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彪
记得很小的时候,有这么一首歌,叫做《每当我经过老师的窗前》。大概的意思是尽管已夜深人静,老师窗前的灯光依然明亮,他们仍然在批改作业。作业成为了教师工作中的一大“负担”,他们为此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
不久前,在某资料上见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
我想此文的作者一定是对作业“喜欢”到了极致。
在现实中,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在小学,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量过重的问题已成了笼罩在他们头上的挥之不去的阴影。学校和老师们想通过加大学生的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而学生们则非常反感老师给学生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学生们为了应付各类作业,已经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的现象。
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老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教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甚至还要更多。如此一来,作业成了师生双方的共同负担。
然而,作业却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平台。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批改好学生的作业,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则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教师的作业布置要精选题目,突出重点;选题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典型性,难易适度,数量适中。同时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讲评,普遍性的错误课堂上集体纠正,个别错误个别指导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几乎天天都要面对“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的过程,“作业”也是学生知识巩固、思维锻炼的过程;同时“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根据这种认识调整教学;而学生通过对老师“作业”的批改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
因此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事儿。原来的数学作业绝大部分都是书面作业,教师也就是照本宣科地布置给学生。这种传统的作业方法是:学生回去做在本子上,然后统一交给教师批改,再发回学生的手中。这种传统的书面作业虽然能培养学生一定的演算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每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反映不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使学生只会用数学知识解题,而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作业有必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几年来的摸索,我对数学作业的布置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1.作业内容紧扣所学知识
有质量的作业应结合教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作业的时效性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超前或滞后、甚至是无关的知识内容。
2.作业布置量适当
作业布置应科学地控制数量,作业太少起不到巩固和检查的效果,作业太多会让学生感到疲劳,从而对作业产生厌恶感。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练习,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
3.作业要有层次性
布置的作业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太难,学生不会做,势必影响他们的兴趣和情绪,挫伤自信心;若太简单,起不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作用,又是对学生时间的浪费。因此,作业布置要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设计档次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作业难度,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侧重于在解决基础题的基础上,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让各层次学生各取所需、各尽其能。让优秀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上”。教师要做到有指导、有讲评,使学生通过练习,切实理解和掌握知识。而课外作业是课堂作业的继续和补充。
关于作业批改,建议不妨做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
讲完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适当选择面批面改
此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较多的练习,尽量面批,将这部分学生集中起来当面指出错误,为学生进行对照比较、释疑解惑,以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同时面批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通过面批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找到其发生错误的深层次根源。
3.提倡进行二次批改
有人认为当教师改完作业并在全班面前进行了作业讲评或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订正指导后,学生的作业订正肯定就会完成,其实不然,有些学生缺少自觉性,往往会一拖再拖,若教师不找他们,作业订正也许就会不了了之,长此以往,他们就养成了不订正作业的习惯,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订正有必要进行二次批改,我的做法是:首次批改作业时对有错的作业只做标记,不打等第,等学生订正成功了,再进行二次批改,补上等第,这样就能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4.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上述几点尝试,不仅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师生减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