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8月15日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伟大而光荣的日子,本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本期开始,连载《山河破碎黑土魂——龙江十四年抗日纪实文献资料》。该文全面、系统的反映和介绍了黑龙江省十四年抗日纪实,历史脉络清晰,重大事件和“亮点”突出,有益于读者全面、深刻的了解黑龙江省的这一独具特色的历史阶段。
第一集 不忘“九一八”
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和满蒙政策
侵略中国东北的舆论和军事准备
辽吉两省相继沦陷
抗日浪潮澎湃
第二集 江桥抗战
辽吉两省沦陷前后的黑龙江
马占山临危受命
阻击嫩江桥
激战三间房
寡不敌众
无奈陷落
评论及意义
第三集 哈尔滨抗日保卫战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哈尔滨
日本勾结沙俄残余势力兴乱哈埠
汉奸势力蠢动
抗日势力崛起
第一次哈尔滨抗日保卫战
第二次哈尔滨抗日保卫战
吉、黑义勇军反攻哈尔滨
各界民众支援
评论意义
第四集 海满抗日烽火
苏炳文其人
虚与周旋
先下手为强
一个“黑色日子”
高举义旗
富拉尔基之战
冷对“和谈”
决一死战
协同抗战
评论与意义
第五集 土龙山农民抗日暴动
暴动的诱因
筹划暴动
暴动前夜
白家沟阻击战
建立抗日民众救国军
日寇血腥报复
下九里六战斗之胜
孟家岗战斗失利
攻打驼腰子金矿小胜
攻打“湖南营”伤元气
惨重损失
参加抗日联军
评论及意义
第六集 穷凶极恶的殖民统治
殖民统治的机构和法律
随意抓人暴虐“劳工”
“矫正院”是人间地狱
“集团部落”是恐怖集中营
经济配给残酷掠夺
日伪奴化宣传教育
日伪制造系列惨案
少数民族的苦难
第七集 泯灭人性的“七三一”部队
恶魔部队的出笼和概况
恶魔部队的目的和手段
恶魔部队细菌试验的种类和方法
恶魔部队的细菌战
恶魔部队的细菌余孽和危害
第八集 臭名昭著的“五一六”部队
揭开“516”的丑恶面纱
“516”研制毒气的种类
“516”是日本化学战的急先锋
日本帝国主义是化学战的恶魔
日本投降前掩盖罪证后的余孽
希望日本披露隐藏毒气真相
第九集 惨遭浩劫的“黑土地”
“九一八”事变前黑龙江省的经济状况
统制政策的出笼
霸占土地
“粮食出荷”
垄断木业
独霸铁路
操纵陆水交通
统治电力
强占电信
统制财政
抢夺金矿
霸占煤矿
推行鸦片政策
第十集 抗日联军袭击战
袭击日军“凯旋列车”
奇袭老钱柜
挠力河畔袭击战
袭击嫩江一号机场
西北河袭击战
奇袭肇源
第十一集 抗日联军伏击战
吉东伏击战
石门子伏击战
冰趟子伏击战
大盘道伏击战
五道岗伏击战
“上街基”战斗
第十二集 抗日联军攻城战
中共抗日先躯张甲洲
攻打宾州
三打鹤岗
舒乐河镇战斗
攻打汤原
智取克山
攻打依兰
第十三集 殊死搏斗
莲花泡四十二烈士
十二烈士山
“天梯”血战
西征途中的战斗
傲木台突围
抗联女战士
第十四集 配合苏军反攻东北
抗日联军进入最艰难时期
第一次伯力会议
第二次伯力会议
跨境入苏整训
成立抗联教导旅(88旅)
组建中共东北特别支部局
积极开展小部队活动
反攻东北前的准备
配合苏军反攻东北
第一集 不忘“九一八”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这耳熟能详的歌曲,再一次把我们带到了84年前中华民族那个苦难屈辱的岁月……那一天,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
日历翻到1931年9月18日。那一天,日本帝国主义拉开了侵略我国东北的序幕。那一天,由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自退,日军在一夜之间占领了沈阳城。之后,日军一路北上,仅用了12个小时先后占领了丹东、营口、抚顺、海城、辽阳、本溪、四平等南满铁路和安奉铁路沿线的18座城镇,一路上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次日攻陷长春。不到一星期,辽吉两省沦于日军铁蹄之下。
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和满蒙政策
历史行至此时,呼唤抗日救亡,共赴国难,迫在眉睫。从1931年9月19日开始,中共满洲省委、中共中央随即发表了一系列《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和决议,谴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行径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号召工农兵劳苦群众罢工、罢市、罢课,武装起来,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驱逐中国。同时认为,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手蓄谋策划的,是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采取的必然行动,其目的是以满洲为根据地进攻苏联。那么,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是蓄谋已久的,什么是“大陆政策”、“满蒙政策”呢?
