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风采
榜样简介:李海燕,1962年出生,198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科研机构和外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等相关工作。
2012年2月加入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新疆分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至今。李海燕带领新疆分公司,年销售业绩连续上台阶,仅3年的时间已从700多万元上升到1亿元,并在新疆农药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榜样事迹:李海燕从1997年起进入外企工作,先是孟山都,后是先正达,在先正达做了12年。后来,中农立华的领导对她说:“海燕有经验,应该回到国企,为我们自己的企业做贡献。”就是这番话,让李海燕在将近50岁的时候毅然开始了在中农立华的新事业。
2012年3月,她们刚刚与拜耳公司一起合作启动业务,有一次要在昌吉召开一个全疆经销商会议,为了落实好每个细节,天天晚上都要熬到3、4点钟。要开会的前一天晚上,20多个人都挤在那间小房子里看投影,等到凌晨5点基本所有细节都敲定下来时,大家一回头,海燕已经乏累地靠着墙睡着了。
出身农业技术推广员的李海燕直到现在依然每个月到田里做试验推广,现在基本形成了从点到面的推广服务。她带领的新疆分公司销售业绩逐年上升,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已经在新疆农药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榜样简介:杨青山,1964年出生,2011年加入中农控股公司财会部,同年外派至五洲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财务总监。
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克服困难,使中农控股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在五洲丰公司生根发芽,他也由此成为传播中农财管精神的使者。
榜样事迹:五洲丰公司以前是家民营企业,中农控股2010年底入股成为大股东。为了加强对新公司的管理,公司委派杨青山担任五洲丰的财务总监。杨青山到任以后,从最熟悉的成本核算入手,对生产环节的原材料领用、各项费用的归集分配、产成品领用等流程重新进行了梳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件极为复杂的事情,但杨青山并没有退缩,一直在用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激励自己。精细化财务管理一切要以“细”为核心,对每一岗位的每一项具体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管理流程,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领域。通过实施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不断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他促使公司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企业逐渐发展为国内最大的BB肥生产基地,成为屹立于渤海湾的一颗璀璨明珠。
榜样简介:陈巍,1978年出生,2011年进入中农控股法律投资部。
他经历了公司法律流程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参与完善公司合同样本库,负责审查合同与相关法律文件,处理各种法律问题,为保证公司安全经营做出了突出贡献。
榜样事迹:中农控股2010年成立,陈巍2011年进入公司,经历了公司法律工作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四年来,他和同事一起,建立了公司合同样本库,起草样本合同2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审查合同及各种法律文件近400余件,仅2013年有记录的合同审查法律咨询就有120余件,2014年达到了220余件。从2011年至今,陈巍参与的纠纷和法律诉讼共10余起。
法务工作除了事前风险防范,一些突发性的纠纷和事件也需要法律人员介入处理。2014年底,公司业务上的一个合作伙伴资金链断裂。陈巍得知消息后,当天跟着公司的工作小组找到这家企业的公司领导沟通,连夜调查这家企业的各种资产情况,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些摸清,他连续几个晚上通宵熬夜起草了财产保全方案。
有时候,陈巍也和业务部门的人“急”。因为业务部门面对的市场瞬息万变,一单交易过来,希望立刻签署合同成交。合同到了审核关,陈巍总要分析法律风险,与业务部门反复沟通,难免发生冲突。这种“急”也是急工作所需。
榜样简介:李明光,1971年出生,2009年加入中农立华从事原药销售工作,现任原药事业部经理。他带领他的团队,在短短的5年内,连续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指标,销售额翻了近两番,在国内原药贸易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用专业和责任心诠释了中农人奋勇争先的创业精神。
榜样事迹:从最基础的车间操作工到成为厂里最年轻的值班长、车间主任,几年的时间内,让不是科班出身的李明光对整个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及水、电、气、冷等有了全面了解,也给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李明光用一串沉甸甸的数字给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掌管的原药事业部连续5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尤其是在2014年市场极端不利的贸易环境下,销售额仍较上年增长21.3%,为公司创造纯利润1700余万元。
常年奔波在外的李明光,带领着销售团队对每家客户进行不间断的走访调研,建立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时刻关注各厂家生产情况及价格行情,详细掌握各客户的不同需求和经营模式,做好专业的行情预测,强化团队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增加销售内涵和手段。
榜样简介:唐剑峰,1971年出生,2010年加入山东中农联合公司,成为首任总工程师。5年来,作为山东中农联合的科技带头人,他积极引进人才,组建科研团队,狠抓科技创新,增强研发实力。经过以他为首的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山东中农联合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产品——氟醚菌酰胺(联合一号)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并完成试剂生产。
榜样事迹:搞科研,“没有人”是最大的问题,唐剑峰到中农联合,第一件事不是做研发,而是建队伍。
在他的努力下,山东中农联合先后成立了剂型研究室、生测研究室、环境研究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和工艺技术工程部,同时先后购进了数台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以及制备液相、全波长扫描液相、DSC热分析仪和绝热加速量热仪等各种分析仪器,满足了多种分析的要求。
5年来,唐剑峰作为山东中农联合的科技带头人,积极引进人才,组建科研团队;狠抓科技创新,增强研发实力。
