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摘 要 文章结合 ISEC 项目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对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进度、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ISEC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0.028
Research on Circuit Analysis Basic Course Reform
under ISEC Curriculum System
WU Dan
(Guiyang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5)
Abstract Combined with ISEC projec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the electronic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teaching schedule, teaching material preparatio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reform reform were studied.
Key words ISEC; Circuit Analysis Basis; course reform
1 关于ISEC项目的介绍
ISEC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项目即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它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倡导的,国内本科高校与国外一些著名高校联合开展的学分互认教育项目。学生可以选择在国内高校完成两年通识课和基础专业课教育以后,去国外完成剩余的两年专业课程教育,最终获得国外大学本科文凭。学生在为期两年的国内就读期间,将采用国际教学标准与国内高校教学标准相结合的教学大纲,完成通识类基础课程学习;而后在国外完成剩余专业课程学习,通过与国际众多优秀高校学分互认的方式,为学生未来学位深造、职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ISEC项目启动后,贵阳学院是贵州省首批进入此项目的三所高校之一。作为贵州地区的ISEC教育的改革先锋,我校将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寻找适合我省本地师资情况、行之有效的ISEC教学模式与经验。在此之后,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把经过实践考验的ISEC教学模式与经验推广到省内其他高校。
2 ISEC教育的理念及方法
ISEC基础课程所强调的教育理念是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EMI(English Media Instruction)为基本教学方法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模式。
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从过去牧师式的传道者,转变为苏格拉底式引导学生进行学问探究的引领者。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学生思辨探索过程的教学情景和互动环节。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将学生吸引到批判性的问题思考当中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自主学习状态。
EMI(English Media Instruction)教学方法,顾名思义:用英语作为媒介或者载体传授各种课程,主要是指传授非英语专业的各类课程,包括专业课和通识课。EMI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需要英语设计教学大纲和教案,并且结构完整,编写规范。其次,教学过程中使用英文教学,对低年级学生全英文接受度不够的,可以采取双语教学。最后,能够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成果以及评价标准等。ISEC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采取过程式评价,对每一个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都要设计不同的考核环节来进行考核,打破过去期末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
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作为 ISEC 项目的参与人员,作者负责电路分析基础(在ISEC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名为Electrical Circuits)课程的教学。该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该课程内容多,逻辑性及系统性强,要求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因此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当的难度。作者根据过去几年普通本科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结合对ISEC课程体系的理解,对该课程做了以下四个较大的教学改革:
3.1 开课时间和教学进度的调整
普通本科电路分析课程开课时间是大一下学期,72个学时,每周4个学时,需要对二阶电路、频率响应和多频正弦稳态电路、拉普拉斯变换等章节做删减处理。在ISEC课程体系之下,我们将课程开课时间调整为大一下和大二上两个学期,108个学时,每周3个学时,这样我们对这门课程可以进行充分的学习。刚开始在进行EMI教学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西部地区的二本院校,英语基础都比较薄弱,进度宜缓,到后面逐步适应了这种英文教学的模式以后,可以适当加快进度。
3.2 教学资料的准备
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材、教辅材料、参考书目等。要较好地实现EMI的教学目的,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准备都至关重要。大纲作为师生之间关于本门课程学习的要约,教师需在开课前就将教学大纲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在学期初就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成果、考核方式、教学计划有清晰的认识。这是ISEC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特色。
对于教材和参考书目,ISEC 项目要求必须选择国外原版教材,并且要近两年出版的新版教材。但一方面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的英文水平,另一方面考虑到原版教材高昂的价格,通过比较,我们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这本教材的双语版,该教材对目录,以及每一章的导读部分作了翻译,这对学生能快速掌握教材的脉络及篇章的主旨。而其他部分则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的内容。而对于参考书目,我们则推荐了James W. Nilsson所著的《Introcuctory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作为主教材的补充。endprint
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前要准备好全英文的教案以及教辅材料,如英文专业词汇表、PPT、视频、图片等等。尤其要根据教学进度设置合理有效的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3.3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电路分析基础的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学-练”的教学模式。而现如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学生自身学习自觉性的下降,使得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降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首先,得让学生在课前就动起来。目前的学习现状而言,学生很少在课前预习。进入ISEC教学模式以后,我们得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前就得动起来。每节课结束前发给学生一份根据下一节课将要涉及的英文专业词汇表,让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熟记上课内容所涉及的生词,还可以把下节课将要涉及课程的工程背景资料,引发课堂思考的问题等都以讲义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机抽取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结果记录为平时成绩以示奖惩,从而监督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其次,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ISEC 项目中,教学模式为“引导-问答-探究-发现”,我们要更多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1)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内容及习题,经过简单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来讲,鼓励使用英文,不去评判英文水平,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听课的时候由于知识简单而走神,也锻炼了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2)有很强的实践基础的课程,可以放到实验室去做,通过一些很简单的,耗时很少的实验,引入知识的介绍,如基尔霍夫定律,就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通过测量回路电压以及支路电流,并通过计算,得到结果以引出基尔霍夫定律的介绍。(3)引入团队合作与竞争。将班上同学分为固定的三个组,在任务型课程设置里头,引入竞争机制,按团队的表现排名,到期中或者期末,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3.4 过程式评价改革
过程式评价是ISEC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在ISEC教育评价手段里面,明确要求闭卷考试,包含examinations and quizzes,最多只能占最终成绩40%的权重。这就改变了我们过去期末考决定学生成绩,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通过临阵磨枪加上老师指定考试范围,勉强也能过关的情况。过程式评价,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考核手段下的表现均要记录。通过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实验报告、小论文、当堂口述等其他多元化的形式,对每一个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进行考查。学生本门课的最终成绩由期中期末考试、作业、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多个部分加权组成。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考查方式,可以在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核,避免了学生考前一周突击学习临阵磨枪的不良风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 结论
在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步将 ISEC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上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往届学生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的英文水平、思辨能力和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和研究。比如部分学生的英文基础太差,与班上其他同学的差距较大,难以跟上班级的整体进度;比如在学生人数较多的课堂上,如何让更多同学有机会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述中来,如何进行公平化精细化的过程性评价;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岱霖.ISEC 通识课程《普通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3(22).
[2] 陈雷明.基于ISEC项目的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33(4):191-194.
[3] 张全友.ISEC 项目中的通识教育反思——以许昌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2(20):140-142.
[4] 胡英.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考[A].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报告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