务模式的新境界。
2 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实现由点到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所面对的受助群体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最初的单纯关注社会困难群体,发展到关注整个社会的生存状态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服务内容更具体,要求大学生志愿者更加要符合社会需求,顺应“大社会、强政府”模式的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志愿服务领域,实施新的活动项目,积极承接各类社会公共服务,使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持续发展具有不竭的动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面向社会公共事业尤其是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的公益事业,是将“小我”的劳动努力地转化为“大我”的过程,因此,检验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成效,主要就是看为困难群体做出了多大贡献,实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最大化是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工作中,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形成了像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援助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学会了很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但这些项目还远远少于社会需求,应将志愿服务项目丰富起来,让具有相似性的志愿服务项目融合到一起创造性地开创新型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全国性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的与社区型的、短期的、一般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存。一个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要有具体的服务体系,便于操作,便于管理,需要具有持久性和长远性的特点。第一,要在党政关注、群众需要、大学生胜任的结合点上寻找工作的突破口,选择服务领域、确定服务项目。第二,要着眼于扶贫开发开展志愿服务。农村扶贫开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任务。第三,要着眼于大型赛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大型赛会提供志愿服务是好多国家乃至世界的同行做法。第四,要着眼于应急救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需要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志愿服务,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在做好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灾后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项目有“抢险救灾”“卫生防疫”“群众安置”“心理安抚”等志愿服务活动。[1]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模式的项目开发中,项目设计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目标的实现和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进行志愿服务项目开发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坚持需求匹配原则。第二,坚持“量力而行”原则。第三,坚持具体、实效原则。
二 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模式的平台建设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志愿服务需求,为大学生志愿者搭建有力的服务平台至关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志愿服务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做好志愿服务的保障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模式的平台建设是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平台不仅能培养出高效的志愿服务管理者,同时能培养出一批实践性很强的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大力加强与社会性群体、企业、政府等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平台,充分发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1 加大宣传力度
全社会要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和其他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加大对优秀志愿者个人事迹的报道,充分展示大学生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风采,让社会各界真正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做好正面舆论,形成良性的运行体制,从而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2 提升认识高度
过去和现阶段,我国的志愿服务较多重视的是社会动员,即运用各级党政组织的有力宣传,发动、激励人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样的方式不具有持久性,只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将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到基层,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但是,有一些志愿者缺乏自主的选择和思考意识,往往会造成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所以转变观念、提升认识高度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模式的品牌树立
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品牌是公益事业的生命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想产生深刻地社会影响力,经营和宣传是必要环节。积极树立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品牌越好,志愿服务事业的效用越强大,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如果没有核心产品或服务,没有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注定难以持久。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精心运作、积极组织,找到社会的结合点,发挥志愿者自身优势,注重项目品牌建设,树立志愿服务项目品牌,用优质的服务得到社会的支持与认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扩大其社会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是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的基础;保证志愿服务质量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良性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创造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努力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成和谐校园的一张品牌。 要坚持高标准持续战略,精心组织,成熟运作,突出成效,争取与社会产生联动效益。同时,志愿服务品牌的树立还要主动宣传,树立形象,发挥志愿者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至今,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对外宣传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广告,建立一套志愿服务组织的视觉、听觉识别系统,形成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当然,宣传大学生志愿者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在电视台、电台的黄金时段,插播有关志愿组织的公益广告,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对广大公众进行宣传和介绍。有条件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创办自己的杂志、书籍等,这样可以记录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详细实施情况,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2]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开展阶段性的培训也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志愿者目标性更强,志愿服务的效果也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通识培训等。专业培训是志愿服务培训中的必要环节,技能培训能够培养大学生志愿者在短期内掌握活动所必须的专业要求,迅速地融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培训要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把握,不能教条。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例如,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非常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因为医疗求助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大学生具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是重要的一部分,但仅仅具有这些还不够,在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更加需要的是专业知识,所以,培训是志愿服务达到更好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使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参与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也为了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可以学到更多的志愿服务方法和理念,志愿服务运行模式的管理体系可以实行弹性化的岗位轮换制度。每位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专业特点,结合志愿服务岗位的要求等因素,自主地选择志愿服务岗位,这样既能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又能使每位志愿者以最佳状态面对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志愿者之间还可以通过服务活动交流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要鼓励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积极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新空间,将志愿服务与专业技能进行有机地结合,达到服务效果最佳化。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造福人民、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在高校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应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才能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国荣.浅析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自身建设[J].西昌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1.
[2]余逸群.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J].北京
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9):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