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坤
摘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也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目前,山东省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责任感淡薄,育人意识弱化;治学不够严谨,缺乏敬业精神;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不强等问题,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师德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推动师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高校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10-0072-02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能否完成此任务,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目前高校教师的师德总体上是好的,大多数教师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教书育人,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见,加强师德建设,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山东省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感淡薄,育人意识弱化
众所周知,教书不是教师的全部职责,它仅是一种手段,而其最终目标是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引。当前,山东省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但同时也存在责任感不强,育人意识淡薄的问题。有的教师在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价值观有所变化,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抵制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缺乏责任感。视教学工作为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上课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得相应收入,忽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果遇到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工作,就离开教学岗位。此外,一些教师中还存在着重教学轻育人的问题,对学生关爱不够,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没有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指导,责任感和育人意识缺失。例如,有的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不管不问,甚至对学生的违纪作弊行为也视而不见。可见,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认为教师的工作只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未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下也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很难发现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致于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未能履行育人的责任。与此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还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对家庭条件好的或是优秀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在学生的综合成绩中予以加分,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损高校教师在人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治学不够严谨,缺乏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而且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工作。通过考察发现,目前山东省高校教师中存在着治学不严谨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论文和著作的撰写过程中造假并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道德荡然无存,不能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开展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禁受不住考验,将学术研究利益化,严重损害了大学教师的形象,学术风气不正。与此同时,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缺失。有的因为教学任务过重,疲于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而忽视教学效果;不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安于现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与学生的沟通,导致对学生的想法和他们中存在的问题知之甚少,于是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教师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社会上从事兼职工作,把主要精力倾注于此,一切向钱看,却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更谈不上潜心钻研了,课前准备不充分,在从教过程中应付了事,有的甚至连教案也不编写。
(三)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不强
众所周知,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自尊、自爱,提高自身修养,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与专业水准,为人师表。”[1](P.20)然而,目前山东省高校教师中面临着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不强的问题。在社会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话不严谨,时常发表一些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不良影响的言论,未能对学生开展正确引导;一些教师着装不整,行为举止不合身份,讲话不文明,为师不尊;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而自己却散漫涣散,不能按时上课或提前下课,未经批准随意调课,上课时抽烟或接听电话,毫无纪律性,动不动就发牢骚和怨气,对社会上一些焦点问题的看法不合实际,从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做到认真备课,有的甚至通过看电影来代替上课; 言行不一致,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却未能践行,这有损高校教师的形象。由此可见,高校部分教师因自身素质差,师表意识缺失,没有在学生中发挥其表率作用。
二、加强山东省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高校应建立健全师德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师德建设
目前,山东省一些高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师德考评体系不合理,而且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长时间以来,因为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监督与激励机制,所以未能客观合理地对师德进行评价。正因如此,高校的师德建设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完善监督与激励机制。只有重视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要建立科学的师德考评体系。师德考评体系是体现师德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准。师德考评体系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校师德建设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师德考评体系的内容应全面、客观,不仅包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教师的要求,而且还要包括在政治思想、自身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应综合各项指标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师德考评体系的内容,既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又要符合师生的发展需要。师德考评体系应在透明、公平的前提下,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不断完善,既能体现教师的师德水平,又能反映出其道德标准。此外,应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年终考核、评职称、出国访学和评优获奖等方面的内容中,从而使师德建设不断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师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要完善师德建设的监督与制约机制。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师德建设的监督、制约机制只是表面存在,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可见,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实践证明,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确保师德建设各项措施真正贯彻执行。师德监督要采取自律与他律、明查与暗访并重的措施。首先,教师应依据师德考评体系的内容严格进行自评;其次,学院领导、同事及学生再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最后,学校综合各方面的考评结果,对每位教师的师德做出最终评价。同时,要在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师德监督;要以教师的利益为核心,制定相应措施。
3.要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山东省部分高校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不仅师德奖惩体系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所以未能有效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为高校师德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2](P.78)一方面,高校应通过教师节这一重要平台,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加强宣传师德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优秀教师的师德风采,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对师德表现好、业绩突出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和重奖,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示范与导向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对师德高尚的教师在评职称、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反之,对师德表现差的教师,取消其在评奖、晋升等方面中的资格。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改善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首先,教师要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不仅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专业技能熟练;而且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也应涉猎,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要及时吸取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有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教师应在科研工作中锐意进取,追求创新。要通过不断学习、进修,对知识进行更新,力争在学术上有所突破;对学生要尽到育人责任,关爱学生,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人格,使学生钦佩,而且还应以最佳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发展培养下一代。如果教师的职业道德沦丧,受到影响的将是一代人,而不是几个人。因此,我们一旦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终身事业,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由此可见,师德建设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而是要体现到教师的行为上,可以反映出教师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师德不仅需要培养、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
总之,师德建设是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领导要把其放到重要位置,真抓实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解决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才能稳步推进师德建设的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丹,杨海涛.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2).
[2]杨万义.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 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