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电子类专业“项目+竞赛+认证”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5-11-13 21:25崔跃利周强陈志刚
科教导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应用型

崔跃利 周强 陈志刚

摘 要 在普通本科高校尤其地方院校向应用型办学转变的大背景下,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地方高校在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上同质化和单一化问题严重,本文探索了新形势下的地方高校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基于“项目+竞赛+认证”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表明,在新培养模式的驱使下,电子类专业在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等诸多方面均取得十分显著成效。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电子类专业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33

The New"Project + Contest + Certif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s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CUI Yueli, ZHOU Qiang, CHEN Zhigang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ransform to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mode reform is imperative. At present,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homogeneity and simplification is facing increasingly seve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 specialty tal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proposes the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project + contest + certificati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remarkable result has been obtained on teaching, researching, employment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electronics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talents training mode

0 引言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求加快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两个重要教育改革规划文件也非常明确地指出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加快培养重点领域相对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优化学科布局,办出各自特色,为地方服务”。 高等教育转型对于部分地方高校来说已是办学的大势所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不少高校的电子类课程教学在内容和模式上都在进行改革探索。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电子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重视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在企业里进行实践锻炼,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分学期交替进行,并相互配合,而且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知名企业普遍在学校建立实验室、研究机构,使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能力规格水平与企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此外澳大利亚的高校还建立了全国统一、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体系。 而在国内,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许多重点大学先后均进行了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例如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是各高校的性质和特点并不完全相同,其人才培养模式虽有借鉴,但差异较大, 尤其对于地方高校电子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还未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为了紧跟本科高校教育转型的时代步伐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我校地方背景和自身专业特点,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1 “项目+竞赛+认证”新模式的内涵和立脚点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地域局限性,电子类专业在学科发展上普遍存在人才匮乏、学科发展相对落后等弊端,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岗位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紧跟高校转型步伐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依据电子类专业的基本教学指导原则是“宽口径、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并在长期对省内外各地方高校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电子类专业“项目+竞赛+认证” (即“参加科研项目、电子类竞赛和电子类职业技能认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平台(即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方向课平台)为基础,三级平台是层层递进、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有宽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电子类专业理论知识(比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而且具有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

1.1 “项目式驱动”教学endprint

“项目”教学模块,是以实际纵、横向项目的开发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以学院现有的5个项目研发实验室为平台。这种以项目驱动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要紧跟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具体需求参与电路设计,并以学生团队的形式讨论并设计方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通过项目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学生可以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从表面上看,项目驱动教学的结果仅仅是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作品,而实际上,它真正体现的是学生对电子类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1.2 依托“电子类竞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竞赛”等科技类项目的展开,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类电子竞赛题目既有基础理论设计,又有工程实践制作,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全面考查所参赛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对本校2013届参加各类电子竞赛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参赛队员毕业时就业率达100%,跟一般毕业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更强的刻苦钻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知识掌握更广,工程实践能力更强,薪资更高,普遍受到用人企业的肯定。总结10多年参加各级电子竞赛经验,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的培训项目,除了积极鼓励电子类专业在校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电子竞赛外,学校还大力选拔在校生参加各类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单片机程序设计竞赛和“挑战杯”设计竞赛等等。

1.3 突出“电子类工程师认证”培训

“认证”教学新模式,不是仅仅让学生多考一些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而是通过相对系统化、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与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地融为一体。其主要功能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工程动手能力、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有效保证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项目+竞赛+认证”新模式体系设计与实施

根据我院目前所开设的电子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构建以“项目教学,电子竞赛,职业技能认证”为核心,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研究内容:

2.1 优化和整合电子类课程、建立全程和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优化和整合电子类课程,建立四大教学模块(基础性教学、专业课教学、创新和设计教学、技能实训),构建“全程和全方位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趣味电子小制作、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电子科技协会活动、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逐级提高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派教师指导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备工具,培养学生“处处可动手”“时时可动手”的技能培养理念,强化内外实践相互交融思想,使学生实践能力大为提高。

2.2 以纵、横项目为平台,积极参与项目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进一步全面提升优秀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推行导师制度,使更多学生在教师的面对面指导下进行课外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锻炼,提高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紧密依托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及校企共建平台等,建立多元化的科研项目平台,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3 立足电子类竞赛,培养应用型人才

2009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曾对全国各高校参加电子竞赛的指导教师和参赛生进行过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电子类学科竞赛对电子类专业在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图1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抽样问卷调查反馈图。

图1 电子类竞赛抽样问卷调查

学院一直秉承以电子设计竞赛为立足点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TI杯”全国和省级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单片机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和“中控杯”机器人竞赛等各类竞赛平台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近年,我校电子类竞赛成绩位于浙江省高校前列,共2次获得TI杯全国电子竞赛一等奖,9次获得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次获得国家级智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多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4 开展电子类工程师认证培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为了让大四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和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学校近年实行“多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毕业离校时,不仅能顺利拿到两证(即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还要拿到职业技能认证。因为多一张职业技能证书,就意味着多一份就业机会和就业方向。为此,我们学校已经组织了电子工程师实训、电气工程师实训、中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单片机设计工程师培训、嵌入式工程师培训、软件工程师培训等职业资格考证站点。

2.5 修订学分制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文件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重新修订学分制实施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及制定项目驱动教学、电子竞赛和职业技能认证(下转第73页)(上接第66页)等相应的规章制度。

3 结语

“项目+竞赛+认证”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电子类专业一种新型的特色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和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显著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所培养的学生也已在国家级和省级电子类学科竞赛上崭露头角。实践表明,在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等诸多方面均取得十分显著成效。

地方高校到底如何科学构建和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不同视觉,会有不同的阐述。本文主要是基于“项目+竞赛+认证”三个维度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要点内容进行论述,希望就此分析和总结对各地方高校科学规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有所参考和借鉴。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② 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

③ 刘秀玲.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35-137.

④ 蔡培阳,李常香.地方院校材料类专业“三证”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201-203.

⑤ 徐同文,房保俊.探索本土国际化机制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4-47.

⑥ 丁大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价值评价错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4(5):15-17.

⑦ 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于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0(3):74-77.

⑧ 孙丽,刘永臣,常绿.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43-145.

⑨ 张兄武,徐银香.“责任共担”视角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5-20.

⑩ 胡天佑.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3(5):26-31.

李祥林,李颖,马宏锋.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89.

李素芹.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辨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13-17.

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147-149.

黄运平,姜明华.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02-106.

杨春生,孙琴.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应用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我看竞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思维竞赛(3)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