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函
《人物》杂志的采访构成了一段美好的记忆。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恰好经历了几次重要的事件。在北京、巴黎和柏林,我参加了重要的展览,也体验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过程。像往常一样,这些孤独、艰辛和喜悦,都像电影一样储存在我的记忆里。而这些瞬间同时又被作者季艺默默观察和记录了下来。在不同的城市,某一个下午或黄昏,我们随意聊天,可能按一个话题展开下去,也可能保持沉默,有时候甚至就像分享秘密,这很有趣。
我觉得时间真是一个有趣的东西,它可能让某些尖锐的东西变得模糊,也可能让某些含糊的东西变得清晰。到了一定年龄,我越来越体会到时间真正的可贵之处,也希望把它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这次采访体验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感谢《人物》付出的时间。
曾梵志
曾先生首先是个懂创作本身、有耐性与原则的人,他很少接受采访,但决定相信这本杂志,就会全部开放自己的生活与故事,这种坦诚与信任本身就让人感动,也鼓励人更好更诚实地去做,而不辜负它。
这篇文章中的观察也正是主笔季艺想要说的,正是因为是一次少见的贴身、朋友式报道,季艺认为他这次终于可以像写一个身边人一样去写一个《人物》封面级别的名人,他在这个过程中揣摩体会学习找到了很多,也间接认识了自己真正喜欢何种创作和故事,这个部分恰恰是容易在名人距离过远的旁观式采访中被遗忘并渐渐无感的。
《摆拍朝鲜》这篇专题不自觉地让人想起了香港新浪潮电影《投奔怒海》,许鞍华当然是想通过电影寄托港人对97回归的恐惧感,然而单纯从电影剧情出发,越共与朝鲜,芥川(林子祥饰)与王国锋,其中的关联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担心。
Rokionline
这位读者说有过担心,恕记者王砚之愚笨,他没看过《投奔怒海》,所以无法作答。但在采访过程中,他有过自己的担心:王国锋先生将北京郊区的一座仓库改造成了自己的工作室,墙上挂着好几幅他的作品,无一不巨大、庄严、恢弘。他的创作风格跟人们所熟知的现代艺术相去甚远,没有戏谑、没有政治波普,以至于记者怀疑他的风格是否来源自对特定社会形态下宏大叙事的迷恋,直到听他说起他漫步于朝鲜乡间,恍惚中回到故乡小城的那一刻,这一怀疑才冰释。
顺带一提,这篇稿件去年10月就已写好,几经修改方能呈现给读者。我们做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希望对你们来说,它仍旧是一个诚实的故事。
看完《裸而不淫》,想问爱一定要用一堆性爱照片来表达吗?作为男性,我从男性心理出发,更多潜在心理认为这些照片是一种战利品,而战利品历来都是被用来炫耀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双方同意,那作为女方是否想过以后?艳照的受害者往往都是女性,可是在爱里面荷尔蒙早就碾压理性,为了取悦对方委屈自己。还是那句话:独立人格很重要。
最后说下文章末尾的艺术表达。我不是圣人,你给我一张赤裸上半身的妙龄女郎照片我也起生理反应啊。但我知道女性的身体不该被性化,这也是对于女性最基本的尊重之一。我们所追求的女性主义,不是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性别平等,这恰恰也需要男性的加入。
周小贱
谢谢你的评论。女性主义追求的是性别平权,这需要两性的共同参与。
具体到文中Emma此举,我们认为Emma传达的讯息有两个,一是向男性发问“你能否将一个裸体女性看做一个人?”正如项目名称CONSENT点出的一样,只有双方共同参与才能成立性场域,而不经对方的同意意淫女性,包括吹口哨、在工作场合幻想制服诱惑、浏览网络上非本人泄露的“艳照”,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更是一种侵犯行为。
二是探讨女性与自己身体的关系。采访前记者本以为这是一个从羞耻到骄傲的“励志”故事,记者顾玥问她,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从何时起你转而以身体为傲而不以为耻。Emma说我不觉得必须要为我的身体骄傲,身体也不分部分,一切配合成一体,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每天长的模样。怎样把身体还原为身体本身,既不将其降到“器物”层面,也不强加各种超乎其外的意义,真正接受真实存在的自己,这是每个人首先需要思考的课题。
(本期回复:策划总监 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