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突发事件网络新闻的舆情传播特征分析

2015-11-13 03:40:28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网络新闻网络舆情



医疗突发事件网络新闻的舆情传播特征分析

陈立富1,2

(1.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2.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摘要]网络新闻对舆情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产妇羊水栓塞死亡事件”网络新闻为研究实例,将网络新闻及其跟帖作为研究对象,从网络新闻数量、网络新闻分布与来源,以及网络新闻内容与跟帖态度三个方面,对于突发医疗事件舆情传播规律分析,阐述网络新闻在舆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医疗事件网络新闻舆情特点,为医疗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和引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医疗事件;网络舆情;网络新闻;新闻跟帖;传播特征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1) :62-64.

在互联网时代,涉医事件极易造成舆情喧啸,引发全社会关注,伤害医患关系,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甚至挑起社会矛盾。网络新闻在舆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突发医疗事件舆情传播特征和规律,能有效指导舆情应对,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和效果。本文针对近期湖南湘潭产妇羊水栓塞死亡网络舆情事件,以新浪网网络新闻及跟帖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探究网络新闻对舆情传播的影响及其特征,讨论医疗事件网络舆情特征。

1 方法及数据来源

有较多医疗事件经网络传播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本文选择近期发生的“湘潭产妇羊水栓塞死亡事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以“湘潭产妇”或“羊水栓塞”为关键词。以大型商业网站新浪网为重点研究对象,新浪新闻信息都有跟帖功能,应用等距抽样方法对新闻的跟帖进行网民态度统计。

2 数据分析

2.1网络新闻及跟帖总体情况及时间趋势事件发生在2014年8月10日,但是在第三天报道才见到网络新闻传播,13日相关新闻达1 200多篇。新浪新闻与总体新闻报道趋势基本一致,在14至15日形成第一个高峰,舆情短时间内爆发,在19日形成第二个小高峰,总体上呈波浪状(图1)。

图1 湘潭产妇死亡新闻报道时间趋势

新浪新闻开放跟帖功能,跟帖中的“评论”统计数值是指发表评论以及对已有评论的回复,“参与”统计数值包括发表评论和每点击完成支持、回复与分享的人次。在116篇新浪网络新闻中有73篇有网络跟帖,跟帖中“评论”与“参与”数量差异较大,但跟帖较多的新闻其参与人数也呈明显增长,两者成正向关系。跟帖与参与最多的是14日新闻,跟帖20 078条,参与113 350人次。新闻跟帖与参与集中在12日至15日,这是舆情发展的高峰期,表示这是舆情发展的高峰期,在8月18日形成小的峰值(图2)。

图2 网络新闻跟帖与关注时间趋势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时间轴上,网络新闻报道数量与网民的关注度呈正相关,波形也较一致,但跟帖与参与量同新闻报道在强度上并不严格相关,对新闻的关注度所形成的峰值更窄,表明网民对事件持续关注的消退速度要明显快于新闻报道,通过新闻数量以及跟帖与参与量的变化可以预判舆情的发展趋势。本事件舆情发展快、时间短,快起快落,这与医院随后的抢救过程和事实真相公布以及专业人士对“羊水梗塞”的知识宣传有密切关系。

2.2网络新闻来源分析本事件新浪网络新闻来源于包括自身在内的40家媒体和新闻网站。新浪媒体报道的新闻共20次,占总数的15.5%,从其他网站和媒体转载的新闻占总数的84.5%,转载数量较多的媒体和影响较大的新闻来源的媒体见表1。从新闻跟帖和参与总量排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新浪、新华网、华声在线、湘潭电视台,其跟帖数均超3 000人次,其中来源于新京报网络新闻获得的关注度最高,跟帖27 379人次、参与152 151人次。值得关注的是,新浪转发作者@烧伤超人阿宝的新闻评论《请正确解读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的网络跟帖与参与人数很高,共有3 282条评论,37 756人参与。

表1 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新闻来源网站及跟帖情况(部分)

2.3网络新闻内容与跟帖态度分析网络新闻的内容直接影响网民跟帖时的情绪和态度倾向,通过抽样,按时间顺序对网民态度变化统计。随着事件发展,新闻跟帖中网民的态度有明显变化,图3显示在舆情爆发初期网民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谴责、谩骂和声讨最高。随着事件还原,较快速下降。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出现波动,在8月16日以后,几例“羊水栓塞”产妇成功抢救的新闻报道,使网民对医务人员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使网民比例明显上升。在对媒体的态度上也有明显变化,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跟帖中都有对媒体的质疑。在后期,还原事件真相关医疗知识普及后,网民对媒体的愤怒、谴责达到最高。

