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媛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心肌炎伴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申 媛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病死率、心功能改善情况、肾功能改善情况、24小时尿量增加、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病毒性心肌炎;心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病死率;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6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1 基本资料 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21±8.54)岁;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4.46±9.7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患者卧床休息,同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深静脉导管,桡动脉穿刺置管检测有创血压,同时给予患者硝酸酯、利尿、强心类药物,每天静脉滴注4克的磷酸肌酸[1]。
1.2.2 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患者经股动脉穿刺,选择Datascope 34号和40号导管置管,在X线下球囊尖端到达主动脉弓降部位,然后启动驱动装置,触发心电图[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肌酐、24小时尿量、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平均动脉压、桡动脉收缩压、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等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2.0处理分析,部分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X2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26±4.54)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42±6.74)天,T=11.2629,P=0.024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由于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死亡率为13.3%;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4例患者由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死亡率为46.7%,X2=1.26,P=0.0431,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24小时血量、血肌酐、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容积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24小时血量、血肌酐、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容积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24小时血量、血肌酐、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容积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平均动脉压(mmHg) 24小时尿量(ml) 血肌酐(umol/L) 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pg/ml)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容积(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11±10 79±12 84.7±8.3 101.4±9.2 40.14±7.99 67.20±8.23 510.0±200.51200.0±230.0235.5±79.5105.5±89.711020±900 353±800 34.00±3.26 45.00±3.46 58.0±3.3 52.0±3.6对照组 109±12 93±14 85.6±9.4 94.6±10.8 41.28±8.17 58.30±9.43 515.0±190.0 970.0±240.0 240.0±83.5154.5±99.511030±880 1260±327 36.00±1.14 37.20±4.90 60.0±1.9 57.5±3.4
对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治疗的患者而言,通过机械辅助的方式在心室舒张期使用收缩期排气、导管气囊充气等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主动脉舒张期的压力,降低收缩期的压力,从而达到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后负荷的目的,减轻室壁的张力,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本次研究选取6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省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1]何汉康,陈剑,石磊,龙卫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衰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21:81-82.
[2]彭彩虹,康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6:720-722.
[3]刘玮,张云强,郭牧,宋昱.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症心脏病中的应用及延长应用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荟萃,2012,03:185-188+192.
[4]刘建,郝嘉,陈林,肖颖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瓣膜病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13:1421-1423.
[5]杨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泵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32.
R542.2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