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周燕,石 郑
中国异地就医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
肖周燕,石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100070)
医疗保险制度是构成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中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相对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缓和了日趋紧张的医患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属地化管理,而中国异地就医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异地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逐年递增,患者异地就医需求与属地化管理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产生诸如异地就医报销难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异地就医政策现状进行分析与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异地就医当前面临若干困境,异地就医费用报销难问题异常突出。在回顾与梳理2009年至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欧盟异地就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可对优化中国异地就医政策提出新的政策性思考。
异地就医;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社会保障
据统计,中国异地就医住院人数约占医保住院总人数的5%左右,在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12%左右[1],并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当前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大医保体系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人口,医保受惠群众达到13亿之多,中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居全球第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民生投入的大幅增加,参保人员看病报销的比例在逐年提高,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看病贵”问题。但是对于广大异地就医患者来说,想实现即时、足额报销异地就医费用仍然比较困难,伴随着中国异地就医人数和医疗费用逐年增加,中国长期实行的医保属地管理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巨大,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36亿,占中国总人口规模的17%左右,其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约占流动人口的80%,跨省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的67%①,流动人口存在强烈的异地就医需求。但是,中国属地化管理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导致各地区报销政策和报销水平存在差异,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存在诸多困难。当发生异地就医费用时,绝大部分跨省就医患者只能回参保地报销,回参保地报销医疗费用的时间成本和误工成本较大,不利于中国劳动力自由流动。
按照“十二五”医疗改革规划,2015年中国将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并初步实现跨省即时报销医疗。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基于现有的异地就医管理政策缺乏完备性及医疗消费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积极完善异地就医管理政策迫在眉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诊治疑难病症,有的患者在明知不能报销异地医疗费用的前提下,仍然会选择到异地知名医院入院治疗,这部分人群的存在更说明了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的必要性,疑难病症患者并不是故意挤占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基于此,有必要对中国异地就医政策现状进行描述,找出异地就医存在的困境与不足,并借鉴欧盟共同体解决异地就医问题的先进理论与实践,对优化中国异地就医政策提出几点政策性思考。
1.异地就医覆盖人群规定
异地就医目前在中国尚无明确的法律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医疗保险参保人在医疗保险参保地以外地区发生的就医行为。根据《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09]190号)文件,中国异地就医涵盖人群一般包括: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等人员;因参保地医疗条件所限需转异地就诊人员;异地常住退休人员(含随迁老人)及常住异地工作人员。
2.异地就医人员构成的特点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异地就医人员构成有如下特点:一是异地就医人员占当期统筹地参保人员比例不高(1.47%);二是异地就医人员老年人口比例较高(71.51%);三是异地安置就医人员占异地就医人员比例较高(71.41%);四是异地门诊就医人员占异地就医人员比例高(84%)②。
3.异地就医结算规定
根据人社部[2009]190号文件规定,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人员、因参保地医疗条件所限异地就诊人员、异地常住退休人员(含随迁老人)及常住异地工作人员原则上均按照参保地报销政策执行,即实行属地化管理。
4.异地就诊医院的规定
全国各地对于异地就诊医院的规定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参保地允许参保人选择1—3家(极少数地区允许3家以上)异地就医定点医院就诊,按规定报销异地就医费用的前提是选择的异地定点医院已经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确认备案,否则发生的医疗费用参保地不予确认与报销。如果未能提前选择定点医院,只有当参保地医院出具转诊证明时才可以按规定回参保地报销异地就医费用,其他情况均不能报销异地就医发生费用。
