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深处的文明记录

2015-11-05 15:23燕兵
丝绸之路 2015年1期
关键词:甘肃考古大地

【编者按】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此举体现了国家对甘肃发展的关注与重视,也体现了甘肃省领导的战略胆识和高瞻远瞩。国家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和“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发展布局,并且明确了时序进度。甘肃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

甘肃之所以能赢得这样的机遇,根本的支撑是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从文明肇始,甘肃这块土地持续不断地为中华文明奉献着聪明智慧和汗水鲜血。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甘肃的贡献被淡漠了、忽视了,需要重新得到“发现”。

本刊自2015年第1期始,特开设“发现甘肃”专栏,陆续刊登甘肃作家燕兵的系列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全面展现甘肃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引子

1914年,一份来自遥远中国的邀请,让年轻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热血沸腾。神秘的东方魅力如此巨大,安特生毫不犹豫地辞去了令人羡慕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和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辗转万里来到北京。发出邀请的北洋政府,立刻聘任安特生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这位地质学博士的任务是寻找铁矿和煤矿,来满足这个试图在混乱中向现代工业化艰难迈进的古老国家的迫切需要。(图1安特生资料照片)

但是,军阀之间连年的混战使所谓的强国梦想无法照进现实。踌躇满志的安特生自然无可奈何,他的找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安特生被迫把兴趣转向对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规模收集和整理。这让他在1921年秋天获得了震动整个西方史学界的发现:1920年秋天,在河南省偶然获得一些形状奇特的石器标本之后,1921年10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陈德光等对仰韶村遗址进行首次发掘,他们确信出土的这些石器和带有彩色花纹的陶器,代表着中国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安特生将之命名为“仰韶文化”(前6000年至前5000年)。

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第一次证实了中国土地上存在过非常成熟的新石器文化。西方史学界认为中国文化来自西方的坚挺论调,在这个发现面前轰然倒塌。尽管安特生在后来的研究中还坚持中国彩陶受西方影响的观点,但是这个西方人肇启了一段新的历史。

1923年,国势衰微中的中国更加震动世界的事件,是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猿人头盖骨。被称为“北京猿人”的考古发现,显示了在这个地区人类活动历史的悠久,远远不是西方人的历史常识所能够解释的。

随后,1928年,由中国人主导对河南殷墟的发掘,使留存在典籍中的文明记录迅速从传说变为信史。中国文明的伟大过去终于让西方人眼见为实。对于注重证据的西方人文科学体系来说,那片片甲骨上的文字和青铜鼎,就是一则宣言。(图2甲骨文、商青铜鼎资料照片)

……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出现在中国的奇异景象:一队队西方探险家的身影,在荒漠、绿洲和废墟的深处寻找着历史的丰厚遗产,然后用各种手段和借口把这些重见天日的珍宝变成了“世界的”。而中国主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对此还浑然不觉或者麻木不仁,不以为然。1900年,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文化发现之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一个无知的道士无意间打开。但是,此后相当长的时间,这个伟大的宝藏根本就没有进入中国政府和主流社会的视野。导致文物经那些识货的西方探险家之手大量流失,也导致出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陈寅恪先生后来痛陈此为“中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图3莫高窟藏经洞资料图片)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法国学者雅克·布罗斯在《发现中国》一书中这样解读:

一直到那时(19世纪末)为止,中国人为了尊重过去,从未系统地从事过考古发掘,大清帝国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被迫于1890年允许这样做了。俄国、法国以及日本的考古学家们沿丝绸之路一线诸绿洲开始探险,这些地方不仅仅表现为奇特的艺术品宝库,而且还有写本卷子的宝藏。

所有这些研究都使人在时代问题上追溯得越来越古老,一直到发现中国第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地层。在1923年又有了轰动全世界的发现——周口店中国猿人头盖骨。从此,一名耶稣会士就得以证实,18世纪他的教友们在声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民族时,并无失误。从此之后,就显示出中国历史研究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前途,即从未存在过的最长和最有持续性的历史……这种文明不再是仅仅跟于欧洲之后了。

西方人为什么热衷于在中国的考古和文化探险?一个原因是学术的,即搜寻西方文明影响力的例证;另一个原因则隐讳不谈,其实就是利益驱动。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和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合同就是再明确不过的证明。所以,当年这一股“发现中国”的浪潮,也伴随着对中国人感情的严重伤害。

