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Scratch工作坊教学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015-11-11 20:24居晓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工作坊师生活动

居晓波

开展Scratch工作坊教学的背景

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一款编程软件。2012年11月LEAD科艺活动组委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与麻省理工学院、香港青年协会携手开创一项新的教育推广计划——LEAD科艺活动,学生通过参加高端的现代科艺活动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教然后知困”。当时上海的学校还未开设Scratch课程,作为先期的探索者,我心存疑问:“如何在学校开展Scratch活动?以何种形式开设Scratch课程?学生会对Scratch感兴趣吗?如何解决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问题?”教师团队在教研活动时采用了工作坊的形式,收效甚佳。实践体验过程中,团队沟通和合作的艺术可以作为开展实际教学的参照和原型,把个人与团队结合起来,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再根据学生的需求加以改良,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由此我开展了Scratch工作坊教学的尝试,师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成长。

工作坊模式较早出现在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建构主义理论和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等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工作坊通过成员合作参与团体活动,在最近发展区建构学习。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研究团体社会行为,提出团体动力学理论。他指出“团体中每位成员之间都会有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他认为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在工作坊教学中,主题讨论、实践协作和经验分享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图1),诊断问题,总结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积淀反思,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教学相长。

Scratch工作坊教学实践过程

工作坊教学采用团队合作、实践体验的形式,教师作为工作坊的一员,是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在师生互动中共同学习。工作坊成员们使用Scratch软件创作故事作品,每名小组成员承担小组故事剧本的一部分(像绘制四格漫画一样,每人完成一格),然后组合成小组的动画作品。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成员们共同创作、讨论故事大纲,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位组员在总大纲的前提下,自主创作相关子模块。当组员们播放合力完成的故事动画时,脸上露出了童稚的笑容,还不时地品评作品。学生要介绍自己的团队组成、创作过程、设计思路、原创内容说明等,从技术、情节、造型、主题、音乐、合作、界面、创意、原创、改编等方面多维度展示和交流。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会不时遇到新的疑惑和困难,这些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恰是稍纵即逝的教学时机。教师需要顺势而导,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其解决学习难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师增强了寻找和捕捉学习契机的灵活机动性,学生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学生提出:“目前的Scratch 14版本无法直接转换成一些通用格式,Scratch作品文件无法与其他软件兼容,怎样解决.sb格式文件兼容性的问题?”虽然在稍后发布的软件升级版Scratch 20版本中将解决软件格式的问题,但现在如何解决软件格式带来的不便呢?我并未直接给出对策,而是在网络学习平台的“疑难问答”板块中提出这个问题,号召大家群策群力,寻求良方。师生、生生在对话交流中,提出疑问、讨论分享,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来激发灵感、增长知识和技能。根据责任分工,学生们记录研讨的问题列表、小结讨论日志、归纳方案对策,这样既可以分析学生个人的心得收获,又可以综合呈现群体的建议和方案。可喜的是,在论坛交流中,有的学生找到并分享了一种格式转换软件,将Scratch的.sb格式文件转换成.exe可执行文件,在Scratch 2.0版本正式推出前初步解决了软件格式不兼容的问题。

教师不能简单地“喂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觅食”。教师引发和启迪学生思索,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启发者;学生则增强了突破难点的能力,开拓了思维,培养了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学生初期的新鲜感淡化后,对Scratch感兴趣程度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女生的参与热情相对男生稍逊。如何克服学习的倦怠感,怎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解决上述问题的设想方案——应用Scratch扩展设备增加程序作品的可玩性,为了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开展了工作坊的合作实践活动。

Scratch board中有声音感应部件、光线感应部件、滑杆等,在实践活动时把它们和电脑相连,在程序设计中加入声音、光线、位置等元素,作品的观赏性、趣味性大大提高。根据Scratch board感应到的声音大小,作品舞台中的角色会改变大小。随着光线的强弱,角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操纵Scratch board上的滑杆可以控制角色的运动路线。在工作坊的制作现场,师生们忽强忽弱地鼓掌、抑扬顿挫地哼唱着歌曲,来改变电脑屏幕上Scratch作品里的小球的大小。看着小球随着自己的掌声、歌声的高低变得忽大忽小,大家乐不可支,工作坊里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加入了Scratch扩展设备后,软件的体验乐趣大大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接下来的“我最喜爱的游戏”环节,不少女生推荐了音乐类游戏,由此根据课前的弹性预设,结合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开展“my piano”活动。Scratch程序模拟钢琴弹奏出美妙的旋律,使用声效元素增强作品的音乐性,增强故事作品的可欣赏性,提高了女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后续的活动日志和调查统计显示,88.9%的学生提升了学习主动性,觉得有无限的空间,可挖掘出Scratch创作的乐趣。教师通过课后的积淀反思、总结学生的认知需求规律、研究学法,不断增强改善和优化教学能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创设饱满的学习环境,敏锐地捕捉和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于Scratch工作坊教学的思考

工作坊活动注重教学的弹性预设、动态生成,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弹性预设,课中灵活机动、动态生成,课后积淀反思、启发拓展。除了显性知识以外,还考虑到师生“缄默知识”对教学的影响,创设生活情境,注重激趣、启思、导疑。这是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教师通过工作坊的切身体验,检视、反思以往从教师角度不易察觉的问题。在教学自然场景中发现新问题,生成新思路,这些来源于真实自然的学习环境,对于改进教学实践有很强的针对性。

经过主题探讨-合作探索-互助实践-交流会话-积淀反思,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理念-现实-问题-方案-行动-成效”的跨越。通过合作、分享,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通过互相协作来促进个人成长和整体提高。

工作坊教学注重情知互动,创造和谐生态课堂

教师在解决“怎么教”时,先解放自己,把自己还原为一个学习者。在工作坊的合作实践活动中,教师也体验到在“玩中学”的过程和乐趣。试想:一个很久没体验到学习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如何真正开展“快乐教育”?工作坊的合作实践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这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尊重和呵护。

开放式和多样化的合作开阔了师生们的思路,丰富了思维,使Scratch教学活动更具有灵活性。工作坊提供了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知与不知、我与你之间的第三空间”中的智慧分享、思维激荡;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主参与性和团队合作性,通过实践、合作、分享更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改进。教育的本质并非简单传授技能和知识,更珍贵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深体会到美国教育家福布斯的教育理念——“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replace an empty mind with an open one”。

技术介入促进工作坊教学的合作和分享,完善和推进学习活动

Scratch工作坊的合作互助加入了技术介入的元素。除了实地活动以外,还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的讨论、答疑、切磋,延伸了工作坊开展的空间和时间。深入的沟通和会话交流也是工作坊的重要环节之一,开发线上平台和论坛有助于师生持续、深入地研讨交流。

线上平台中设置了“活动日志”“疑难问答”“经典案例”“智慧积淀”等环节。学生在“活动日志”中可以记录每次工作坊活动的个人心得体会、收获启发等,及时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回顾总结。在此基础上,汇总小组日志、活动综述等,这也便于教师了解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受益。“疑难问答”可以随时发现问题、交流辩论、互助答疑,可以提出课堂内外发现的新问题,延展工作坊合作、分享的长度和宽度。“经典案例”板块阶段性小结有代表性的优秀范例、经验思考,为学生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智慧积淀”环节中,师生针对工作坊活动的收获经验、教学实践反馈等做出反思和总结,分享智慧,引发进一步思考。

Scratch工作坊实地、线上两方面持续、系统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在开放、愉快的氛围里与同伴合作,表达新颖的创意设计。我们将继续探索研究,在合作实践中体验学习、师生共同成长,深入推进Scratch创意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作坊师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