异地就医政策的推行,逐步打破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属性,方便了参保者异地就医,有效维护了参保人员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异地就医看病难问题,而异地就医费用的报销,切实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异地就医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归属感,解除了员工异地工作的顾虑,有利于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尽管异地就医政策的实行解决了异地就医患者的燃眉之急,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异地就医政策仍存在亟需完善的空间,存在诸多困境与不足。概而论之,异地就医政策存在的困境主要是异地就医医疗费用报销难的问题,报销难成为异地就医者的“心病”。
1.医保基金统筹层次低,医保标准不统一
当前中国有2600多个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单位,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基本停留在地市级及县级层次,少数大城市实行全市统筹。统筹层次过低与统筹单位过多不利于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医疗费用的即时报销,并且各地区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缴费比例及缴费标准差异较大,没有统一的医疗保险报销标准,严重制约着异地就医的进一步推进;除此之外,各地区医疗费用不尽相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发达城市医疗费用较中西部地区要高,欠发达地区医保机构担心医疗保险基金不足以支付高额医疗费用,而医疗资源丰富地区担心大医院人满为患,产生“全国人民进北京”等担忧,不能够有效满足就医者医疗需求和进一步提高就医质量。综上,医保基金统筹层次的限制以及标准的不统一是导致异地就医报销难的主要原因。
2.医保信息平台尚未实现省级联网,信息建设滞后
各省之间医保信息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没有普遍建立省级结算中心,绝大多数跨省就医的患者只能回参保地报销。板块分割的医保信息系统,成为异地就医面临的信息技术瓶颈,亟需推动医保基金实现省级统筹并进行即时结算。目前中国仍有近一半省份未实现省内医保信息省内联网,各县市的医保账户在省内未实现省级层面连接,这就制约着省内跨县市异地就医的即时报销的实现。患者即使在同一省内的不同县市就医也不能够即时报销,只能准备相关材料回参保地报销。如果将县市的医保账户连接到省级平台,率先在省级范围内实现跨县市报销,当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覆盖所有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跨省异地就医报销也就迎刃而解。
3.异地就医政策尚未充分考虑到特殊行业的现实需求
当前中国异地就医政策“一刀切”,所有行业和岗位均执行统一的异地就医报销政策,未充分考虑到特殊行业的现实需求。举例来说,中国建筑行业流动性很强,某企业员工即使办理了异地就医手续并按规定选择了医保定点医院,但是定点医院选择一般都是本着就近原则和方便原则,员工更倾向于选择距离建筑工地较近的定点医院,假如上海一名建筑企业员工在北京区域上班,北京目前下辖16个区县,假定这一员工在北京大兴区某工地项目上班,他很可能会选择大兴区1—3家定点医院,而不会选择诸如海淀区、平谷区、石景山区、朝阳区等地理位置较远的定点医院。由于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强,一家建筑公司在某一城市有若干个建筑工程项目,每个项目的开竣工时间不尽相同,各项目员工之间交流互换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名建筑员工因工作调往北京市的其他区县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而不得不紧急住院治疗,该员工不可能回到大兴区的定点医院就医,只能就近到附近医院就医,这就导致异地就医政策失灵,员工无法获得医疗费用的减免,医保机构也会以在非定点医院就医而拒绝医疗费用的报销。除了建筑行业,像市场营销岗位、客户经理岗位流动性较强,同样面临着类似建筑业员工困境。因此,特殊行业和岗位异地就医政策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4.异地就医报销程序复杂,报销范围狭窄
一方面,当前中国异地医疗费用报销的程序较为复杂。正常情况下,进行医疗费用报销时,参保地医保机构除了要求患者必须提供常规的医疗费用开支明细清单和发票、出院或诊断证明外,还要求其提供复式处方、检查单、医院有关部门盖章的病历等各式各样的材料,很多人往往因为缺乏一两张材料无法按时报销,来回在就医地与参保地之间奔波,花费的金钱成本和精神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异地医疗报销范围狭窄。异地就医政策规定患者必须在定点医院就医,否则医疗费用不能报销,这本身就限制了患者报销范围。患者即使是在定点医院就医,也存在着诸多限制。通常情况下,每个地区的药品目录、报销项目等存在差异,患者到异地就医时,使用的药品、检查项目、治疗项目等必须符合参保地的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有关规定,不在其目录范围内的也不予以报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不予报销的情况62%与“目录外用药和诊疗”有关③,并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价格高的药品一般不能够报销,能报销的反而是价格相对便宜的药品。患者实际就医时,院方不会根据患者参保地的相关目录进行诊治,而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处方药和使用医疗设施。除异地就医报销范围受限外,各个定点医院的收费水平、服务水平、基本药品目录并不统一,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费用异地报销的困难。
5.报销形式单一,垫付费用高,报销周期长
