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杰
[摘 要]目前,随着更多测年数据的公布及考古资料的积累,考古界倾向于将齐家文化作为与夏王朝共存的周边文化来认识,这就打破了以往把它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局限性,所以在新的国家文明背景下,重新研究齐家文化玉器就有了新的意义。考察各地玉器出土情况发现,笔者将齐家文化玉器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且认为玉器传统在整个甘青地区是极具差异性的。
[关键词]齐家文化;玉器;分区研究
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之后的分布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文化遗存,年代与中原地区夏文化相当,约在公元前2183年~前1748年间。1923年至1924年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齐家文化分布以甘肃省兰州市一带为中心,东至陕西渭水上游,西至青海湟水流域,北至宁夏和内蒙古。目前,随着更多测年数据的公布及考古资料的积累,考古界倾向于将齐家文化作为与夏王朝共存的周边文化来认识,这就打破了以往把它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局限性,所以在新的国家文明背景下,重新研究齐家文化玉器就有了新的意义。
目前,经调查发现的遗址计约1450余处,统计发现的玉器的地点近50个,出土玉、石器3500余件组。谢端琚先生曾于《甘青地区史前考古》一书中将齐家文化各遗址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各地玉器出土情况发现,笔者也认为齐家文化玉器传统在整个甘青地区是极具差异性的。
一、东区类型
这一类型齐家文化主要指甘肃东部、宁夏南部地区,分布在渭河上游、泾河流域以及白龙江流等地。出土玉器包括生产工具及礼仪器,如琮、璜及由璜组成的围圈等,仪仗类的玉钺仅见于此区;弦纹玉琮等一批制作精美的齐家玉器精品也多出于东区;选材以软玉类玉材为主。东区齐家文化主要继承由客省庄二期文化,同时受到了西部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的影响。玉器出土情况如下: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店河墓地发现绿松石饰1件。原州河川乡上台村征集三璜连缀围圈1件,发现玉铲1件。隆德县页河子遗址文化层内发现玉锛1件,灰坑内发现玉1件,另有1件玉璧出土位置不明。西吉县白崖乡征集玉琮1件。
甘肃灵台县桥村遗址发现玉锛1件。师赵村遗址墓葬中出土具有礼器性质的软玉质琮1件,璧1件,文化层中出土软玉质玉环2件,璜10件。临渊磨沟遗址墓葬中出土绿松石珠2颗,滑石珠2颗。武山县傅家门遗址墓葬内发现石璧2件。此外,平凉静宁县后柳沟村、李店村、晨光梁;灵台县大王、上梁三村;庄浪县良邑乡、水洛镇、南坪乡、阳川乡等。出土玉器近百件,种类包括玉璧、琮、环、璜、箍形器、铲、凿、钺等。庆阳华池县乔川乡、五蛟乡、玉嘴子乡及镇原县大塬村等,但多数玉器为采集品或征集品。种类有玉璧、环、锛、凿、钺等。
二、中区类型
中、西两区文化面貌接近于马家窑文化。中区主要指甘肃中部地区,包括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流域。出土玉器以珠管等小型装饰品较为常见,同时璧、环类玉器也发现较多,还包括少量生产工具及璜和琮的礼器,选材多绿松石、石质等一类假玉材料。玉器出土情况如下:
甘肃永靖张家嘴遗址文化层中均发现绿松石珠3颗。大何庄墓葬出土绿松石珠20件,玛瑙珠2件。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出土于墓葬绿松石珠40余件,石璧1件;文化层出土石璧1件,另有石璧3件位置不明。新庄坪遗址采集到石璧9件均为圆形,中间有穿孔。最大者直径19、厚0.6厘米。最小者直径4.3、厚0.4厘米。其中一件为半成品,周边呈不规则方形,未经磨制,直径22厘米。绿松石珠169粒。多呈不规则的圆柱形,个别的为扁圆形,中间有穿孔。兰州青岗岔遗址房址内发现绿松石饰4件。榆中县征集璧、环、腕饰、铲等,定西内管营、三十里铺、渭源县七圣村、会宁县老鸦沟村、牛门洞遗址、团结乡高泉村。出土玉璧、环、璜、琮、铲、刀、管等60余件。
三、西区类型
