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伟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发展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伟
要将新常态下的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的现实优势,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转型发展难题,坚持把促转型和稳增长结合起来,沉着应对,勇破难题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开篇布局谋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之年。做好2015年经济发展工作,一要正确看待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的合理增长主要体现在既不盲目追求高速增长,又能坚守底线确保不失速。对于嘉兴而言,在内外双重制约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因此,一方面,要正确看待新常态,既要认清经济增速换挡现实,保持平常心态,又要有自己的底线思维和目标,保持合理增速,防止出现大的滑坡;另一方面,要在新常态下坚持该有所为则须积极有为,反对懒政,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积极作为。
二要准确把握新机遇。对于嘉兴市而言,新常态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关键是要把握趋势,抢抓机遇,促进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要把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嘉兴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的交汇地带,是浙北地区唯一出海港口,内河航道密度全省领先,海河联运基础较好,“通江达海”有望成为拉动嘉兴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把握政策机遇。为稳定经济增长预期、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积蓄了有利条件。要把握改革机遇。目前嘉兴市获批的各类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已有80多项,涉及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等一系列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也将为嘉兴市拓宽资源空间、加快结构调整、释放发展潜力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
三要积极开拓新思路。要将新常态下的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的现实优势,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须把握新的思路和着力点。要有更广的视角。当前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布局更加强调区域城市群式的协同发展。嘉兴市要积极把握这一机遇,把自身的发展放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一带一路”等发展大背景中去筹划。要有更新的理念。要引导各个领域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思路、新要求,探寻解决当前困难的新方式、新途径,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要有更实的举措。“新常态”下的管理模式应更加强调措施的精准性和执行力,从而创造更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嘉兴市将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转型发展难题,坚持把促转型和稳增长结合起来,沉着应对,勇破难题,推动2015年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以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八大攻坚”专项行动为载体,着力推动投资总量、结构和效益的稳步提升和优化,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一是围绕“一个目标”。要围绕投资增长目标,着力推进“五个一百”重大项目建设,即着眼于水环境治理工作,抓好100个“五水共治”建设项目;着眼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10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着眼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抓好100个重大工业项目和10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着眼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好100个重大社会民生项目。
二是强化“三个导向”。要突出产业投资。坚持产业项目占主导,按照既定产业导向,继续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要促进民间投资。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走势和重点鼓励投资领域,加强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和前景预测,正确引导发展预期,切实提振企业投资信心。要创新政府投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
三是加强“五大保障”。要加强组织保障,继续组建市重大项目推进办。要加强项目保障,结合嘉兴市“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着力策划一批符合嘉兴市长远发展需求的重大项目。要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积极运用债券市场、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深入分析关于投融资平台管理的最新政策,创新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参股、BOT、PPP等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盘活土地存量,用好土地增量,把“空间换地”等新增土地指标,重点用于保障实体投资项目。要加强体制保障,在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改革,建立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抓紧实施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的具体办法等领域创新体制机制,促使改革红利充分发挥。要加强服务保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建立完善项目审批的“三制联动”,加快审批进度和前期工作。
全方位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率先开展一批能突破、可借鉴、推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事项。一是全市域推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扎实推进扩大差别化电价实施范围、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六大省下放权限落实。进一步完善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土地供应差别化管理制度等政策出台,抓好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土地、排污、用能等交易。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科技等各项要素改革措施。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服务业绩效评价工作,推进各类配套政策相互协调。
二是进一步抓好行政审批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事中事后监管四项原则和健全完善七大机制的改革任务要求,围绕市级部门权力清单,推进全市有监管职责的市级部门全面完成各自《事中事后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并予以实施。适时根据法律和法规变化、职能调整及分工变化情况,对监管事项进行调整,促进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常态化,努力构建与简政放权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机制。
三是抓好一批区域、县市改革试点。全面开展杭州都市经济圈(嘉兴)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健全创新驱动体制机制等年度工作方案,力争取得先行先试主动权。深入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平湖市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等各地改革试点。以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为基础,着力抓好嘉兴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落实到位。
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统筹推进机制,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转型来带动引领,形成全市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推动空间结构优化布局。落实市本级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开展全市域范围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在更大区域内统筹产业发展。突出重要载体,高标准推进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科技城等重点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突出核心区块和主导产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服务业转型发展重要作用。以倍增计划为目标,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对策措施,全面推进“十二五”服务业增加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超过1600亿元,累计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亿元等目标实现。以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省级服务业用地集约节约试点市创新改革,研究退二进三和土地供应方式进一步改革。推动服务业政策引导转型,修订配套政策措施,协调产业融合互动。继续推进服务业“百项千亿”、集聚平台、“三名”工程等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是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思路。以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为重点推进区,突出机制统筹、海河联运等重点工作,加快接轨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努力走出一条港产城统筹发展的新路子。要整合资源,加快组建统一的海洋开发平台,进一步完善统筹招商、岸线管理、生态建设、口岸发展等统筹协调的工作制度,形成合力建设新格局。要进一步推进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试验区规划实施和任务落实,积极争列国家、省级实验试点,推动嘉兴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要依托嘉兴科技城、中电36所等科研平台和机构,加快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临港先进制造业示范区。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推动改革创新。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引领,全方位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攻坚,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提供新的动力支撑。着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出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意见及“1+X”配套政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在“深化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多规合一’机制和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五大领域取得突破。借助长三角城市群推动新型城镇化。积极促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谋划的实现,借势借力,加快由区域“中间城市”向区域“关键节点城市”转变。优化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突出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着力打造中心城市成为高端要素集聚地、高效产业集聚地、高层业态集聚地和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副中心城市成为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区域性特质城市,是网络型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40个新市镇的城乡一体新模式,研究谋划新一轮市级小城市培育,以项目组合的理念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积极推动全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立市域供水、排污、燃气等各类公用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市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的空间布局,逐步统一市域范围内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体系,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能级的全面升级。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等一系列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也将为嘉兴市拓宽资源空间、加快结构调整、释放发展潜力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
认真谋划“十三五”规划。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切实提高“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准确把握规划的功能定位和编制范围,聚焦转型发展的主题,突出创新、改革、开放等三大动力,合理设置目标指标体系。制定“十三五”规划编制目录,市场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减少规划编制数量,提高专项规划深度和水平。深化“三个重大”研究。在全国、全省发展战略和区域规划中找准方位、准确定位,深入谋划并争取将一批重大项目、工程和政策列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多规融合”,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期限,完善相关空间属性,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相互衔接,从规划内容、信息平台、技术标准、管理机制等方面理顺关系,真正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切实增强规划统一性、系统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