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目前医疗费用报销均采取患者先垫付后报销模式,即事后报销模式。相关研究显示,因为异地工作原因而进行异地就医的人群当中,有76.6%被调查者是按垫付报销型办理的③,患者因疾病支出本来经济负担就很沉重,再垫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给经济收入较低的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易引发医患冲突,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先行垫付高额医疗费用前提下,异地就医患者如果经济条件较差,遇到重大疾病(如癌症、尿毒症、心脏病等慢性病)往往无能为力。同时,异地就医报销周期较长,报销手续较为繁琐。究其原因,异地就医患者垫付费用高、报销周期长是因为就医地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不具有即时结算医疗费用的权力和能力,患者在异地就医必须首先全额垫付医疗费用,然后由个人或家属亲自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部分地区可以选择邮寄方式将相关材料寄回参保地报销,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医疗费用报销成本均较高。现实情况是即使患者回参保地报销医疗费用,等待时间也较长,有的地区一年甚至仅集中报销1—2次,再加上报销材料的准备时间,医疗费用报销周期更长,不利于患者资金的周转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异地就医,世界各国都进行了探索,欧盟社会保障协调范围为28个欧盟成员国和4个欧洲经济体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中国大陆有31个省级区划,中、欧情况近似,有必要对欧盟异地就医政策进行梳理与归纳,其异地就医的先进理论和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欧盟大约有4亿人次流动于欧洲其他国家,针对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及异地服务需求,欧盟组织对跨国就医管理服务发挥着积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他们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OMC④,加强合作
欧盟建立了一个欧盟层面的跨国就医的共同框架体系,该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确定患者跨国就医的权利和设定限制;确定欧盟层面所有卫生系统间的共同原则以及医疗保健的标准;成员国间在医疗保险领域的合作,包括检查和处方的互相认同、数据收集、服务信息的自由传递、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等,明确跨国医疗保险的详尽框架[2]。
欧盟制定了统一的医疗服务接续和医保关系可携带的有关政策。欧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开始针对成员国之间的社会保障协调问题制定专门法令,并多次进行调整与扩充。欧盟相关政策内容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医疗服务连续性。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和“工作地原则”,保证欧盟公民在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间就诊的连续性。欧洲公民加入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社会保障计划,就享有本国国民同等的权利与义务。二是医疗保险关系可携带。欧盟在跨国就医医疗保险协调上适用累计的原则。保证人员流动时医疗保险资格和权利的连续性。三是报销原则。法令规定跨国就医人员享受不高于在流出地就诊的补偿待遇的原则。跨国就医人员有权利获得不超过流出地的报销额度,并且需要承担额外的医疗费用带来的负担加重的风险。四是使用统一表格和医疗保险卡。欧盟推行标准化表格和医疗保险卡,统一各项医保信息标准。
2.欧盟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协调和监督跨国就医
在跨国就医管理和协调当中,欧盟层面的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以及欧洲法院等组织共同发挥作用,各机构具体职能如表1所示。
表1 欧盟跨国就医管理和协商机制机构职能分布表
鉴于异地就医目前存在若干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优化中国异地就医政策的措施和建议。下面笔者对2009年4月至2014年12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及学者意见进行回顾与梳理。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兴浩建议异地就医直接按照参保地标准结算,简化异地医疗费用报销程序;2013年人社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晓义指出:循序渐进地实现异地就医费用跨地区报销;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发布《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省级结算平台,推进异地就医费用跨省即时结算;2014年3月6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快进度,构建新农合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方便农民工异地就医和即时报销。2014年3月25日,国务院确定201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是要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建立医疗信息化系统,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2014年10月24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紧张情况介绍会上指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异地就医新政策出台。2014年12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卫计委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4〕93号),该文件指出,2015年基本实现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2016年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这意味着中国异地就医改革将迈上新的台阶。
除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出台外,优化异地就医政策还需要其他相关配套设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优化异地就医政策提出几点政策性思考。
1.医疗保险基金尽快实现省级统筹
