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要厘清法治、法律、法制之间的关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知法律并自觉守法,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教学环节“全面渗透”、以案说法释法、建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利用网络平台助推法治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等环节是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学校 法治教育 路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新时代。文件强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学校要厘清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发实施路径。
一、学校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党的文件中出现“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表述尚属首次。学校要与时俱进,切实把握住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重点,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的观念。
1.教育引导青少年厘清法治、法律、法制
法治、法律和法制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最高层次的、最具权威的行为规范,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最有力度的依据。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法制是法律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称谓,是一种治国的原则与方法,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模式、法律制度和理念、方式的总和,其核心是规则治理,强调法律之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最终是以实现法治为目的。法治的力量在于每个人发自内心的遵从和敬畏。
2.教育引导青少年认知法律并自觉守法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规范,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可行与禁止。要让青少年学生认识法律是人的行为的标准,指引人在社会生活中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做;要让青少年学生认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触犯和践踏法律就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处罚,这是法律规范的强制作用。
“矩”就是宪法和法律。学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在法律规范框架内行事的理念,言行“不逾矩”并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要教育青少年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晰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尊重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权威,以宪法指引自己的行为,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再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依据宪法、法律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给出了明确规定,教育青少年学生在行使权利时要处处以法律为依据,不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具有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的意识。
3.教育引导青少年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诚如卢梭所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信仰法律、执行法律是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关键。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就是树立青少年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过程,使青少年学生信仰法律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付诸行动。学校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不逾越法律界限的意识,主动学习法律进而懂得法律、遵守法律,遇事能第一时间运用法律思维来分析判断,知道解决问题要依靠法律。教育青少年学生能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使青少年学生认识到任何人在法律面前无特权,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二、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法治信仰的大好时机,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确立。学校要把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和实践活动路径,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法治信仰。
1.提炼“渗透要点”,教学环节“全面渗透”
学校要把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加强研究,提炼法治教育“全面渗透”的“渗透要点”。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梳理、开发课程与法治教育相关内容。结合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材、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渗透、自然贴切,一箭双雕、相得益彰”的原则,提炼法制教育渗透点,总结出教育教学环节涉及的法律、法规。全面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强化法制教育。一是要在各校各学科中全面启动法治教育渗透教学,通过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工作,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活跃。二是出版教师用书。在课题研究基础上,组织出版作为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师参考书,使教师普遍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自己的职责。三是深入开展专题教研活动。组织法治教育渗透教学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法治进课堂,课堂更精彩”,在各学科教学中强化法治教育可以使法治理念“随课潜入心,普法细无声”,增强学生的尊法维权意识,增加学校教育正能量。
2.利用开学第一课,以案说法、释法
首先,学校可以明确“第一课”内容。把秋季开学第一课确定为法治教育课,做到“五个一”,即组织一场法治教育报告会,讲授一节法治教育课,组织一堂法治教育主题班队会,排演一台法治教育小节目,印制一份法治教育宣传页。同时,把《教师法》作为开学教师政治学习的第一课。其次,学校要丰富“第一课”的形式。法治教育“第一课”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为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与接受能力,通过法律讲座、主题班会、升国旗仪式、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参与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熏陶和教育。比如,“第一课”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的形式,探讨和表现校园中的法律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分学龄选取教育重点,选择重点教学案例改写成“剧本”,从法庭教育准备、角色安排、庭审对话、教育重点等内容展开,编写和配发《学校模拟法庭教育指导手册》,解决教师教学缺少专业指导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选用学生扮演法庭角色、认知庭审程序、理解法律人物关系,激发学生学法守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法治教育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同学们对法庭程序知识、法律知识、未成年的案件处理和未成年人违法和犯罪的危害等方面有更好的了解,提升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模拟法庭”实施以来,涌现出许多表现出色的小法官、小律师、小检察官。