专家:说起来话长。纵观日本近代侵华史,可以用20个字概括,即蓄谋已久,分步实施,伺机而动,急不可奈。下面,我们具体剖析一下:中日两国本是一依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友好往来。但是,到了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取得了原始积累,国力日强。同时,建立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军国主义政权,天皇直接操纵军队,成立参谋本部。
再加上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尤其是封建残余势力猖獗和资本势力扩张冲动。所以,明治政府就很快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因此,不遗余力地扩军备战,并着力研究选择时机,制造借口,突然袭击,发动对朝、中战争。明治大帝曾扬言“开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从而确立了“强兵为富国之本”的基本国策。
据此,日本军部提出“以抢先沙俄侵略朝鲜为借口,进而把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这就是近代日本崛起后逐渐形成的先吞并朝鲜,再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于是,明治政府选择的第一个侵略目标就是与中国唇齿相依的朝鲜。
背景:从1875年开始,日本炮舰突然肆无忌惮地炮轰朝鲜沿海城市,屠杀朝鲜军民,终于迫使朝鲜政府签订了《江华条约》,取得三港开放、货币流通、领事裁判等特权。但是,这仅仅是日本军国主义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专家:这小小的“得手”,远远没有满足日本军国主义的“胃口”。他们深知要吞并朝鲜,必先征服它的保护国中国,于是头脑膨胀的日本,把目光瞄向中国。
背景:而这时的清王朝,经过了1840年鸦片战争,割地赔款,经济脆弱,政治腐败,饱受欺凌,这又为日本战争狂人的军事冒险增添了侥幸心理。于是,当1894年2月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时,清政府应李王朝之请出兵镇压之际,日本陆海军突然侵占朝鲜王宫,又在牙山击败入朝清军。随后,甲午海战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清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辟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通商口岸,还赔上了两亿两白银。那么,请您讲一讲,日本帝国主义对朝、中两次“胜利”后,又会走上怎样的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呢?
专家:甲午战争后,日本不仅控制了朝鲜,而且还吞并了中国台湾,踏足了中国部分内陆,使朝、中两国套上了一道殖民主义枷锁,日本经济、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这一切愈发刺激了日本的扩张野心,同时也加快了天皇专制下的军国主义进程。
背景:可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当时,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而依日本国力又不能与俄国匹敌的情况,故不得已把辽东半岛的权益又吐了出来,而这块“肥肉”又恰恰被俄国吃掉,日俄结下宿怨。于是,日本耿耿于怀,只好咽下这棵苦果,“卧薪尝胆”,疯狂军备,伺机报复“千古大辱。”
专家:时机有时是在等待中来临的。到了1904年,日本自以为兵强舰利,故锋芒毕露。而沙俄政府国内危机四伏。于是日本孤注一掷,同俄在中国领土开战,再加上日本友邦英国从旁掣肘,终以沙俄惨败而告终。
背景:并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沙俄放弃了长春至大连的铁路权,吐出辽宁半岛租借权,日本将朝鲜纳入自己版图。那么,请问日本屡屡得手,野心进一步膨胀,下一步是否把矛头指向中国?