经过以唐剑峰为首的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山东中农联合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产品——氟醚菌酰胺(联合一号)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编号:2011BAE06B02-12),并完成试剂生产,这在山东中农联合乃至整个中农集团公司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榜样简介:赵柯,1984年出生,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加入老挝中农钾肥公司,负责老挝钾盐项目充填技术研发工作至今。他善于钻研,经过反复试验,攻克了井下回填的技术难关,使采矿区域向更深、更远的区域开采成为可能,这位优质“工科男”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向更高端的技术领域挑战。
榜样事迹:2010年赵柯从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与当时公司外聘的盐化工专家一起开展充填技术的研究工作。直到2012年,充填小组攻克了井下回填的技术难关,相关充填技术还获批中国国家专利、美国国家专利。
2012年,与外聘专家的合约到期后,赵柯开始独自承担起了挑大梁的重任,负责将实验室的认证结果转为工业化的应用。
由于矿区开采的深度逐渐下移,巷道的长度不断增加,如何延迟充填材料在管道中的凝固时间又成了一项新的课题。他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了十多种缓凝剂物质进行试验,经过上百组的试验论证,最终发现目前正在使用的这种缓凝剂配方已经是倒数第二种了。都已经快泄气要准备重新寻找材料的时候,他却有了意外收获。使用新发现的这种缓凝剂配方之后,至少能将凝固时间延长半个小时,并能输送到5公里长的管道区域内。
榜样简介:张小军,1977年出生,2011年进入中农立华工作,现任研发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农药剂型研发、应用技术与管理工作。
他从零开始筹建了公司研发中心,并在9个月内自主研发出公司新一代杀虫剂“中农护稼”。
短短4年时间,他带领研发团队在剂型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仅在2014年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
榜样事迹:张小军作为农药剂型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被中农立华相中,于2011年6月被“挖”进公司并被委以筹建企业研发中心的重任。
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张小军带领研发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仅在2014年,年轻的研发中心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在剂型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多项成果。在“2014年中国农化风云榜”评选中,中农立华“30%二甲戊灵悬浮剂”作为唯一的农药制剂项目,经行业协会推荐成为“年度农药技术”四个提名候选之一。
农药研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必须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作为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张小军早已习惯了每周末至少抽1天时间到实验室来上班,打开电脑查资料、看实验结果、分析汇总数据、寻找存在问题、思考下一步工作安排……
对于未来,张小军希望能够带领团队不断攻克难关,为中农贡献更多。
榜样简介:付和龙,1982年出生,2005年加入入湖北省农资公司。2007年底,他奉调转战随州农资市场,任随州分公司经理。
7年来,他在随州积极开拓市场、深挖客户潜力,在他的努力下,随州分公司经营规模和效益逐年提高,目前已成为湖北农资的创收主力。
榜样事迹:2008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农资行业很不好做。为了尽快清理存货、减少损失,随州分公司在湖北农资的统一调度下,开始折价出货,付和龙也开始了他的开拓之旅。
在对客户资源有了清晰的认识后,付和龙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发掘潜在需求、拓展业务空间。结合随州农资市场特点,付和龙把目光敏锐地投向了村镇级经销商。
之后的几年里,付和龙依靠参加工作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农化知识和过人的协调能力,帮助经销商和农户解决议价、发货、耕作等实际问题,博得了他们的广泛认可。
2014年,随州分公司销售化肥近8万吨,大约60%是通过村镇级经销商直接销往农户。
在“卖产品”的同时,付和龙没忘记搭建新型农化服务平台,为下一步“卖服务”打基础。在他的努力下,随州分公司与基层经销商合作,在全地区80%的乡镇建立起了“庄稼医院”和种植合作社。
榜样简介:许扣红,1963年出生,1982年加入上海中农吴泾农资有限公司动力部,现任动力部副经理。
从事电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工作32年,他一直以开拓进取、创新改造为己任,爱岗敬业,通过自学解决了电容量差、耗电量大、电路老化故障等难题,为公司的电力供应保驾护航。
榜样事迹:许扣红自参加工作起,一直在电工岗位。吴泾仓库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和现实装运需要,无法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曾被处以“电容补差”的罚款处理。许扣红便利用闲暇时间到书店寻找专业资料,一页页地手抄相关内容,进行大量精确计算,完成技改设计,还跑到机电市场购买配件,最终成功使电容有效功率达到了90%。
公司原有夜间作业照明系统耗电量很大,许扣红自己动手进行改造并重新布局,最终成功将原有用电量减少三分之一,每年为公司节省近7万元的用电成本。
32年来,许扣红以保证电器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为己任,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现在电器设备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吴泾仓库而言,电路系统是仓储、调拨、设备运转、提高企业效益的保证,工作上容不得半点闪失和马虎。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吴泾仓库在电器设备安全用电上做到了零事故。
榜样简介:张学烽,1975年出生,2006年1月进入中农成都公司(2009年业务整合后,进入中农控股四川农资公司),成为公司驻察尔汗盐湖达布逊货场的一名普通发货员。10年来,他以场为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为中农集团全体员工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榜样。
榜样事迹:货场管理和铁路发运是39岁的张学烽10年来在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达布逊货场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每个月大约有5000吨左右的货物发送,检验货物要查看颜色、水分,是不是像细砂一样,在每月27到28号,把流向发给客户,2014年业务量较大,总共发了近10万吨,发车小票也是他每三天来一次核对、留存。
铁路发运也是个大麻烦。进场伊始,货物发运甚至使用过三轮摩托车。即便如此,第一年张学烽还是做了3万吨货。第二年,在他的努力下,三家钾肥企业愿意给货场供货,于是发运量成倍增长,达到6万吨。
由于地处偏远,铁路货运单位收款不能刷卡,只能现金交易。张学烽每次都要以预付款形式先交现金,对方根据发货量扣除预付款,并分阶段开具铁路货运发票。这种交易模式存在极大风险,但10年来张学烽细心记账、认真核对,没有发生账、货、证不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