图3 新闻评论态度变化情况

3 讨论

3.1网络新闻在舆情传播中的规律

3.1.1网络新闻揭示舆情传播规律网络舆情在传播中有一定规律,在传播时效上,从事件发生到网络传播多在当天出现在网络上,舆情酝酿和潜伏期为1~2天,在短期内爆发,舆情持续时间在2周以内[1]。本案例中,网络新闻呈现出潜伏期、扩散期、高潮期、波动期和消退期等阶段。潜伏期为2天,舆情持续10天,网络新闻和跟帖的数量变化呈现出舆情的变化情况,新闻跟帖中网民态度反映事件发展的脉络,网络新闻真实地反映舆情演化规律。

3.1.2网络新闻易成为舆情爆发的转折点从网络舆情的起源时间来看,网络新闻要滞后微博等即时通讯媒体。该事件网络源发媒介是8月11日10: 26所发微博,但没有引起关注[2]。真正引爆网络舆情的是,12日华声在线“湘潭产妇死在手术台医师护士不知去向医院称已尽全力”的新闻,然后被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形成网络舆情事件。网络舆情事件首次曝光以新媒体为主,2014年社会热点事件发生至微博首发时间差在半天以内的比例最高,达36.0%,微博首发在一天以内的事件占比为69.7%[3]。智能手机和移动APP广泛应用,使得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媒体成为多数社会热点事件在网络传播的源点。因其巨量碎片化信息,没有精心策划和搏人眼球的消息,绝大多数信息会被迅速淹没。但是,网络新闻在舆情的爆发上有特殊作用,甚至成为爆发的关键点。网络新闻是互联网基本的功能,网民应用率长期保持在75%以上[4]。网络新闻因受众多、权威性强,抓住主题,深层次剖析,深刻揭示事件的本质。同时还原事件过程,揭示事实真相的作用,网络新闻完美地解决微时代碎片化信息的不足[5]。所以,网络新闻易成为网络舆情由酝酿阶段到爆发阶段的转折点,对网络新闻舆情的监控,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舆情事件的爆发[6]。

3.1.3官方媒体和大型商业网站网络新闻决定舆情演化方向网络传播媒体众多,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以大型商业网络媒体和官方的传统媒体网络版为主,如新浪网、凤凰网,是整个热点事件的舆情传播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媒体。部分新闻网站为增加点击量,有意模糊事实,使用夸张词语,炒作事件,使舆情鼎沸。但此不客观的新闻报道经大型商业门户网站转载才形成社会热点事件,是舆情爆发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新兴的网络新闻网站如新京网等,以原创新闻为主,对社会热点事件反应灵敏,视角独特、语言犀利、文字活泼、态度鲜明,其新闻往往被大量转载,并有较高的关注。大型商业网站和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比较连续,通过自产新闻和转载其他媒体新闻不断跟踪事件的发展,这类网络媒体开放新闻跟帖功能,聚集大量人气,通过设置议题,引导舆情发展方向。本例中主流媒体对事件真相和医学知识的传播,对网民态度的转变和舆情的消退起到重要作用。

3.2医疗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3.2.1医疗事件易激发网络舆情医疗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符合一般舆情的传播规律,但近来医疗事件网络舆情展现其特殊性。涉医事件中有较多的舆情热源因子,如事件中有对比明显的强弱双方,一方以患者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另一方为掌握绝对优势信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一方被认为看病贵,甚至看不起病的普通百姓,而另一方被标记为富裕且掌握稀缺资源的医师[7]。

3.2.2涉医事件网络媒体炒作多较大的涉医事件多为媒体不负责任或有意炒作而形成舆情爆发。又因为医学知识的专业性,造成医患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民众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是引起医疗事件网络舆情的重要原因。本次事件中出现的“羊水栓塞”对普通大众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很难理解其发病的不可预测性、发病的凶险性和救治的困难性,出现“生孩子也死人”这类医学知识与常识的悖理。

