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建杰 李承钧
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闵建杰李承钧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专业质量是主要内容,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质量评价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在专业质量评价方面面临不少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强对中职专业质量评价的研究,在实践上进一步明确专业质量标准,完善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课题:湖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课题“职业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编号:G2013C003),主持人:闵建杰。
专业无疑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中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就是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或者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管理中,专业质量及其评价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相关的学术期刊中很难看到关于中职专业建设和专业质量评价的文章。正因为如此,中职专业建设和专业质量评价,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解决,其中建立合理的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比较起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很明显是不完善的,其中突出体现在评价的指标体系上[1]。表1所示是某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计非常细致,47个三级指标近百的观测点。这套指标对评价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个指标体系也反映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的问题。
表1 某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评价主体单一。从这个指标体系可以看到,整个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立足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角度,评价的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专家,看不到其他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指标内容。这种评价与职业教育的特征是有距离的。
第二,对教学过程重视不够。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集中于办学的基础条件,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评价显得非常单薄。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有好的基础条件,也不一定有良好的专业质量,相反的命题也是成立的。
第三,对育人过程重视不够。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来看,要有好的专业质量,如何育人是关键。简单的说,如何通过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改变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主要内容。但是,评估指标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要求。
第四,对校企合作重视不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要完成培养学生技能的任务,仍然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施,而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难道不需要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吗?显然不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五,对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不够。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在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课程要求方面,实际上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异,统一的课程标准有一个适应问题;另一方面,专业特点不同,行业要求不同,学生素质和基础不同,执行效果实际不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原则意见指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根据专业的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而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这方面的内容很明显反映不够。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重视不够。在相关的理论刊物上,很少能找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文章,查找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的文章更加困难。这反映了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忽视。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无疑又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专业质量的正确客观评价,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质量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解决好以下基本问题[2]:
第一,正确定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明确中职教育的质量标准,是完善中职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教育部2000年《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中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3]结合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实际生源对象,中职质量的核心是素质,包括达到中等教育要求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能够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就是学校最好的质量。其次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其中主要是职业技能。有的提出中职要培养高技能人才,事实上这是比较难的。能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方面获得初级技能,能够就业上岗就是成功的中等职业教育。
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过于强调文化基础和过于强调学生技能都是不恰当的。在实际的中职学校专业教育中,上级的文件规范往往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如教育部门文件规定,在学校教学课时中,应该有50%的学时是文化基础方面的课程,而实际上在各中专学校,能够达到40%就不错了[4]。
第二,明确中职毕业生合格的质量标准。教育部门的文件规定了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或标准,这个标准具体体现在学生方面有那些特征。特别是从学校自身来评价中职学生质量合格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作为中职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需解决的问题。譬如,在文化素质方面,中职毕业生在所学专业方向上要达到普通中学毕业水平。学机械的在数学物理方面、学护理的在生物化学方面等。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基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理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在职业素质方面,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面对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在通用技能方面,具备用母语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流利交流的能力,现代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取得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根据上面的标准,结合专业实际,我们可以对不同的专业设计出中职学生质量评价的基本指标。
在明确中职毕业生合格的质量标准方面,目前不少的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往往过高,脱离了当前中职教育的实际,如就医学类中职毕业生,通过学校两年学习和一年实习,要求达到能够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这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分析中职教育专业质量评价的外部标准。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质量评价占有重要的地位,就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虽然不能绝对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为转移 (要考虑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企业等用人单位本身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其评价基本上能够反映中职专业教育的质量状况。因此,在各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都将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有的将其引入到学校内部评价专业质量,有的直接就作为依据判定专业教育质量。中等职业教育肯定要重视用人单位评价。
