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学峰
内容摘要: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黑夜之马》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分析了作品标题“黑夜之马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与作品主题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加拿大文学的生存主题。最后分析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对于这部小说创作有哪些必要性。
关键词:玛格丽特·劳伦斯 《黑夜之马》 象征
一、引言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Margaret Laurence,1926-1987),被誉为“加拿大文学之母”,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加拿大文学复兴时期,很有影响了的作家之一。她的短篇小说《黑夜之马》(Horses of the Night),是其短篇小说集《屋中鸟》(Birds in the House)中的一篇。在《黑夜之马》这部短篇小说中,小说叙述者瓦妮莎讲述了远房表哥克瑞斯的故事。克瑞斯住在北部的偏远农庄,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十五岁的克瑞斯来到瓦妮莎所在的马纳瓦卡镇读高中,住在瓦妮莎家里。尽管瓦妮莎的外公的对克瑞斯冷嘲热讽,但克瑞斯都置之度外。瓦妮莎和克瑞斯成为好朋友,非常喜欢听克瑞斯讲自己家乡的风景,对克瑞斯非常崇拜,认为他什么都知道。克瑞斯在读完高中时,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去推销各种商品,但不是很成功。瓦妮莎在父亲去世后,为了摆脱父亲去世的阴影,去到克瑞斯的家乡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克瑞斯参军了,后来被调到英国,但不久就被送回家乡,因为亲历了残酷战争的克瑞斯出现了精神问题,之后就一直在精神病院治疗。
二、“黑夜之马”的象征意义: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小说题目“黑夜之马”象征着小说主人公克瑞斯的人生经历,也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整篇小说中,克瑞斯的经历和遭遇,就与克瑞斯对马儿的想象、描述以及马儿的遭遇交织在一起,互相说明、互相映衬。
首先是在小说的开始,克瑞斯因为父亲去世,自己所在的家乡没有高中,就来到他的远房亲戚瓦尼萨家里住,在那里上高中。在与瓦尼萨的谈话中,克瑞斯讲到了自己的家乡是个叫做浅水湾(Shallow Greek)的地方,就像是一个内陆海,令瓦尼萨充满了向往与好奇。在瓦妮莎眼里,克瑞斯的家乡宁静而又贴近自然,同时又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有着恐龙的脚印。最令瓦妮莎好奇的是,克瑞斯家里养着的两匹马儿,一只叫做伯爵,另一只叫萤火虫。在瓦妮莎的想象中这两匹马,驰聘在夏季广阔的牧场里。
此时的克瑞斯志向和抱负远大,正如瓦妮莎想象中的这两匹马,驰聘在自己的理想之中。那时克瑞斯告诉瓦妮莎:“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一名土木工程师。瓦妮莎,你见过真正的大桥吗?其实,我也没见过,但是我在图片里见过。在圣弗朗西斯科你就能见到这样的大桥,非常非常的高,所有的钢条焊接在一些,使得大桥能够横跨在宽广的河面。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啊?可是,真是这样的。这就是工程师的杰作。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怎么做到的?”
但现实却不像克瑞斯所幻想的那样。克瑞斯在高中毕业之后,没有去上大学,也没有能成为一名工程师。克瑞斯高中毕业之后,就离开了马纳瓦卡,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四处漂泊,推销一些东西,但总是不成功。
但此时的克瑞斯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可从克瑞斯回到马纳瓦卡看望瓦妮莎时他们的对话中看出。克瑞斯鼓励瓦妮莎说,一个人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可以做到的,只要你真的想成功。我坚持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成功,只要他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并且必须全神贯注,以防一不留神让梦想溜走。如果你一直专注你的梦想,梦想就会实现,你明白吗?”
此时,现实中的克瑞斯的处境,就像瓦妮莎来到克瑞斯的家乡看到的那样。克瑞斯家乡所在的地方,生存条件恶劣,与之前克瑞斯所描述的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她所见到的两只马,也不是叫做伯爵和萤火虫。两匹马的样子也不是瓦妮莎所想象的那样,而是比较丑陋,并且其中的一只还有点跛。
虽然在现实中,克瑞斯一直受挫,但内心仍然是充满幻想,仍然处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中。这在瓦妮莎去克瑞斯家乡探望克瑞斯的时候可以看出,当时瓦妮莎和克瑞斯驾着马车,来到湖边。这时已经是黑夜降临,克瑞斯和瓦妮莎在湖边宿营。在夜色中,克瑞斯谈到了星球、宇宙、战争之类的话题,并产生一些怪诞的想法。克瑞斯因为不能解释和理解很多奇怪的现象,而显示出很无奈。克瑞斯就如同作者题目中的“黑夜之马”,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不解,但同时也有恐惧。
克瑞斯始终没有从幻想和困惑中走出来,没有能理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克瑞斯后来参了军,并且经过基本的训练之后去了英国。瓦尼萨再听到的他的消息是,克瑞斯被从英格兰遣送回来,因为他的精神出了问题。克瑞斯的结局是在精神病院。
如同克瑞斯在与瓦尼萨的谈话中提到的那匹马,最终是陷入泥浆里面,一直往下沉,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最终也没有得到解脱和解救。这就是黑夜之马的最终结局。
是什么使克瑞斯陷入绝境呢?是人们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是一种巨大的孤独感,是现实的残酷与战争的绝望。在与瓦尼萨一起宿营的那天晚上,克瑞斯很想和她交流,并让她理解自己的思想,但正如作者所说,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怎么会理解这些呢。但听克瑞斯诉说的只有瓦妮莎一人,他没得选择,只有给她说这些她听起来比较荒诞的问题和困惑。“他的生命里,能够倾听他的想法的人越来越少。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来到那个陌生的湖边,后来他找到了逃离那里的办法。但最后其实是一场混乱把他吓坏了。这场混乱给他带来的惊吓,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的多。”
“黑夜之马”象征的生存意蕴也是解读《黑夜之马》这篇小说的关键。克瑞斯在现实中所遭受的各种挫折和不幸,给克瑞斯带来的创伤,最终使克瑞斯走进精神病院,而无法挣脱。主人翁克瑞斯就如同他在和瓦妮莎的谈话中讲到的那匹马,陷在泥浆里,往下沉,最终无法自拔。作者对克瑞斯表示出巨大的同情,写道:“黑夜之马,您慢些走,慢些走。”作者希望克瑞斯永远活在自己的理想里,永远不要醒,因为作者担心梦醒来肯定会使克瑞斯面对混乱,而这种混乱带来的结果则是显而易见的。
三、结语
《黑夜之马》这部作品,准确而又成功地表现了主人公克瑞斯在艰难绝望的现实和渴望美好生活的理想之间内心痛苦的煎熬挣扎和努力,但最终还是未能挣脱现实的残酷压制,导致身心崩溃。作品深刻表达了普通加拿大人在残酷现实中努力生存的主题,成功地使用了“黑夜之马”来表达作品的象征意义,使克瑞斯复杂的人生之路和内心冲突表现得淋漓至尽。同时“黑夜之马”也给读者理解这部短篇小说提供了解读的线索和关键。
参考文献:
[1] Laurence, Margaret. A Bird in the House [C]. Toronto: The Canadian Publishers, 1989.
[2] 蓝仁哲. 加拿大文学在中国的接受[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6): 17-21.
[3] 张传霞.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和“经典重构”策略研究[J]. 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14.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当代加拿大女作家M·劳伦斯作品中的多元文化生态研究”(项目编号:XKJS2014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