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学贵 丁碧云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文献分析·
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项学贵1丁碧云2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目的系统性评价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15年3月发表的关于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后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共2107例,运用Jadad评分后1篇为3分,2篇为2分,其余18篇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提高临床有效性(OR=3.90 95%CI[2.92,5.19],P<0.00001);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对照组(SMD=-1.13 95%CI[-1.46,-0.81],P<0.00001);降低舒张压方面优于对照组(SMD=-1.02 95%CI[-1.14,-0.90],P<0.00001);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OR=4.29 95%CI[2.53,7.28],P<0.00001);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OR=0.54 95%CI[0.24,1.23],P= 0.14)。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可提高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安全性与单纯钙离子拮抗剂相当;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相对较低,样本量有限,以后需更大样本量,质量更高、设计更加严格的RCT进一步论证。
天麻钩藤饮钙离子拮抗剂高血压Meta分析
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医家胡光慈所著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主要治疗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是治疗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的经典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联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文献近年屡见报道[1-2],但缺乏关于二者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本文通过全方位搜集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旨在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1文献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2)符合7版《内科学》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1]。3)纳入的研究病例至少分为两个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高血压的一般的基础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当休息等,对照组仅单独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实验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的种类、剂型、服用次数不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方加减。4)试验前对各组基本资料做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1.2文献排除标准1)临床综述,非随机对照试验。2)对照组非单一运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试验。3)纳入者合并有严重消化、心血管、泌尿系等系统疾病。4)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急症的患者。5)继发性高血压患者。6)所提供的临床资料不全,联系作者后而仍然无法获取全文内容的文献。7)所纳入的文献未交代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是否一致。
1.3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天麻钩藤饮;钙离子拮抗剂;高血压;天麻钩藤饮或钙离子拮抗剂;天麻钩藤饮或高血压,英文检索词为“Tianma gouteng”和(或)“hypertension”;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5年3月。
1.4观察指标总有效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1.5文献的筛选和资料提取根据相关检索词检出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剔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于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再进行评估文献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对于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中的信息:文献的第一作者、年份、随机方法、干预方法、收缩压和舒张压、各文献的样本量、不良反应、退出及失访等。如双方遇到分歧,则交由第三方通过全文阅读后决定是否最终纳入。
1.6质量评价对于所有纳入的文献根据Jadad[3]评分法进行评分,总分为5分,0~2分为低质量研究,3~5分为高质量研究,剔除评分为0分的研究。
1.7统计学处理使用Cochrane协作网免费提供的RevMan5.1软件实行Meta分析。二分类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或)比值比(OR)为效应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均数差(SMD)为效应分析统计量。首先运用χ2进行异质性的检验,若P>0.05,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0.05,I2≥50%则首先对纳入的文献给予异质性分析,对无临床异质性的则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必要时进行亚组分析;对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用漏斗图表示。
2.1文献检索的一般情况见表1。一共检索到1086篇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排除867,剔除重复的文献197篇,通过全文阅读后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1篇文献,实验组均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对照组为单纯钙离子拮抗剂;合计纳入病例数2107例,实验组1059例,对照组1048例。所有纳入的文献均报道了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情况一致,两组资料均具有可比性;结局指标中20篇[4]文献纳入了临床疗效指标,12篇文献纳入了收缩压为观察指标,12篇[5-10]文献纳入了舒张压为观察指标,其中2篇[4,11]文献由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Kp为计量单位,为防止出现异质性,故未纳入。4篇[4,12-14]文献报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篇[15-17]文献报道了中医症候积分;文献的疗效评价[18]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层次,显效及有效合为有效。所纳入的21篇文献中,10篇研究为硝苯地平,其中8篇为硝苯地平缓释片,2篇[16]为硝苯地平平片;7篇研究为氨氯地平;3篇研究为左氨氯地平;1篇研究为非洛地平缓释片。
2.2纳入文献的方法质量学评价见表2。所有纳入21篇文献均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法,仅有3组报道分别采用了抛硬币法和随机数字表法,其余均未说明具体随机方式;所有纳入的21个研究均未提及是否使用盲法和分配隐藏,仅有1组提及未有退出,其余均未提及退出与失访情况。
2.3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比较见图1和图2。一共纳入20个研究,共1962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 =0.96,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相比,由于OR>1,且菱形位于垂直线右侧,故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提高临床有效性(OR=3.90 95%CI[2.92,5.19],P<0.00001)。对有效性进行偏倚性分析,结果漏斗图显示左右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较小。
表1 纳入文献的一般资料
