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马鞍山同城化研究

2015-11-10 01:50
城市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马鞍山芜湖区域

昂 锋



芜湖—马鞍山同城化研究

昂锋

(皖南医学院 人文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地理区域临近的城市合并发展即同城化,是当前中小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皖南地区两个中小城市芜湖和马鞍山之间的同城化反映了中小城市同城化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的机遇和问题,以及不同于发达城市同城化现象的内在机理。芜湖和马鞍山同城化,具有轻重工业互补、宜居宜业互促以及可以发展成为泛长三角新兴增长集群与生态宜居型滨江都会区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理论研究停滞、本位主义等不利因素,为更好地做好芜湖和马鞍山同城化,可以采取趋利避害、科学统筹兼顾和理论创新、整体规划等对策。

同城化;皖南地区;中小城市;区域发展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城乡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放眼当下城市发展的模式,功能性强、城市分区多样化、辐射范围广的大城市及其卫星城无疑是可以带动该地域及周边地域共同发展的良好选择。[1]根据“十二五”规划精神,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关键点在于城市群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功能上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定位过死的限制,各个城市已不再只是作为独立的居民集聚地区,城市功能上开始追求领域更宽广、层次更明显、功能分区更多元的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区域作用和辐射作用与日俱增,建立大城市群通常有两种模式:其一,重点发展地域核心城市,不断深化中心城市功能,从内部向外扩张,在地理空间上对周边经济发展薄弱地区进行兼并,建立卫星城,以一带多,从而达到“一城多星”的城市构造;其二,由发展程度相似、功能互补、有一定历史联系的城市以经济交流为桥梁,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逐步加强其他各方面的合作与融合。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城市群建设,其采用的途径都渗透着“同城化”的因素。

“同城化”模式可以使城市群的溢出效应、分化效应与扩散效应更加明显。在我国,深圳与香港率先提出了“同城化”理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自2009年以来,“广佛同城化”正式启动,[2]“同城化”的实践性活动点燃了全国同城化进程,在东部厦漳泉三角同城化不断深入,中部地区长株潭一体化成为典型代表,西部地区大乌鲁木齐城市建设也火热进行。作为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强强联合抑或是二线城市与中小城市的交流互补,其同城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和主导性。那么,地域性中小城市之间的同城化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择取了中部地区安徽省芜湖市与马鞍山市的“芜马同城化”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

一、同城化的内涵

一般而言,同城化的城市之间地域相邻、人文历史相似、产业结构互补、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同城化内容包括产业、基础设施、市场、政府管理等方面。因此,同城化实际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城市因地域相邻、发展要素互补、具有长久的地缘联系和历史认同感,采用统筹的产业规划和政府管理,通过促进城市之间在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不断合作以至融合,实现城市功能扩大化和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战略。

同城化模型的构造来源于区域理论。[3]区域经济理论认为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但有限的资源却可以在区域内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同城化的空间对象是地理空间上存在联系的各个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当各个城市独立发展时,其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集中于一点,假定其一开始具有符合自身定位的充足的资源供给发展,当可供利用的优势消耗殆尽时,其不得已将转向劣势方向,以巨大的成本换取极小的产出,不符合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是处于同一地理空间的各城市在优势发展时期会形成各自特色鲜明的发展基点,当城市突破传统限制进行合作和融合,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互补,将极有可能摆脱困境获取新的发展机遇,其所具有的劣势可能会在综合统筹中转化为优势,也能获得原有优势的新的增长点。[4]-[7]因此,同城化的内涵在于功能互补、资源整合共享,达到双赢或多赢,创造1+1>2的协同效应。同时对于打破传统的城市规则,淡化政区界限,加快促进城市功能转型以及摆脱城市发展困境也有重要意义。

二、芜马同城化发展的历史及意义

(一)芜马同城化的历史缘起

芜湖市是长江安徽段下游一个重要的商埠城市,是安徽省的经济次中心,曾经是我国的四大米市之一,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型的侧重于轻工业的商业城市,近年来随着本地汽车工业的发展,芜湖市逐渐开始产业转型和升级,寻找新的发展出路。马鞍山市紧邻芜湖市,毗邻江苏省南京市,域内有大量的铁矿资源,依靠本地资源优势逐渐发展成一个依托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型城市。众所周知,资源型城市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且发展速度极度依赖于资源数量,当资源逐渐被消耗时,城市的发展能力将每况愈下,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发展点,我国辽宁鞍山、本溪等就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衰落的先例。[8]因此,马鞍山市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刻不容缓。

(二)芜马同城化的区域意义

芜马同城化建设,是城市群的发展规律所在,是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需要,也是两市人民、两市企业的共同愿望,对于两市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通过中心城市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两市以同城化为契机,相互支持配合,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各要素得以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内高效流动与配置,促进两市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率先崛起,努力打造成安徽乃至泛长三角重要增长极。

三、芜马同城化的优势

芜马同城化是我国当代中小城市同城化的典型案例,其发起于中部较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之间,对于研究我国城市同城化现象是一个良好补充。

由于芜湖市与马鞍山市在历史上曾经结为一体,两地居民具有较多的认同感。芜湖作为轻工业城市,拥有商业城市的文化特色;马鞍山是重工业城市,打造的是产业文化的城市名片。二者在功能上呈现巨大的互补性。[9]除此之外,新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让两个城市的同城化进程显得更急迫。2011年11月,芜湖与马鞍山签订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芜马两市的实质性战略合作与同城化发展正式启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马鞍山芜湖两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在道路交通、水运航道、河流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了合作,在企业合作、科教、就业、市场认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两市产业优势互补性强,推动同城化发展,两市都从中受益。两市互为依托,在经济合作方面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前提,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合作协议的签署,为两市同城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双方将进一步开展务实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同城化发展。“芜马同城化”的推进,还可以带动铜陵和芜湖未来的融合,给安徽省推动“跨江发展”战略提供宝贵的经验。充分体现了芜马同城化发展的巨大经济利好以及环保优势。