目前中国仅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海南和西藏人口6个省级地区医疗保险基金实现了省级统筹,上述地区医保基金实现省级统筹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中国全面实现医保基金省级统筹任重而道远。当前中国广大地区医保统筹层次仍然停留在地市级甚至是县级,医保基金统筹单元依然众多。中国目前全国城镇医疗保险已基本实现了市级统筹,应当承认的是,医保基金市级统筹相对于县级统筹来说,这是一个较大进步,因为以往不同的县级统筹单元的存在,县城及以下参保人到地级市就医就成了异地就医,通过实现市级统筹,大约60%以上的异地就医问题得到解决。
有学者指出,如果一名患者到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就医,异地就医医疗费用较高,之后回参保地报销,即使按照参保地标准报销,医保基金支出同样很大,参保地医保机构很可能出现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状况,不利于医保的持续性发展,也会影响到当地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这也许是参保地医疗机构不愿意看到的。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但是,实际上跨省异地就医包括去北京、上海等地区人数很少,如果这类异地就医人数较多,笔者认为短期内这种情况的解决措施是政府加强对参保地医保基金的补贴。从长期来看,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尽快实现省级统筹,当医疗保险基金全部实现省级统筹时,异地就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医保基金的省级统筹。
2.尽快建立并完善省级及省内结算平台
中国已有27个省建立了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来解决异地就医问题,其中,15个省已经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级结算平台的建立可以免去参保地与就医地来回奔波的疲劳。如果省内异地就医实现联网即时结算,30%异地就医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一旦医保基金实现市级统筹,医保再实现省级统筹和信息联网,90%左右的异地就医结算问题就可以解决[3]。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并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率先推进省内异地就医问题的解决。中国目前正积极建设新农合国家级信息平台,医保信息在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9个省市实现了联网互通,上述地区参保者可以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报销,这一举措将为全方面的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奠定基础。根据医保改革进展,2015年底中国将实现医保信息全国联网,到那时异地就医报销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3.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制定统一标准
中国各地针对自身特点推出了各种创新措施和报销标准,这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政策,由于报销比例和报销标准的差异,成为统一异地就医政策的障碍,不利于统一的异地就医政策的推广。因此,下一步有必要进行统一的顶层制度设计,自上而下强力推行异地就医政策,切实解决异地就医难题。人社保发言人李忠指出,目前人社部正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卫计委按照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原则,研究分层次推进医疗保险的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工作,异地就医新政策的出台,将会推动异地就医取得实质性进展。
4.积极推行“一卡通”,实现刷卡即时结算
为避免垫付过高的医药费,加大医保基础工程建设投入,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行“一卡通”,逐步扩大医保联网范围,尽快实现省内联网,实现患者持卡结算,着力解决报销周期过长问题,方便参保者的异地就医。我们还应该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当前职工医保卡并不能够实现全国通用,患者异地买药不能够像参保地一样可以刷卡付费,这就导致医保基金的极大浪费,有些异地就医患者(随迁老人等)不能够回参保地就医买药,医保卡中的余额又不能够随时取出,导致医保卡中的个人账户成为不能使用的“死钱”,这是对国家医保基金的浪费,鉴于中国异地就医群体规模的庞大,医保卡中“死钱”数额的确可观。因此,有必要推行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险“一卡通”或者实现现有的医保卡全国通用,搞活医保卡中的“死钱”,真正惠及异地就医患者,同时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5.针对特殊人群,制定特殊的异地就医政策
像建筑业等行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频繁流动,工作地点和时间均不固定。针对此类从业人员,笔者认为可以推行全国通用的“一卡通”,方便从业人员即时结算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此外,针对“知青”返城人员及建设边疆人员,建议率先实现异地就医便利化,这两类人群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农村及艰苦地区的建设中去,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在他们退休后理应得到应有的政策照顾。针对特定人群推行全国通用的“一卡通”不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从公平角度看,特殊行业、特定人群的医保特惠政策也是容易接受的。
6.遵循制度先行、逐步推进原则
按照世界各国社会改革的立法(制度)先行规律,中国优化异地就医政策要制度先行,政策推进要有制度可依,在部分地区试点基础上,全国统一推进异地就医政策,摒弃“摸着石头过河”的地区政策。结合中国医保改革规划,中国推进异地就医政策改革大概需要分“三步走”,一是逐步提高统筹层次,二是推进省内的异地就医,三是推进跨省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中国异地就医问题的解决同时需要人保部、财政部、卫生部、发改委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异地就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综合权衡利益相关者,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文件。