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简单的有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薪酬等指标。这些指标往往都会纳入到其他各种对专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去。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获得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其中就包含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外部标准还有政府等机构对学校进行质量评价的标准。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评价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来完成的。传统的政府评价主要是学校的基础条件层面的标准,如上面已经说明。不过,作为政府对专业质量的评价,需要重视的是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方面的评价应该引起重视。
第四,研究学生和家长等主体对中职专业质量的评价标准。学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服务的实际接受者,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和相关经济成本的部分承担者 (中职教育的教育成本中的一部分由国家承担),其对专业教育质量的关心和评价是必然的。虽然,中职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等制约了他们对专业质量的评价,但是,他们的评价是客观存在的,如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可以对专业质量作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事实上社会上的第三方评价,相当部分的指标就是来自对毕业生和家长评价的数据。特别是毕业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后,反过来对学校教育的得失能够有比较客观的评价。从学校专业质量评价来看,可以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通过对家长的调查,得到他们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从而也得到了他们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甚至是指标体系。
第五,细化中职教育专业质量评价的校内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真正的能够深入教学过程,对专业质量进行内在的评价的还是学校内部的对各个参与专业质量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的评价。因此,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总的标准为依据,分析影响专业质量的各个方面的因素,由专业质量目标,分析各个因素的标准,形成校内专业质量评价的标准体系。
譬如,对教师的教学,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因素,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对学生日常习惯形成的管理,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等,在专业质量形成中的作用,就可以进行定位和分析,确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上述的各个方面的标准,在实际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中,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专业质量的评价标准,不可能孤立的利用哪一个方面的因素,只有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主体参与,才能比较客观的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质量。
专业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专业质量标准的具体体现,是依据专业质量标准,在技术上寻找观测点,研究确定对专业质量进行记录、量化、比较,以评价专业质量的指标。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立足于社会需要,立足于多元评价,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立足与社会需要,就是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始终将社会需要的评价标准作为专业质量指标确定的基本依据。立足于多元评价就是学校在专业质量评价中,要从不同的侧面,全面考察专业质量,从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不同的角度,设计指标,评价专业质量[5]。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就是要客观地对待中国21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不能将之与上个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等同,生源条件、社会要求和学校的基础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尊重现实。
具体说,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见表2):
第一,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是专业设置和质量标准确定的关键。因此,在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中,专业的行业背景是专业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和专业的具体规格要求等都是专业目标定位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需要通过课程体系,在学校对专业质量评价和相关的专业质量评价中,都可以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及核心课程质量等作为质量观测点,设计相应的指标进行评价。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形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入企业因素、工作的实际情景等,实现工学结合,是衡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过程与相关的质量监控与管理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是校内对专业质量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存在诸多校内专业质量的观测点,依次可以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
表2 完善后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素质教育与习惯养成。中职教育中,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成长的旺盛时期,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专业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对相关的教育行为和效果设计相应的观测点,设计相应的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如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及其学校管理、学生社团组织管理等。
第五,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反映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中职学校专业质量评价必须的观测点。在教学团队中,包含着诸多的观测点,如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学队伍的结构、双师队伍,以及教学团队的教研科研能力及效果等。
第六,教学基本条件及其作用发挥。中职专业质量评价,教学基本条件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中,基本的教学设施设备、校内实验实习条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都是重要专业质量观测点。
第七,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有企业背景,同时要有校企合作的对象,在校企合作中,还应该有学校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相互提供服务,因此,相关的校企合作状态和专业的影响与服务社会能力是中职专业质量评价的重要观测点。
第八,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反映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一个专业如果有足够的力量和质量水平,那么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上也一定会硕果累累。如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质量工程建设,形成了精品课程等,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教材等。因此,教学资源建设是观测专业质量的重要观测点。
第九,社会评价。社会评价是专业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校内评价必须重点予以关注的内容,必须纳入到专业质量评价体系中去。如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评价、家长评价以及社会第三方评价等。
[1]闫志利,庞宁.中职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困惑、实践困境与应对策略[J].职教通讯,2014(13):1-6.
[2]李本千,宗俊明.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 (5):20-22.
[3]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E B/OL].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405/ 200412/4725.html.
[4]郭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
[5]冯太学.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9(6):30-32.
责任编辑蔡久评
闵建杰(1955-),男,湖北应城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李承钧(1958-),男,湖北孝昌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和化学教育。
G710
A
1001-7518(2015)03-00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