同时,理性地看待这一段历史,我们必须承认,通过西方式的科学考古手段,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承,典籍中的历史在考古发现的佐证下渐渐清晰。从西方人那里,我们学会了廓清我们古老文化的一些方法。后来那些伟大的考古发现,对辨认我们的文化血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人的“发现”和从此以后我们自主的“发现”,与那些流传千古的传说、故事和典籍对应,对我们重新了解和认识甘肃意义重大——甘肃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文明的里程中长期占据着主流位置。甘肃大地为中华文明做出持续的、从未中断的贡献,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尘土,在细致的梳理中还原其被掩埋已久的光华。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甘肃大地为中华文化奉献的精神产品,总是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牢牢镶嵌在民族记忆当中,成为中国人灵魂的一部分。

地层深处的文明记录

在周口店“北京人”被发现的当年,沉迷于考古发掘的安特生在兴奋中沿黄河向西,继续他的仰韶文化探寻之旅。以兰州为中心,甘肃、青海河湟流域的二级台地是他的目标。在甘肃临洮马家窑,发掘出的大量堪称绝品的彩陶,和仰韶文化年代相近(前3300年至前2050年)。这让安特生惊喜万分(1945年,我国学者夏鼐把安特生在马家窑的发现命名为“马家窑文化”),这也是他与甘肃因缘的开端。随后,他于1924年发现齐家文化(前2100年至前1600年)和辛店文化(前1600年至前600年)。

……

单纯从时间意义上说,揭开中国旧石器时代研究序幕的功劳,还不应该归于安特生,而是另一个西方人——法国神甫兼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同时,中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标本的地点也不是河南仰韶,而是甘肃庆阳。

1920年6月4日,桑志华神甫在庆城县辛家沟发现了一块石英岩石块,它的形状像一个锥状的手斧,高4.5厘米,称之为石核,年代为距今1.8万年。8月10日,他在赵家岔又发现了两件石片刮削器,石片距今约10万年。桑志华在庆阳的发现,比安特生在仰韶的发掘早了一年。

根据后来甘肃境内大量考古发掘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而在人类活动之前,这里就有蓬勃的生命记录:1947年,在兰州红古发现马门溪龙;1973年3月,庆阳合水县发现黄河象;1978年4月,庆阳县发现环江翼龙;1973年,和政发现和政羊;2000年,发现兰州龙、甘肃鸟、恐龙足印……(图4 马门溪龙、黄河象、和政羊、恐龙足印)

这些一直上溯到侏罗纪的发现,可以证明甘肃大地孕育生命的土壤极其肥沃。远古时期的甘肃,气候温暖、湿润。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正因此,这里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安特生将在中国收集到的大量彩陶带回瑞典后,与东南欧及中亚一带文化进行了简单类比,得出“中国彩陶源于西方”的结论,并且直到晚年才改变自己的观点。他的说法最终被大地湾的考古新发现所推翻。

1978年,甘肃秦安大地湾发掘出比仰韶文化和半坡文化更早的文化形态——大地湾文化。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前的三足钵等200多件紫红色彩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从探究文明进程的角度来说,这一惊人的发现,让中华文明可以确切证实的历史提前到了8000年前。

大地湾的考古发现还有更多兴奋点,包括农业、文字、建筑、绘画等有关华夏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

——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大地湾一期出土的炭化稷标本,将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时间上推了1000年。

——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大地湾一期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10多种彩绘符号,这些符号比过去国内最早发现的西安半坡陶器刻画符号的时间早了1000多年,且有一些符号与半坡符号基本一样。虽然这些神秘符号的意义至今未能破解,但专家们认为,它们可能就是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

——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的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开创了后世宫殿建筑的先河。

——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F901宫殿式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中国最早的绘画。大地湾编号为F411的房址地面上发现的一幅黑色颜料绘制的画作,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独立存在的绘画。这幅长约1.2米、宽约1.1米、保存大部完好的地画,改写了中国美术史,将其前推了2000多年。(图5 大地湾出图文物)

令人惊叹的是,如此众多惊人的发现还只是大地湾遗址总面积1.34%的发掘成果。

甘肃境内的考古发现,从大地湾文化到马家窑文化,再到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火烧沟文化,所呈现的是甘肃大地上曾经灿烂的文明,是一个被湮没在历史记忆深处的文化源流。而敦煌遗书、居延汉简、西夏碑、天水秦墓等伟大的发现,又使模糊了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本文节选自2014年“毅然杯”丝绸之路·兰州文化散文大奖赛二等奖获奖作品《发现甘肃》)

猜你喜欢
甘肃考古大地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大地之歌
三星堆考古解谜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