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菡
[摘 要]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足与课堂注意力不长久的现实情况,小学数学尝试推行课前预习工作,让小学生在课前知晓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发挥主体性,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中高年级推行课堂预习教学课改经验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课前指导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前预习;小学数学;教改措施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受“填鸭式”“一言堂”教学的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自觉性没有得到有效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一直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基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小学数学课堂推行课前预习教改工作很有必要,笔者以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为例,探讨课前预习推行的必要性,论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几个教学方法,总结课前预习后课堂教学所呈现的教学优势。
一、有效课前预习推行的必要性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学生做好教学课前预习工作,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与技能,这就好比游客外出旅游前先了解即将旅游目的地一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得知,有效课前预习具有以下推行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能让小学生对即将要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提前了解,提前知道自己预习存在的知识困惑在哪里。预习后,学生带着教学问题进入课堂比没有提前预习而漫无目的地上课,教学效果自然不一样。
三年级《测量》是本学期教学的难点内容,为了比较有预习与没有预习的教学实效,笔者发了课前预习学案,让一个班的同学按照提供的课前预习方法进行预习,让学生们感受毫米、分米长度差别,找一找1毫米与1分米的相关实物带到班级教室;另一个班没有让学生做预习功课,学生没有拿到课前预习学案。第二天,两个班的教学情况截然不同:预习过的班级上课异常活跃,大部分学生都从家里带来了1毫米与1分米的实物(虽然同学带来的实物有很多类似),课上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融洽,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另一个班则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就连基本的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导致了还得再花时间给学生们补一补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感受到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很不如人意,往往课后还需要再花时间才能巩固教学内容。基于数学知识的阶梯性质,前面学习的内容会影响后面学习的内容,慢慢地一部分学生开始逐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产生讨厌数学的心理在所难免,而推行课前预习的教改工作,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五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之前,教师发了北京天安门广场、江西鄱阳湖、上海世博园、台湾日月潭、福建省行政区域等10张图片让学生先去感受公顷、平方千米面积,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看到这些图片学生很激动,一下子就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小学教育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与数学教师的功劳是分不开的。推行课前预习课改工作,能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部分的知识,提前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学习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学习四年级《速度 时间 路程》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布置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诸如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速度多少?甲乙两城市相距400千米,根据以上交通工具的速度,想在最快的时间到达,甲地到乙地(交通设施完善)应该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实惠?教师布置的这些预习内容除了需要家人的配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独立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二、有效指导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方法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在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的“口头禅”。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反问一下,这些小学生知道如何有效地预习吗?学生的预习效果怎么样呢?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课前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是随便地看数学书还是把书中的课后习题做一遍?很显然不是这样做的,有效的课前预习需要教师有效地进行指导,笔者以《圆的认识》为例,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下发了以下六步《课前预习学案》。
“一看”。看数学教材例题,了解关于圆的教学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在对数学进行预习时,先通过眼睛去观察圆的图案是怎样的?由什么构成的,教材中对圆的描述是怎样的?这些内容中能找到一些关于圆的数学信息,再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去初步认识一下所谓的生活中的“圆”,找一找生活中常见圆的图形有哪些物体。了解教材中关于圆的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
“二想”。在学生看完教材后,试着让学生合上教材想一想教材中关于圆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圆是有大、有小的,了解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如何利用圆规画一个合格的圆,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直径)长短有关。
“三查”。有效课前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新知识的重难点在哪里,以便为更好地学习做准备。关于圆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认识到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有关,即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直径)长短有关。
“四思”。在有效的课前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预习时,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适当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例如,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画圆时为什么需要把圆规的一脚固定在一个点上,圆规的另一脚则围绕这个点跑一圈?圆的大小为什么与半径(直径)长短有关?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中,哪些是圆形的形状?生活中如果没有圆形的物体,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学习会有更大进步。
“五注”。有效的课前预习时,教师要求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大脑想,还得动笔写。比如,圆有什么用处呢?生活中没有圆怎么办?我们生活能离开圆吗?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标注出重点,勾画出难点,写下自己的看法或把弄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六试”。有效地课前预习后可以先试做例题,对照课本,理解例题。可以做一做教材中“想想做做”习题或者教师自己出一些试题(另外发纸张),以用来检验预习效果。
三、有效的课前预习后课堂教学体现的优势
(一)学习起点更高
由于经过教师指导课前预习,学生能有效把握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些基本教学内容,有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体验与感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起点会高于未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探究学习更深
新课程一直提倡探究学习,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让学生探究起来,往往会出现时间不足、探究不深入或探究不具体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每个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某些想法,其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环节用时就能节省,就能有更充分、广阔的空间去探究那些具有更多思考价值而富有挑战性的深度数学问题。
(三)学生更加自信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已经提前解决了,在预习后产生的思考与疑问是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学习的宝贵资源。这些源于学生的思考与问题,非常容易激发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此,持之以恒的有效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信。
四、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当前学校推行课前预习教改不但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的课前预习需要教师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下发适当的《课前预习学案》,让学生有效做好预习工作,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必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 考 文 献]
[1]马晓群.抓好课前预习,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2]董珈彤.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基础教育论坛,2011(9).
[3]李红利.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J].宁夏教育,2009(6).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