2.4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收缩压比较见图3。一共纳入12个研究,共1194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01,I2=8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相比,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对照组(SMD=-1.13 95%CI[-1.46,-0.81],P<0.00001)。
表2 纳入文献的方法质量学评价
图1 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有效性的比较
图2 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比较的漏斗图
图3 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后收缩压比较森林图
2.5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舒张压比较见图4。一共纳入12个研究,共1194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26,I2=19%),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相比,降低舒张压方面优于对照组(SMD=-1.02 95%CI[-1.14,-0.90],P<0.00001)。
图4 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后舒张压比较森林图
2.6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见图5。一共纳入4个研究,共477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9,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相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OR=4.29 95%CI[2.53,7.28],P<0.00001)。
图5 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后中医证候比较的森林图
2.7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图6。一共纳入4个研究,共438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45,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组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OR= 0.54 95%CI[0.24,1.23],P=0.14)。
图6 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的森林图
钙离子拮抗剂作为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为选择性的作用于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抑制Ca2+内流,进而扩张血管平滑肌,达到降压的目的;现代降压治疗的原则强调小剂量、联合、长效和个体化治疗,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不良反应为颜面部潮红、心动过速、踝部水肿等,相对于其他4种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安全性好、降压效果明显、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是5种一线降压药中唯一没有绝对禁忌症的药物。
天麻钩藤饮作为降压的经典方剂,其降压机制可能为:1)中医认为肝阳上亢,阴不制阳,导致邪扰清窍,进而发为“眩晕”“头痛”“失眠”;天麻钩藤饮方具有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同时兼有补益肝肾之功,使邪去正安,进而改善临床症状,达到辅助降压目的。2)现代药理学对于天麻钩藤饮的研究表明,天麻、钩藤]均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从而发挥降压功效。蔡昌龙、邢之华等研究表明[19],天麻钩藤饮同时具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降低丙二醛(MAD)的优点,从而清除体内多余的氧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防止脂质的过氧化作用,从而具有降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率优点;胡世云等[20]通过大鼠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天麻钩藤饮可降低血清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作用,进而减少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发挥抗心肌纤维化和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本文共纳入21组随机对照试验,仅有3篇文献提及具体随机方法,其余18篇文献仅提及随机对照,并未说明具体的随机方案;同时仅有1组提及未有退出,其余均未提及退出与失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的整体质量。总之,天麻钩藤饮联合钙离子拮抗剂能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临床疗效、改善高血压症状、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降压治疗方案;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整体质量不高,样本量相对较少,以后需质量更高、设计更严格、样本量更大的RCT支持。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66.
[2]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华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19(8):701-743.
[3]Jadad AR,Moore A,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s blinding necessary[J]. Control Clin Trails,1996,17(1):1.
[4]黄珊珊,骆许朋.氨氯地平结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右江名族医学院学报,2014,36(6):840-845.
[5]任伯玮,赵雪梅.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J].中国药业,2012,21(16):89.
[6]穆善生,潘贵超.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5):517-521.
[7]郭月琴,姬宪立.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老年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32(10):120.
[8]何长国,吴勇宏.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肝阳上亢高血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8):106-108.
[9]刘映芳.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4):239-241.
[10]吴菊香.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9):855-856.
[11]扎幸芳,卢遥.天麻钩藤饮络活喜并用治疗高血压7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19(5):464-464.
[12]莫志云,谢建周,曾顺平.天麻钩藤饮配合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10):293-294.
[13]李雅君.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76-77.
[14]刘凌鹰,李荣.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6):58-59.
[15]朱全军.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82-283.
[16]韦耀力.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49例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5):310-312.
[17]李鸣放.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7):38-39.
[18]徐柏寿.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90例[J].中国中医药,2015,13(3):142-143.
[19]邢之华,谭海彦,刘卫平,等.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清过氢化氧酶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4,19(6):330-331.
[20]胡世云,冼绍祥,赵立诚,等.天麻钩藤饮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28(1):41-43.
R544.1
A
1004-745X(2015)12-2153-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2.028
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