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莹
有人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这个词语叫做“守望”。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对于“守望”这种张弛有度的教学体验,曾经在我看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从学科性质到课程内容,都决定了我们很难完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了。不过,也正归功于这样的渴求,当Scratch被作为CIE(创意-创造-创业)课程链的一员时,我大胆地迈出了对于课程形式转型的初探脚步。
我们的课程名称被定为“Scratch改变世界”。课程招募时虽然学生报名十分踊跃,但我心里很清楚,绝大多数学生对Scratch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们只是想要“改变世界”。于是,从首堂课开始,我便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由成立公司,分配职位,并确立公司的产品方向。而我作为老师,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用Scratch设计公司的Logo,并且交流展示公司预设的文化特色。就这样,学生们投入到自主学习中,不久便开始有了分工,交流逐渐密切。因为他们开始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完成任务,“公司”之间的竞争,让他们更能体会时间和人力的有效利用是领先的关键。
之后的课程中,我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有着“改变世界”需求的“客户”,而学生们对于Scratch的学习并不是强制性的任务,只是作为展示创意、模拟产品的一种有效工具。学期末,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更为真实的创业过程,一场通过“衣、食、住、行”来改变世界的创投分享会拉开帷幕。创投分享会邀请了大同中学王菲副校长、著名天使投资人张红、美国创业者Gavenraj Sodhi担任评委。从检测身体机能的变色服饰到体感美食游戏,从变形清洁机器人到社交环保App,这些“项目人”从对Scratch一无所知,到能够灵活运用它模拟自己的创意和产品,重要的不是我的教与授,而是引领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痛点”和被人遗忘的“情怀”。
曾经,我也担心高中生的角色决定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创新,然而事实证明,如何唤醒想象力和有效的问题引导才是我更应该为自己担心的问题。课余,我时常悄悄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些项目人,来展示这些解决方案,有没有勇气面对客户或风投提出的种种“刁难”,有没有智慧在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文化之间做好平衡,有没有毅力突破项目过程中的每一个瓶颈,有没有实力将前方道路的风景向所有人一一描绘?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此,这些年轻的创客们,值得被鼓励、被支持。他们既是用户,同时也是开发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在革新,他们在颠覆,他们在替大多数人尝试——这也是Y-PLAN的意义所在。
对于近在眼前的Y-PLAN,“不为彼岸,只为海”是我对所有小项目人的祝福。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师生曾一起创造过、实践过和成就过,我们相互欣赏,也学会感恩。世界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有责任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改变世界需要我们拥抱技术,更需要我们胸怀创客精神。我期待着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企业家”们在他们真正热衷的领域里逐渐显现出苍翠本色,而我也将为他们继续忠实“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