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帅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在学习中“会学”,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表现。通过数学教学,小学生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一般涉及创造思维、逻辑思维等,而且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结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恩格斯认为,数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具象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看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比较艰巨。青岛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侧重学生能力培养,情境素材比较丰富,内容贴近生活,促进学生的探索交流,同时数学教育又体现出特有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教师可依托数学教材,探索实施策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一、由直观到抽象
小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主要依赖于具象思维、直观的感悟,即使认识抽象的概念也是在数次感性认识、具象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因此,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根基是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思维的途径便是直观感悟和探索。但是小学数学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实施由直观到抽象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培养。可以着眼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法则、定律及概念过程的能力。
在教授三年级下册《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中“平行”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平行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及教学模型, 例如并行的汽车轮胎、正方形门窗的边框、操场中的双杠、黑板的边缘、尺子的两端等,让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平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画两条平行线,然后分别画两条线的延长线,观察两条直线有没有交叉,水到渠成的引出平行的概念,反之则是相交。
二、温故知新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是一个难易的循序剪辑的过程,
大部分是新知识以某些旧知识为基础,是旧知识的延伸。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多以原有的知识为前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教授新知识必先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主动的探索、获取新知识。
针对二年级上册第七节《制作标本——表内除法》教学,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乘法的缘故,因此本节课可以为学生归纳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63÷7=9中得到:7×9=63,,9×7=63,7=63÷9,让学生总结出下乘数的公式:乘数=积÷另一乘数。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结合,培养学生思维。
三、创设情境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研制的青岛版数学教材,更加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涉及生活中的场景、故事的场景以及认知的场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有计划的创设一些情景,比如学生感兴趣的、促进自主学习的、生活化的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五节《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教师在教授混合运算过程中,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超市购物,教师准备一些带标价的“商品”,并且设置“第二件半价”、“8折优惠”的促销活动,学生自愿做“购买者”和“收银员”,购买完毕,“收银员”报出价格后,其他同学验证总价是否正确,反复进行。如果商品单价为a元,“第二件半价”中两件总价=a+?a=1.5a,“8折优惠”后的商品价格为8/100a(即0.8a)。超市购物紧贴实际,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问题
小学生的独立性相对比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不善于甚至不会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示范和引导,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获得一些思维方法。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跃的思维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性。
针对三年级上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教师可根据身边实况,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比如,教学楼前有块砖铺地的地砖与周围地砖不同,需要改为同周围地砖相同的样式,两样地砖的大小不同,现在地砖是8m2/块,一共是40块,而周围地砖是4 m2/块,需要多少地砖?有那些解法?学生会分别列出式子:40×8=320(平方米),320÷4=80(块),而且学生可以探索其他的解答方法,通过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巩固旧知识,探索新知识。
五、创新教学方法,加深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出现难点,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会提出一点,教师应以此为契机,适时的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加深教学实践,设计一些新颖的实践、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对数学思维的联想、运用,巩固已学习的知识。
针对一年级下册《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的教学,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初学单位之间的联系、计算时比较吃力,按照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如果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很容易混淆,而且无法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授”方式,转而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教师设计题库,在学生初步了解厘米、米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题型分为判断题(如教室高3厘米是否正确?)和填空题(小明的床是2____),答题形式分为必答和抢答,最后判断哪个小组回答的多,并给予适当奖励。
六、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把课堂充分利用起来,探索新型、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大胆思考、探索,给学生创造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军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2).
[2] 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J].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8).
[3] 张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