3.2.3涉医事件舆情网民态度变化大医疗机构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态度和情绪波动很大,多次出现网民态度发生逆转现象。如本事件因过程信息不透明、医患双方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不良媒体炒作,事件的早期出现一边倒的指责医方。随着患者抢救过程的公开及事件现场真相的公布、羊水栓塞知识的传播,网民的态度出现巨大变化或转移,大部分网民倾向同情、理解医务人员,同时转向谴责媒体的炒作与跟风。另一方面,伤医、辱医事件中,网络舆情中形成激烈的舆论对抗,出现医务人员网上集会,要求政府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医务人员通过微博动态直播,得到外界尤其是医疗界的声援。涉医事件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应对更加困难。

3.3网络新闻看舆情应对问题从本次舆情事件起源于一篇并不客观且有明显主观倾向的网络新闻报道。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微博中就有不客观的信息传播,医方没有舆情的监控和处置。到第三天医院以“详细情况不便介绍”回应媒体,院方仍表现的措手不及,使舆论场充满臆测,引起大量网民跟帖与参与,网民对医院的不满、谴责和声讨,旋即引爆网络舆情。在舆情发展过程中,医院针对家属和舆论集中问题作出通报,还原过程,真相揭示,逐渐平息谣言,舆情也快速消退,使事件解决回归法治道路。在舆情应对中,医院应该积极掌握主导权,牢记在第一时间发声,掌握主动权。学会应对媒体,发挥媒体优势,面对媒体既不失语,也不妄语。医疗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是涉医舆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舆情应对要增加信息透明度,设置议题,引导舆情。本例中主流媒体、业内专业人士和意见领袖对“羊水栓塞”的知识宣讲对网民特别是粉丝有较大影响[8],对舆情的发展方向具较强的引导能力[9]。医疗事件舆情的处理既不同于政府舆情,也不同与企业舆情。医疗事件与民生紧密联系,矛盾常常指向政府部门。医疗事件网络舆情发生后,作为当事方的院方自说自话不容易获得网民的信任,甚至引起新的舆情,舆情事件又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作为医院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响应,积极组织第三方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表明态度。本事件中,卫生主管部门公布救治过程,说明情况,组织司法介入,对平息舆情有积极作用。

从舆情应对的实践分析,这也说明医疗部门网络舆情应对知识和能力的不足。第一时间的沉默是舆情应对大忌。信息的透明和真相的还原对舆情方向转变和消退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医疗机构,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学习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新闻在舆情传播中的规律,对网络舆情进行必要的监控,熟悉网络应对的技术和技巧,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提高医院舆情网络舆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兰月新,曾润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与预警阶段研究[J].情报杂志,2013,23(5) :15-19.

[2]苏玥.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舆情发展脉络[EB/OL].http: //news.sina.com.cn/c/2014-08-20/132130715971.shtml,2014-08-20/2014-09-10.

[3]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2014舆情蓝皮书[R].2014.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7.

[5]宋兆宽,宋歌.关于网络新闻专题若干问题的思考[J].传媒,2013,10(8) :51-53.

[6]张明,孙霄凌.朱庆华.突发公共事件嘲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4) :90-95.

[7]陈立富,王兰成,王果.医疗机构网络舆情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 :35-37.

[8]董玉芝.自媒体时代微博意见领袖的舆论效应及其引导[J].中州学刊,2014,9(4) :173-176.

[9]周而重,钟宁,黄佳进.基于意见领袖引导作用的网络舆论演化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3,40(11) :287-290.

(2014-09-12收稿2015-01-20修回)

(本文编辑丁陶)

A Study on Network News Communication Features of Public Opinions for Medical Emergency

CHEN Li-fu1,2(1.Shanghai College,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Shanghai 200433; 2.Department of Military Health Management,Faculty of Health Service,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Abstract]Network new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opinion.Taking“Xiangtan maternal deaths”events as the research example and Sina as research platform,the network news and comm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were described of network news and comments from the number of news from the network,network news distribution and source,network news content and comments attitude.The role of network news in public opinion and development was discussed; also the medical ev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introduced.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arly warning of medical event and leading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s.

[Key words]medical emergency; public opinion; network news; network news comment; communication feature

[文章编号]1008-9985(2015)01-0062-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197.32

[作者简介]陈立富,男,副教授;电话:021-81871456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网络新闻网络舆情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22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7:07:42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人民论坛(2016年24期)2016-12-13 10:19:5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2:46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2:5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21:00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
今传媒(2016年6期)2016-07-02 00:05:07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特征
新闻世界(2016年3期)2016-03-15 08:48:38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