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公益狂人

2015-11-11 09:36朱吉红
晚报文萃 2015年8期
关键词:节能灯西双版纳村寨

朱吉红

他出生于美丽的西双版纳,父母都是西双版纳黎明农场的普通工人。他从小跟随父母一起成长,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热爱家乡、保护这片乐土的种子。但是,他亲眼看到这里的大树被锯倒运走,珍稀动物被驱赶捕杀,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焚烧改种为茶树和橡胶树。

最触动他心灵的是这里的野象与人们发生的冲突。因为人类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不仅破坏了森林,更毁坏了野生大象赖以生存的家园。每年都有不少人惨死在野象复仇的蹄下。虽然当时年纪尚小,但懵懂中他总觉得心痛。

12岁那年,他开始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呼吁人们保护美丽的西双版纳。这年,他的作品《我爱大山》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小记者评选大赛云南赛区一等奖。此后,他的作品屡屡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获奖。

一次他与一群防艾宣传志愿者偶然相遇,得到了一根“中华红丝带网”赠送的红丝带,由此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自此,他开始关注艾滋病患者,主动加入了“恐友”QQ群。他了解到“恐友”们只要与艾滋病患者轻微接触,甚至只是碰一下面,就整天担心自己受到了感染,但大多不愿去医院检测。如果身体有一点点不适,就草木皆兵开始辗转各医院检测,但又不愿相信院方的检测结果,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为此,他从学习宣传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入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还和他们一起到医院抽血化验,让“恐友”们愿意接受科学检测的结果。几年下来,虽然他的胳膊上留--下了一大片针眼,但“恐友”们的生活变得阳光起来。

中考之后的暑假,15岁的他走村串寨,在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进行环保、禁毒、防艾方面的宣传,给那些没有衣服穿的小孩赠送衣服和书籍,在村寨宣传推广使用节能灯,+月花去了他400元稿费。这对于一个月只能挣800元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他所到过的地方,村民开始使用节能灯,开始意识到砍伐树木的危害,开始身体力行地种树、保护森林。

永远不会忘记高一那年,他第一次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同意让他向人们免费赠送防艾宣传资料。他无比兴奋地从储藏仓库中搬出一摞摞海报、折页,一个人肩扛手抱,满头大汗地回到宿舍。直到放下资料的一刻,他才发现海报和折页早已将双手和脖子划出一道道血痕,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当他慢慢平静下来,走到窗边,看到窗外连绵起伏的大山,看到无限葱茏而宁静的绿色,想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正在遭受破坏,艾滋病患者和可怜的贫困小朋友们正在等待帮助,他便再一次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

此后,他组织动员周边学校的近百名环保志愿者,深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10余个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展环保防艾禁毒宣传,先后发放节能灯干余个,发放节能小知识手册万余本,进行各类培训百余次。2008年7月,他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授予“携手儿童青少年,携手抗击艾滋病”爱心大使(简称青年爱心大使)称号。

2009年,他被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录取。进入大学后,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他组建了“思宇责任社会”这一正式的大学生社团,他的公益志愿行动由此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从一个人默默坚持变成群体的坚守。

他叫刘思宇,一名90后志愿者,十年如一日,开展禁毒、防艾、环保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非凡的爱心和与众不同的公益选择,感动着世人。面对众多的光环和头衔,刘思宇平静地说:“公益是我的生活习惯,爱与责任让我无法止步。”

如何让生命增值?刘思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若子摘自《阅读》201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节能灯西双版纳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锅巴粥
泼水咯
节能灯省电有技巧
节能灯省电技巧
救救小象
话说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