注释:
①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得出。
②见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管理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管理服务问题研究》.北京,2007:8-27。
③见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研究》课题报告(内部资料)。
④全称为The Open Method of Coordination.OMC最初是欧盟应对老龄化和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后又应用到医疗卫生领域。
[1]王伟.建立区域协作平台便利参保患者异地就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04-25(1).
[2]王虎峰.全民医保制度下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研究——欧盟跨国就医管理经验借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6):77-82.
[3]中国新闻网.人社部:全国15个省已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EB/OL].[2014-10-2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0-24/6713784.shtml.
责任编辑:汪频高
(E-mail:luckywpg@sina.com)
法律专栏_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
主持人语:“‘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视域与新话语’专栏”,旨在法哲学、法理学的层面探讨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学界瞩目、共鸣甚至争鸣之新知灼见。本专栏拟为常设栏目,热诚期待专家学人惠赐佳作。
本期专栏共辑三篇。其中《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对作为我国法治建设首要原则的“党的领导”进行了真挚、独立和深入的思考,对置于、主导和融入法治国家进程的执政党的领导、执政党活动的法治化实现方式和机制提出了新见解。《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学理内涵与机制发展》整合宪法学的价值旨趣和实证宪法学的问题面向,推陈出新,立足澄清宪法实施和监督宪法实施等基本范畴,对落实依宪治国中监督宪法实施内容和机构的专门化建设、建立监督宪法实施的法律机制予以了探索。最后《司法改革需要让裁判者负论证之责》一文则贯通司法学、法律解释学、法修辞学的研究,将司法体制改革中的法官惩戒制度、裁判责任制度的创建与实施的可能性命题,科学、新颖地解析和转换为作为其深层依托和内在保障的法官裁判论理职责、论证思维方法、话语修辞义务以及为法官创造能够基于良心、德性和法律、正义进行裁判与沟通的制度空间两个方面。
(本期专栏特约主持人:石东坡)
Chinese Off-Site Medical Dilemma and Path Optimization Research
XIAO Zhou-yan,SHI Zheng
(School of Labor Economics,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each citizen.In recent years,Chinese has established and gradually improved thre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s: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employees,basic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which have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that medical difficult,expensive,reduced patient burden of medical expenses,succeeded to ease the growing tens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conflicts 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harmony.The current Chines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s with territorial management.The Off-Site medica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while the medical expense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Off-Site medical needs and territorial management policy are inconsistent and give rise to problem of that difficult to reimburse the Off-Site medical expenses.Learn from the advanced idea and practice of Off-Site medical in European Union,we may put forward several policy thinking to optimize the Chinese Off-Site medical policies.
Off-Site medical;medical insurance systems;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social security
C913.7
A
1006-6152(2015)03-0019-06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5.03.003
2014-11-18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qks.jhun.edu.cn/jhx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技创新项目“中国人口预测:回顾与启示”(2014CUEB-255)
肖周燕,女,湖南常德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石郑,男,山东临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