西区主要指甘肃西部及青海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大通河流域。玉器以璧为主,珠管一类的小型玉器仍然数量庞大,而璜、琮等器物少见。选材以玉质为主,仍有绿松石等假玉材料。玉器出土情况如下: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墓葬中出土绿松石珠数枚、玉斧及石璧。第四次发掘中发现有24座墓随葬玉、石璧,少者1件,最多83件,一般都放置在髋骨及腰部上下,也有和小石子堆放在一起的,个别的在胸部、肘部、头下和手的部位。有20座墓随葬绿色或白色的小石子和粗玉石片,小石子一般都和陶器堆放在一起,个别的在头部上方和手旁堆放的,粗玉石片一般垫在骨架的肩、腰部之下。小石子大部分是粗玉和大理石料,都是经过人工打击的,粗玉石片一般都有截锯的痕迹,是制作石璧剩下的废料。海藏寺玉石作坊发现玉璧37件,镯1件,工具类玉器8件,玉料161件。古浪县朵家梁遗址发现璧、斧等。峡口遗址发现玉刀。新鲜公社四队发现玉斧。安西潘家庄墓葬中出土绿松石块1件。
青海乐都柳湾齐家文化366座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发现玉锛1件(1325号齐家文化中期),石壁1件(1046齐家文化晚期),软玉制玉璧1件(980号齐家文化晚期),玉斧1件(264号齐家文化晚期),绿松石饰34件。互助土族自治州总寨遗址墓葬中发现玉斧1件,玛瑙珠及绿松石珠若干。大通黄家寨遗址墓葬内发现玉纺轮1件。孙家寨墓葬出土四孔玉刀1件。西宁沈那遗址发现玉璧、绿松石饰、玉凿、玉锛等。喇家遗址内采集到玉锛、玉刀各1件,玉斧2件,玉璧2件;房址内出土玉璧3件,玉料2件;墓葬中出土具有礼器性质的玉璧4件,玉环1件,玉锛1件,玉管2件,玉片1件,玉凿1件,玉料1件,玉璧芯2件。尖扎县直岗拉卡遗址发现绿松石饰若干。
结语
通过以上统计发现,齐家文化玉器多以玉质、大理石质、绿松石等为治玉原料,形制包括装饰用坠饰、珠、环、璜等;工具类斧、刀等;礼器性质的璧、琮、钺等。具体看来,东区类型多出精品,以琮、围圈等为代表;中区为马家窑文化腹地,绿松石等装饰品较为发达;西区类型公布的发掘资料较为充分,在数量上占多数,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青海乐都柳湾遗址、民和喇家遗址、宗日同德遗址等都是大宗玉器出土地点,出土玉器以璧类为代表。
由此可知,璧类器物无疑是齐家文化玉器代表,但观察崇“璧”的习俗在各个遗址内却又有不同的表现。以武威皇娘娘台及民和喇家遗址为例:
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经四次发掘,墓葬内共出土玉石璧近300件,多置放人骨架胸腹部,这与同时期陶寺遗址内玉璧多做臂饰、腕饰的使用传统是大不相同的,却与良渚文化大墓内列璧习俗有相似之处。石璧多采用近玉质的绿色石料精工而成。每座墓葬中玉石璧的出土数量从一件到八十余件不等,男女长幼均可拥有,只能观察到财富占有的多寡,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所以推测此处崇璧习俗极有可能是崇“币”的表现。
但是,同处西部分布区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存—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内出土的玉璧就具有一定的宗教祭祀性质。于编号为F4的宗教或集会性质建筑的东壁北段,一处二次重砌的凸出墙面下,发现平铺玉璧2件,玉璧外侧各有玉石1件,盛于敛口瓮中的玉璧1件。此处墙面本为白灰面,后又均匀涂有一层黑色涂层,玉璧、玉料和石矛均集中放于黑色壁面旁。又于人工堆筑覆斗状祭祀土台顶部发现男性仰身直肢葬木棺墓一座,编号M17。遗址内其余墓葬大体都朝向M17,尤显墓主人身份尊贵。全墓共计出土玉器15件,另有1件猪下领骨放置在棺外左侧。于套口的填土中出土6件玉器,包括三璜合璧、锛、玉料、璧芯、三角形玉片和小璧芯各l件,摆放位置讲究。长方形竖穴墓口的填土中发现三璜合璧及璧芯各1件。墓主身上还有7件玉器,包括璧2件、管2件、环1件、纺轮(或为小璧)1件,均堆置在头颈部,另在右侧足端发现凿1件。
综上所述,极具差异的齐家文化玉器展现了其融合东部中原文化与西北文化的独特发展模式,形成了发达的装饰用玉传统、统一的崇璧传统以及与东方文化息息相关的琮、璜、钺等一类礼玉传统。高度发达的玉文化在所谓的“玉器时代”可谓大放异彩,对蜀地三星堆文化及中原二里头文化玉器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晓燕:《齐家文化玉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胡晓军:《尖扎县直岗拉卡乡齐家文化遗址发掘简报》,《青海文物10》,1996年。
[3]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宁小桥沈那齐家文化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1993、1994》。
[4]王国道、崔兆年:《青海齐家文化玉器研究》,《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文物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