四、芜马同城化存在的问题

芜湖与马鞍山的同城化项目虽然已经启动,但前文已经提到,芜马同城化属于中小城市同城化,从一开始就会遭遇一些固有的挑战和阻碍。

(一)城市基础不牢固,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

芜湖与马鞍山虽然曾经一度有过繁荣的城市经济,但在战争时期毁坏殆尽,而两市本身地域空间较小、城市基础不牢固也导致其不如国内一些大城市具有强盛的复苏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芜湖与马鞍山的发展只处于同等级城市的中下水平。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近5年时间内,随着两市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城市发展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同期城市竞争加大。与此同时,芜马两座城市的经济总量差异也在逐步拉大,见表1。因此,二者同城化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城市合作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城化过程中引发的经济增长和各方面的发展必将是一个缓慢而且长期的过程。

表1 芜湖与马鞍山GDP一览  (单位:亿元)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运营模式,理论研究跟进速度缓慢

芜马同城化试图打造城市合作发展的模式,但是自芜马同城化启动至今,其理论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芜马同城化的战略合作意向基本上只以发展规划和政府文件草案的方式呈现,对于芜马同城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改善的各项问题,缺乏一支科学严谨的专家队伍不断跟进论述总结。

芜湖与马鞍山虽然具有较好的历史文化认同感,但毕竟长期处于完全竞争的城市发展机制下,作为中小城市的同城化项目,在同城化过程隔断偏向性更显均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错位意识。两者都希望利用好同城化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在同城化实际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合作中隐藏着竞争的情况,地方保护主义和壁垒也时有存在。这也是我国中小城市同城化的通病之一。深入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管理运营模式以及没有建立统一的规划单位,两市行政领导班子仍然各行其道,有同城化之名而无同城化之实。

五、芜马同城化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促进芜马同城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扎实内功,坚定不移地趋利避害

中小城市在同城化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对方,必须继续根据自身优势特点不断巩固自身经济基础,利用省内、国家和国际的发展机遇从自我出发,扩大自身城市能力,优化城市功能,从而与同城化对象进行更好的合作。芜湖与马鞍山两市即可利用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与侧翼地位,联手构造长江沿岸经济发展带,以外部机遇促进内部发展。规避劣势趋于优势的区域发展理论对于中小城市尤为重要。一些研究表明,中小城市在同城化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需要花费时日以待研究解决。这种看法确实值得中小城市同城化的领导决策机构注意和深思,但并不意味着就该因此而放弃或拖滞同城化进程。在发展中改革,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是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过程的新思路,也符合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二)制定科学正确的同城化发展规划

科学的理论对于实践有引导作用。制定科学有效的同城化发展规划,有利于打破同城化过程中的隔阂,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同时对于同城化过程中出现的不法行为有警示和惩罚作用,也有利于建立规范的管理运营模式。

(三)打造一支卓有成效的专家队伍,不断总结更新同城化理论

中小城市同城化缺少的是科学有效的专家指导,当同城化实践陷入泥潭,同城对象恐难以承担失败后果。因此需要组织一支对此领域熟稔的专家队伍不断更新总结理论,帮助中小城市实现同城化发展。

芜马同城化应采用的是发展中城市抑或叫做不发达城市联合联动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优化单一的产业结构,整合并使得各种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经济发展成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交界处和城乡结合部的融合进程,改善了民生,拓宽了发展思路,使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 陈玉光, 城市群形成的条件、特点和动力机制[J]. 城市问题, 2009 (1):18-22.

[2] 汪洋: 广佛同城化是珠三角一体化突破口[N]. 南方日报, 2009-02-14(A1).

[3] 张学良, 等. 2012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同城化趋势下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157-165.

[4] 朱菁, 张沛, 张中华. 国外区域一体化实践对我国区域一体化的启示——以西咸一体化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0(10): 10-11.

[5] 韩源, 李晨晨. 区域化背景下我国同城化发展问题刍议[J]. 建设科技, 2011(16): 61-63.

[6] 杨凤华, 王国华. 长江三角洲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分析[J]. 管理评论. 2012(1): 103-104.

[7] Börje Johansson, John M.Quigley. Agglomeration and networks in spatial economies[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3(1): 90-95.

[8] 王开科, 庄培章, 黄如良. 厦泉同城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及其发展路径—区域中心城市整合发展的视角[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9): 20-21.

[9] 陈佳平. 基于中部崛起的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5): 8-9.

(责任编校:贺常颖)

Study on Urban Integration of Wuhu and Ma-an- shan in Anhui Province

ANG Feng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China)

The neighboring cities integrate one city on the same leveling in the geographical area. This is a trend for small cities to develop the local economy. Wuhu City and Ma Anshan City are small ones and the medium-sized cities and Ma- on San Xian City combined together into one town which is a tren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combination can sup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 light industry and heavy industry and other aspects. This combination can make forward towards the ecological livable riverside area.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theory study that is not enough, some selfish acts and protectionism etc. We must push this combination and integration forward.

integration of cities; south area in Anhui Province; medium and small city; regional development

F 29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5.04.018

2096-059X (2015)04–0077–04

2015-05-02

昂锋(1992-)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律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马鞍山芜湖区域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分割区域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区域发展篇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马鞍山村巨变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