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鲜为人知的人生传奇

2015-11-11 07:27张继兴
晚报文萃 2015年8期
关键词:政治部冯友兰黄埔军校

张继兴

1917年毕业于北大的张申府,与毛泽东同年出生(1893年),并曾与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共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次闲谈中,章士钊向毛泽东提及张申府的工作安排问题,毛泽东说:“那是我的顶头上司啊……”由此才牵出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申府在北大时担任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新青年》的编委,早期革命家郑超麟曾经回忆说,自己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很大程度是因为看了张申府先生在《新青年》的文章。

张申府在当时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他先后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翻译了罗素的多篇文章,年仅25岁时,就成为闻名遐迩的罗素专家。“罗素”二字的翻译定名就出自张申府之手。罗素曾在给一位法国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的张申府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作。”

1920年8月中旬,陈独秀筹备建党,为了确定组织名称,上海的陈独秀在给李大钊和张申府的信中说:创党之事“只有你(指张申府)与守常(李大钊)可以谈”。建党之初时张申府与李大钊是当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两位创始人,张国焘是由他介绍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张申府还是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他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2月,刚从欧洲归来的张申府来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广州。时值国民党筹办黄埔军校,参与筹建军校的还有孙中山邀请的几名苏联军事顾问,他们中有的人会讲英语、德语。通晓英语、德语的张申府很快成为校长蒋介石的翻译,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

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中共在黄埔军校中的第一人。

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他离开时张申府多次任政治部代主任。黄埔军校开办后,特别需要政治工作干部,张申府为军校推荐了周恩来,并全力将他推上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

1924年6月下旬,张申府因与蒋介石难于共事,辞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申府列席了会议,会上因讨论党的纲领时反对与国民党结盟而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发生争执,而后负气提出退党。

1931年,张申府被清华大学聘为哲学教授,讲授逻辑与西洋哲学史。当时,清华大学哲学系还有冯友兰、金岳霖、邓以蛰三位教授。几人颇相契合(冯友兰的堂妹后来还嫁给张申府的弟弟张岱年),几位大师级的教授齐聚清华大学哲学系被并称“四大金刚”。

张申府离开共产党之后还追随邓演达。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与邓演达、章伯钧、黄琪翔共同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人称第三党。

建国后,张申府在北京图书馆当了研究员,负责选书,采集古籍,并专心于文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因他掌握英、法、德多国文字,还负责引进外文典籍。1957年,他被划成右派,在“文革”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直到1979年才获彻底平反。后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张申府辞世,享年93岁。《人民日报》发表讣告称他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张申府晚年曾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坦言自己最后悔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就是1925年他退出了自己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另外一件事则是1948年在共产党连连击败国民党、胜利在望时发表了《呼吁和平》一文被民盟开除。

(朱权利摘自《羊城晚报》2014年11月8日)

猜你喜欢
政治部冯友兰黄埔军校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我不想让你误会
参考资料
遇事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不想让你误会
金岳霖帮助冯友兰转变
发挥政治部平台优势 凝聚最大合力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