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5)
游牧民族的装饰艺术
——青铜腰带饰纹样与文化内涵
乌 云
(内蒙古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5)
游牧民族位于中国北方草原,而青铜器则是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遗留下来的艺术品。青铜中有兵器、工具、车马具和装饰品,尤其以青铜装饰品最为精美,主要有头饰、项饰、服饰等,不仅数量多,种类也繁杂。而服饰以腰带饰为主,腰带饰由各种动物纹为装饰图案或者以动物为造型的带扣、饰牌、饰件等构成,饰牌作为古代特殊装饰的一种分支,它独特的造型纹样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青铜腰带饰;纹样;文化内涵
在青铜器时代,纹饰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功能。无论是以农耕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原地区的青铜艺术,还是以游牧为主的北方地区的青铜艺术,都在历史的文化演变中留下了重要的依据,只不过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
青铜饰牌的造型纹样中以动物纹样居多,动物纹饰是北方草原最重要的造型艺术内容之一。草原动物纹样被使用得最为频繁,从史前岩画到近代民族民间美术,从绘画、雕塑到服装服饰,有视觉造型的方面就有动物纹样。
考古中青铜器一般是在墓葬中发现的。大概早期北方民族有灵魂不灭的信仰,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将死者生前使用的大量日用品一同陪葬,以确保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生活在原始社会的先民,没有高超的技术,因为材料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得这些造型有着创作者强烈的个人审美风格和装饰特征,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格。例如,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常见的有虎擒咬斗纹的青铜饰牌,其动物纹即是它的实用造型本身,是表现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激烈场面的动物纹饰牌。造型主要以浮雕、镂空的手法来表现,左侧是振动双翼展翅欲飞的猛禽,曲颈咬住老虎的脖子,而右侧的老虎张开大口咬着猛禽的大腿。在这张饰牌的背后,隐藏着让人浮想联翩的信息,它可能暗喻着以虎为图腾的民族和以鸟为图腾的民族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展开的殊死角斗。由于没有界框,画面更加真实生动,留给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使纹饰与器物浑然一体,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这也成为了青铜器饰牌形式上最独特的特征之一。
饰牌造型生动,实际上是取材于动物搏斗翻滚时的精彩瞬间,是现实生活的高度再现和夸张。这看起来不合常规的姿态极具浪漫主义风格,恰恰也是艺术的升华表现。动物咬斗的装饰除了具有动感的装饰色彩外,其线条的纹路也形成了强与弱的对比,使画面在粗犷、紧张之余还显出了节奏美感。
早期北方民族的部族首领凭借佩戴有讲究的饰牌来区分身份地位和部落领域,他们毫不怀疑纹饰中的马和羊与生活中的实体有什么不同,这种“神秘的一致”,常常使他们觉得腰间的猛兽纹样能使他们变得更加英勇,保佑他们善战,赐给他们财富。
这些丰富而精美的珍贵文物,充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美术水平,把造型设计带到了几百甚至上千年前,让它们蒙上了神秘的文化色彩。
青铜饰牌的纹饰是一种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具有明显的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风格,不仅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使人们从这些作品中发现其他任何作品所不能代替的美,而这种美也正是它的风格所在。北方民族是一个崇尚武力、认同暴力、向往自由的民族,在保持随时作战的状态中,他们创造出来的饰牌纹样充满了力量的抗争,简约粗犷,独具自己民族的特色。在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表现空间里,创造者们好似把他们心里的想法都简约地展现在腰带上面了,就像奔跑在草原上的雄狮一样狂野,像翱翔的雄鹰一样自由,像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一样随意、不拘小节,这些特征都深深地体现在了纹饰粗犷的风格上。
造型艺术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北方民族文字出现之前,它是表达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鄂尔多斯青铜器作为北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自身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状态。它作为一种实用品,为的是满足生活多方面的需要。青铜器上的纹饰除了装饰作用外,更多地是为了人们满足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青铜器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融入了文化的品格,促进了北方民族原始宗教与艺术的发展。
青铜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是人类精神、情感直接传达的物化形式,它将历史上曾经存在而今已消失了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面貌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是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乌恩岳斯图.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匈奴时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杨泽蒙,刘兆和.远祖的倾诉——鄂尔多斯青铜器[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3]包桂英.论北方系青铜器动物纹饰与北方民族审美文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K876.41
A
1007-0125(2015)11-0135-01
乌 云(1985-),女,硕士,内蒙古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