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枫 李相煌 邓长智
华南地区粉皮冬瓜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黄文枫李相煌邓长智
特约栏目主持:木万福
副研究员,现任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蔬菜中心主任。从事蔬菜栽培、良种繁育等工作13年,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加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楚雄州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技术专利3项,授权1项,受理2项;以第一主编出版新农村实用技术丛书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参与发表论文23篇。选育菜豆品种2个(思农架豆王、思农架龙王),选育温室专用型黄瓜2个品系,育成花椰菜自交系12个、自交不亲和系5个、胞质雄性不育系3个,获得1 586份杂交组合,筛选出4个早熟、耐热的优势组合,其中,云花菜11714顺利通过专家田间鉴评;培养了一支年轻、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的蔬菜研究团队。
导读:华南地区粉皮冬瓜主要应用品种为高筒形、矮筒形、小圆筒形;介绍了广东、广西、海南地区粉皮冬瓜主要栽培模式;该地区粉皮冬瓜生产主要存在销路单一、深加工程度低、品种繁杂、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生产中应采取对应措施。
冬瓜按瓜皮颜色和被蜡粉与否,分为青皮冬瓜和粉皮冬瓜两大类。粉皮冬瓜果皮青色、被蜡粉,为大型、早中熟冬瓜种类。粉皮冬瓜肉质较青皮冬瓜略为疏松,但口感更细腻、清甜,耐贮性好;生产上粉皮冬瓜较青皮冬瓜更耐烈日直射,不会产生烧(灼)病,具有水肥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更广等优点[1]。
冬瓜起源于中国南方和东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属于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性植物,具有耐热耐湿、适应性强等特点[2]。
粉皮冬瓜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钾、钙、铁等,含有除色氨酸外的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还含有鸟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以及儿童特需的组氨酸,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不含脂肪,含0.09%的膳食纤维,富含功效成分丙醇二酸,能够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防止脂肪在人体内堆积,对减肥有良好的效果,还可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从中医角度来看,粉皮冬瓜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利水、消肿之功效,对动脉硬化、水钠潴留、肝硬化、肝腹水、冠心病、高血压、肾炎、水肿膨胀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
粉皮冬瓜生产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每年播种面积约2万hm2,多数以鲜销为主,兼作加工。广西因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冬瓜生产和供应基地,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4]。其中粉皮冬瓜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宁市的坛洛镇、金陵镇。广东省目前栽培的冬瓜以黑皮冬瓜类型为主,只有少部分地区栽培粉皮类型,主要集中在雷州市、湛江市[5];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生产的冬瓜上市早、价格较好,主要销往山东、上海、北京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是冬季北运瓜菜重要品种之一,主要种植区为东方市、文昌市。华南地区一般一年两茬,春提早栽培一般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2月播种,4~6月上市,为主要的茬口安排;夏秋茬一般每年5~6月播种,8~10月上市,具有均衡蔬菜市场供应的作用,是华南地区主要瓜类渡淡蔬菜之一。
我国开展粉皮冬瓜育种以及生理机制研究较迟,主要集中在农家品种的提纯复壮上。不同类型的粉皮冬瓜品种在商品品质、营养品质上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市场上根据瓜形将粉皮冬瓜分为小圆筒形、矮筒形、高筒形。小圆筒形肉质致密、含水量少、极耐贮运、品质中等;矮筒形肉质致密、口感细腻、瓜型中等、耐贮性好;高筒形肉质较疏松、耐贮性中等、瓜型大[6]。
2.1主要应用品种
①小圆筒形主要品种有海南省农家自留品种(俗称粉节瓜)、湖南省蔬菜所的白星102等。早熟,第1雄花节位8~10节,第1雌花节位10~12节。主、侧蔓结瓜,单株结瓜2~5个,嫩瓜、老瓜均可食用。果实小圆筒形,嫩瓜绿色,有白斑、被毛,老熟瓜被白色蜡粉,无束腰,不易裂果;瓜长约30 cm,横径约10 cm,瓜肉厚3.2 cm,实心,邻近表皮瓜肉淡绿色,中部肉白色。单瓜质量1~2.5 kg,一般667m2产量6 000 kg左右。果实商品性好、口感清脆,清炒、煲汤均可,适合现代小家庭消费;货架期长,适宜超市销售。
②矮筒形代表品种有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四季粉皮系列。中熟,生长势强。主蔓长5~6 m,中部节间长约16 cm,叶长36 cm,叶宽40 cm。主蔓第17节左右现第1朵雌花,以后每隔3~5节着生1朵雌花,以主蔓结瓜为主。瓜长40~50 cm,横径约35 cm,成熟果面平整无棱沟,商品瓜被白色蜡粉,肉厚约6 cm,果腔约13 cm,散瓤。单瓜质量15~20 kg,一般667m2产量5 000~ 8 000 kg。低温下结果性较好,上粉快,肉质致密、口感细腻,既宜鲜食又可加工,加工性能比原地方粉皮品种大幅提高。
③高筒形主要有湖南省蔬菜所的白星系列、长沙市蔬菜所育成的粉杂等。中晚熟,生长势强。主蔓长5.5~6.5 m,中部节间长17 cm,叶长39 cm,叶宽42 cm。主蔓第18节左右现第1朵雌花,以后每隔4~6节着生1朵雌花,以主蔓结瓜为主。瓜长60~80 cm,横径约45 cm,成熟果面有明显棱沟,肉厚5.5~6.0 cm,散瓤。单瓜质量20~30 kg,一般667m2产量7 000~12 000 kg。耐日灼,耐贮,果肉厚。适合长江流域喜食粉皮冬瓜的地区销售。
2.2主要栽培模式