3.建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要善于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联合少管所、劳教所等社会资源共同建立集实践性、参与性于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示范实践基地;在政法、法建、共青团等部门的支持下,与法院、检察院、戒毒所、看守所、少管所等机构合作设立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让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零距离感受违法的苦果,达到教育青少年、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配合社区建立“青少年法治学校”,配合公安和当地部队成立“少年警校”“少年军校”等,邀请法律工作者深入“青少年法治学校”举办巡回讲座,送法进校园,让“法”的理念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
4.利用网络平台助推法治教育
首先,可以在校园网上链接全国人大中国法律法规检索系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其次,学校要利用好“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的优质法治教育资源。(1)利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助推学校实施法治教育。组织学生登录“网上学宪法”栏目,观看“法学大家讲宪法”视频;组织学生收看优质法制教育课程资源、普及法律知识的动漫作品。(2)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开展的“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征集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3)学校可以建设“网上法律学校”,打造青少年学生普法网上平台,加强门户网站普法专栏建设,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提供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也可以与辖区宣传部门、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积极沟通争取支持,呼吁新闻媒体开发建设专业普法网站、广播电视报刊法制专题(专栏),丰富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资源。
5.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
学校可以设立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由公检法司等法律专业人才担任,定期举行法制讲座或专题报告,以案释法。法制副校长指导学校依法制定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依法决策。开办“中小学生寒暑期法制学校”,每学期为青少年学生进行1~2次法治教育活动。
为不断推进教育系统法制化水平,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学校依法制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包括学校日常管理事务法律支持、应急及突发事务处理、参与学校危机公关、普法宣传等。发挥法律顾问在助推学校依法制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打造平安法治校园中的积极作用。法律顾问进入校区进行法制培训,可以用法制沙龙等普法活动,为教师提供最基本、最实用的法律知识和生动鲜活的案例解析及可操作的法律建议,切实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和水平。此外,还可围绕“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研讨,以案说法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印象,增强处理涉法问题的能力。
6.重视教师法制工作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其法律素养必将深刻影响青少年学生,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学校要引导教职员工通过自学、培训、聆听法制讲座等多种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提升学校依法管理能力和水平。学校要重视教师法制工作,落实《全面推进依法制校实施纲要》,将教师法制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系统普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提升依法执教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教师教育,法制先行”,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固化教师法制教育学习内容。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法规政策列为学习内容,汇编成册,寒假和暑期教师集训前,下发《教师师德政策法规学习材料》,方便教师学习。三是优化教师法制教育工作渠道。推进“教师政策法规巡讲”活动,以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以案说法,析事明理,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塑造阳光心态,做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让老师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促进教育系统稳定和谐。
7.联系实际,探索学生乐于参与的法治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校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作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陶冶法治情操。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向家长致一封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宣传法治育人的方法。为调动青少年学生学法积极性,可以组织相关部门进校园开展普法活动。学校可以和税务局携手开展“税收进校园”活动。由税务单位的工作人员亲自深入课堂,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生动的税法知识。通过活动加深师生对税收的理解,认识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且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向学生发出“诚信纳税,从我做起”的倡议,使学生树立诚信纳税的意识;为提高学生的交通法规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交警部门举办的公益实践活动,为自我安全保护加码,为城市交通文明加分;在“6.26”国际禁毒日,通过禁毒宣传展板、宣传挂图的集中展示与讲解,播放禁毒警示教育片、运输毒品案件模拟法庭互动、发放禁毒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组织学生宣誓“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向青少年传播禁毒知识,认识毒品对人体身心健康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教育学生远离毒品,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拒绝毒品的防控能力;请消防官兵在学生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普及教育,与消防支队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利用暑假和消防支队联合举办“消防夏令营”一日游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消防支队,学习使用灭火器、体验火场逃生、观看消防官兵业务技能表演、参加消防谜语竞猜、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书法绘画现场展示等活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 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4).
[作者:李立群(1967-),女,河南郑州人,中州大学廉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硕士。]【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