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5-11-04 12:02赵磊
黑河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政治

赵磊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时政热点材料的引入,可提高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正能量的时政热点材料,并将其与课本知识有效结合,能显著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创设优质、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一、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注时政热点,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政治学科的主要价值。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考察社会热点的趋势比较明显,在新课程中也要求政治教学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贴近学生。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显得极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较强,政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兴趣。而高中政治教师利用新的时政材料替代过去老旧的政治案例,可增强政治学科的时代感,并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其所学的课程较多,因此,学生无法顾及课外知识,进而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而不利于学生升学深造。文综考试考纲要求我们在政治教学中把基本理论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分析重大理论与热点问题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有义务将生活中的时政热点融入教学中,并将其与学生的成长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理解、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走出书本和课堂,关注国际或国内大事件,关注民生。时政热点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把时政热点引入课堂,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也能向学生传递最新的时政信息。同时将时政热点融入政治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分析时政材料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及方法,观察和辨别社会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选择贴近实际的时政热点

教师在时政热点的选择上,需坚持“三贴近”:一是需贴近教材的实际: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范本,也是高考政治命题的根本,因此,需确保时事政治的内容与教材契合,且不会脱离教材。如在“市场交易原则”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两个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结合“70后猪蹄”“80后鸡翅”等“僵尸肉”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运用时政材料理解和分析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二是贴近时代实际:在选择时政材料的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时政热点的时代性和典型性,并能在千变万化的国内外事件中选出新颖的热点话题,还能及时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理解、分析,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如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播放国母彭丽媛外交中所穿的民族服装图片,让学生能通过理解中华民族服饰精神,领悟中华民族的本质精神,进而引发爱国情感,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三是贴近学生实际:教师选择的时政热点还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与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从而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宏观调控”的讲解中,教师可融合国家降低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以扩大内需、采取家电下乡的方式开拓农村市场、补贴种粮农民等时政热点进行讲解。

(二)运用时政热点的方法需多样化

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政热点的方法需多种多样,并与课程的实际、学生特点相结合,灵活选择合适的时政教育途径。一是新课导入,以时政热点为主。教师在政治课堂之初,将时政热点材料导入新课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政治课堂的感染力。同时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将时政热点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更能增强时政热点的存在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导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不但可以向学生播放双汇火腿“廋肉精”事件的视频,而且可向学生展示网上“僵尸肉”事件的图片,让学生明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鼓励学生讨论时事,营造对话氛围。鼓励学生讨论时事不仅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目的。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相关时政热点案例设置讨论环节,引入讨论法。时政热点案例的选择要有与本科教学内容有一致的针对性,讨论的问题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时政时务就在身边,并具备时代性与前瞻性。在问题的设置上,难易程度要适中。要根据高中生现阶段身心发展及认知的规律合理的设置讨论题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多面向思维,开阔学生眼界,锻炼学生理解力、分析力与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授税收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当前个税改革或增收房产税这一热点问题设置讨论,如设置“这是否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基本职能?”“个税改革起征点的调整对个人收入有哪些影响?”“增收房产税对当前楼市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学生的热切讨论,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税收对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充分体现了国家具有宏观调控的基本职能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等一系列影响。

三是课后布置时政任务,促使学生主动点评时政热点。教师可在课后向学生布置1—2个时政任务,让学生主动了解时政热点,并通过查阅相关的时政资料,自写一份时政事件点评;教师也可分组指定时政热点话题,让学生的小组的形式课后相互讨论、点评,再写一份点评稿。以上两种形式均可提升学生关心时政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是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教师可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把定期内的新闻知识或时政热点改编为竞赛题目,题型包括互选题、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并对得分较高者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此种方式,可增强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程度,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学习素养。如教师可围绕钓鱼岛问题、雾霾天气、食品安全、社会诚信、乞丐富翁等热点话题设置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给出答案,并不要求答案的惟一性,只要契合政治知识点,符合实际者,皆可得分,以此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三)走出时政热点教育的误区

教师在进行时政热点教育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将时政热点当作故事来讲,在讲解时政热点的过程中,不但要分析事件的因果,而且需联系政治知识点,以增加时政热点的价值;二是在点评时政热点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主观或片面,在点评的过程中,还需结合课本知识,探讨此事件的本质,以此获取最佳的课堂效果;在时政热点点评的过程中,也需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政治知识参与时政热点讨论中,帮助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三是选择时政热点时,教师需避免选择有负面影响的时政内容,多给学生讲授积极向上的时政话题。高中生的社会阅历不足,其思想也不成熟,因此,看待问题比较主观、片面。因此,在政治课堂中向学生传播正面、积极向上的时政观点,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时政热点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方式之一,其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眼界,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运用时政热点为高中政治课堂服务,已经成为高中政治教师比较关注的教学手段。教师运用时政热点为高中政治教学服务,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进而为社会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宁奇栋.浅谈时政热点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6):70.

[2]陈兴生.时政热点与政治教学的有效融合[J].科教文汇,2014(39):179-180.

[3]谢永明.时政热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13):123.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政治
热点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热点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结合热点做演讲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