①广西地区广西粉皮冬瓜以矮筒形品种为主,主要栽培区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的坛洛镇、金陵镇,每年生产面积约0.5万hm2,以一年一茬的爬地栽培为主。一般每年的1~2月播种,2月底3月初定植,5月中下旬6月上旬开始上市,采用拱棚加温育苗,定植大田后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直到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稳定后再掀膜,种植规格为畦面宽5~6 m(包沟),667 m2种植400~450株,单蔓或双蔓整枝,留单瓜。因为生长前期易受到冷害,前期管理较为精细,要设置风障。及时整枝、引蔓,而后期管理比较粗放。
②广东地区广东粉皮冬瓜以矮筒形品种为主,主要栽培区在雷州市、湛江市,每年生产面积约为1万hm2。近年,韶关地区的农户利用甘蔗收割后的空闲地栽培,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雷州市、湛江市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播种,以爬地栽培模式为主,翌年1月底2月初定植,于5月上中旬开始采收上市,采用拱棚加温育苗,定植大田后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直到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稳定后再掀膜,种植规格为畦面宽5~6m(包沟),667m2种植500~550株,单蔓或双蔓整枝,留单瓜。因前期易受到冷害,故管理精细,后期管理相对粗放,成本低,产量高,每667m2可达8 000~10 000 kg。此栽培模式因能提早上市,往往价格较好,经济效益较高。
③海南地区海南省粉皮冬瓜以矮筒形、小圆筒形品种为主,年播种面积约0.5万hm2,主要生产地区为文昌、东方、万宁等市县。一年两茬,冬春茬都是爬地栽培,一般都选高地栽培。在每年的11~12月播种,12月至翌年1月定植大田,3月底至4月开始上市。爬地栽培,种植规格为畦面宽约6.5m(包沟),每畦2行,株距约50 cm,667m2种植约400株,单蔓或双蔓整枝,留单瓜。管理精细,覆盖地膜,竹签引蔓,一般设置风障。上市早,经济效益较高。矮筒形品种667m2产量4 000~6 000 kg。夏秋茬5~6月播种,8~9月上市,为本省主要的渡淡蔬菜之一。也有部分利用前茬黑皮冬瓜收获后的瓜架进行生产。管理粗放,成本低,一般每667m2产量6 000~8 000 kg。
3.1销路单一,深加工程度偏低,附加值低
以2014年为例,5月上旬粉皮冬瓜收购价格低至约0.6元/kg,5~6月广东、广西地区粉皮冬瓜大量上市,但因收购价过低,部分种植户绝收,损失惨重。在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的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来实现的[7],然而在我国,粉皮冬瓜大部分都是直接从田地进入市场,消费者大多是鲜食,只有少量的加工产品面市。我国的粉皮冬瓜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现代的农业产业体系,没有一批大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参与其中,因而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因此,加快粉皮冬瓜的深加工进程已迫在眉睫。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粉皮冬瓜加工系列产品;制订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大型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才是促进粉皮冬瓜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粉皮冬瓜的相关市场信息,安排好种植茬口,错开冬瓜的上市旺季;为瓜农的销售出谋划策,广开销售渠道,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3.2品种繁杂,专用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种植户对传统的农家粉皮冬瓜品种只注重选择大瓜留种,致使果实品质和经济性状越来越差,既不宜加工,且食味淡而偏酸,商品价值又低。由于我国冬瓜大多为农户分散种植,造成即使是同一地区,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华南地区粉皮冬瓜上市时间为每年8~10月的,生长季节为夏季,以供应本地为主,应根据当地消费习惯,选用耐热、易坐果、产量高、中晚熟的高筒形品种;或利用前茬瓜架生产低成本的小圆筒形品种。上市时间为每年4~6月的春提早栽培,选用较耐低温、早熟、易坐果、肉质致密、适合鲜食、加工型的矮筒形品种,该类型品种不仅果实大小适中、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肉质较为致密、耐贮运性好,也适合作为冬瓜糖、冬瓜蓉的加工原料。
[1]关佩聪.冬瓜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概况[J].长江蔬菜,1991(3):5-7.
[2]周火强,蒋宏华,戴子武.湖南省冬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0(15):5-7.
[3]伍玉菡,尤逢惠,万娅琼.冬瓜产业发展现状及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13):139-140.
[4]吴永官,程亮,蒋雪荣,等.广西省冬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1(13):9-11.
[5]庄华才,黄绍力,吕顺,等.广东省冬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12(7):10-12.
[6]谢大森,何晓明,彭庆务.黑皮冬瓜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国蔬菜,2006(9):9-12.
[7]荆立俊,张琳.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信贷政策建议[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9(5):66-6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E200393);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25)
黄文枫,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海口市流芳路9号,571100,电话:0898-65314959,E-mail:ajv993@163.com
李相煌,邓长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E-mail:dcz138@163.com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