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文如其人。我却认为不尽然。一篇墨香之文是否反映为人高洁?一幅山水墨画是否显示性情淡泊?非也。人性之复杂怎局限于小小篇幅之内?艺术,仅是人性之碎片。
首先,艺术具有美化性。正如诸多英雄文学中塑造的伟岸人物,他们勇敢正义,品质闪光,这代表作者也如此吗?若真如此,他又怎能写出卑鄙、软弱的叛徒形象?若无与叛徒相似的心理,如何勾画汉奸形象?人性之中有畏惧、软弱,谁都不能否认。连耶稣也曾在客西马尼祈祷天父撤去他所受的苦杯。我们又怎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畏严刑拷打呢?因此,艺术美化了人物形象,放大了美的一面,掩盖了丑的一面,它能反映出作者渴求美好,但不代表作者无卑下情操。
其次,艺术具有掩藏性。史铁生曾坦白:“很多次提笔却不敢写出内心所想,掩盖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正是最重要的。”艺术由人所造,我们可以选择表达也可以选择掩藏,齐白石之画超脱淡然,生活野趣极淡。但他本人却极爱金钱,正是因为他选择表达内心对自然的爱,而掩藏了对物质的追求,他未曾画出过金灿灿的元宝,不代表他不爱。艺术仅是破碎地反映了人性的一面,犹如冰山一角,还有八分之七的冰藏在海明威的薄纸之下,而我们难以窥见。
再者,艺术具有局限性。人的心魂是游散在天地之间的,但却又复杂如网。艺术却必须有一个物质的载体来表现,以物质抓心魂,未免有些力不从心。比如,我看到画外树叶是绿色的,但它是哪种绿,我无法确切地用文学表明,最好用照片给你看看。这是文字的局限。可用照片却又无法传达我对这抹绿的温柔喜爱,这又是摄影的局限。艺术对人性的反映难以达到全面,它仅仅从大海中捧起了一抔水,背后还有无限的波涛无法挣扎束缚在我们面前的澎湃。因此说艺术仅仅反映了碎片。
最后,人性捉摸不透。作为主体的我们都难以对自身下一个定论,又如何用艺术反映完全的自己?马良在《坦白书》中写道:“我所有的自傲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来自我的软弱无力。人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希望自己不嫉妒,但正证明了我们曾经嫉妒,否则,不会理解嫉妒的含义,描写恬淡生活是因为我们渴望,而这又证明我们过着忙碌的物质生活。”艺术是人性在挣扎之时的表达,但人性之中的矛盾与斗争如繁星之多,它也仅能反映其中之一罢了。
然而我并非否认艺术对人性的表达作用。人对自我的审视如汹涌海水,需要一个泄洪口来满足喷发的欲望,而艺术就充当了这一角色,它虽不能展现全部,却未必不可能。
艺术是人性的碎片,但在世代洪流中众多碎片汇聚成闪光的整体,我看到了软弱与刚强、渺小与伟大、平凡与高雅。是的,艺术仅仅是碎片,但它是我们探知自我必不可少的碎片!
得分: 58分
点评: 文章亮点是观点明确、论述深刻、理性辩证。开头一段明确提出全文观点“艺术,仅是人性之碎片”后,紧接着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了四点理由:首先,艺术具有美化性;其次,艺术具有掩藏性;再者,艺术具有局限性;最后,人性捉摸不透。每一点后都引用事例或名人之言加以论述,有理有据,条分缕析。倒数第2段作者笔锋一转,简述了艺术对人性的表达作用,使文章显得更为辩证、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