专家:历史像讲小说一样,往往有前因后果,环环相扣。日俄战争后,由于朝鲜彻底变成了日本殖民地,日本有了侵华的桥头堡。于是,自然加快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步伐。首先设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并扩张满铁附属地,设置“关东州都督府”,常驻守备队3万余人,还建立警察、宪兵、特务等殖民统治机关。南满几乎成为日本控制的势力范围。
背景:从历史上讲,日本这个民族,由于国土狭小,四面环海,资源匮乏,总有一种邪恶的危机感,从而导致对外扩张的野心念念不忘,尤其把矛头紧紧指向中国东北。1908年9月,日本内阁声称:“帝国现今满洲拥有的地位不可轻易放弃,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现在的状态永远保持下去。”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日本内阁又申明“为满洲问题的根本解决,帝国必须不懈地策划,倘遇可乘之机,自应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利用。”于是,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1年—1924年,日政府先后制定出笼《对满政策》和《对华政策纲领》,其中反复强调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并声称为了“维持满蒙的秩序”,在认为“必要场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侵略的“满蒙政策”。
专家:光有政策还不够,日本军国主义还付诸行动。在这个阶段,日本特务、野心家,以及浪人之流大肆涌入中国东北,他们勾结清廷社党、蒙古王公、东北胡匪,先后策划了两起“满蒙独立运动”,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
背景:如1912年5月,日本法西斯分子川岛浪速勾结清廷逊恭亲王,密谋“满蒙独立运动”,并获得日本政府的军火支援和大仓财阀150万日元的巨额贷款,妄图在内蒙和东北内地同时叛乱,实现日本独占东北的梦想。然而,很快被东北政权粉碎。1916年,川岛浪速之流不甘失败,又勾结蒙匪巴布扎布举兵南犯,妄图攻占奉天。日本驻军甚至公开出马,挑起了“郑家屯”事件,然而仍以失败告终。
侵略中国东北的舆论和军事准备
综上不难看出,从日本侵略者踏上中国东北的第一天起,无时无刻不在梦想把这块地域划入日本的版图。因为,他们不仅把东北视作自己的“生命线”,而且把东北当作侵吞中国,进而独霸亚洲的跳板。这已经成为历届日本政府毫无歧议的国策。到了1927年,随着以“征服中国派”著称的田中义一上台组阁,这种国策则彻底公开化和表面化了。它的表现形式是“东方会议”的召开及其决议。
专家: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东方会议”在东京召开,会后形成八条《对华政策纲领》,抛出了所谓“解决满蒙问题的积极方针”。
背景:其主要内容有: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当日侨之生命财产有受侵害之虞时,帝国将断然采取自卫措施,以维护之。2.满蒙对于日本是“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因此“对支那本土和满蒙……必须加以区别”。3.“万一动乱波及满蒙而治安紊乱,我特殊地位和权益遭受侵害之时,不论来自何方……都必须抱定决心,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置”。会后,便是引起世界瞩目的《田中奏折》,即“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乃我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尽管日本方面一直矢口否认这个文件的存在,然而,“东方会议”后日本帝国主义所发动的一连串的侵略战争,却无可争辩地说明,《田中奏折》的宗旨,也无一遗漏地渗透到具体策划对华战争军国主义者的骨子里。
专家:关东军自从踏上中国领土,就竭力炮制舆论,混淆视听,制造事端,嫁祸于人,诉诸武力,这是被日本侵略历史证实的惯用伎俩。
背景:如1916年制造了“郑家屯事件”;1920年制造了“珲春事件”;1928年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并爆杀了奉系军阀张作霖。从1929年起,日本左翼势力竭力向国民灌输“大日本帝国万古不易”、“天皇万世一系”、“日本为世界中心”、“武士道精神”等军国主义思想,特别是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出任关东军参谋,组织对东北进行了四次所谓的“参谋旅行”,实则刺探军事机密。石原抛出《战争史大观》、《满蒙领有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公然提出“满蒙原非汉民族领土,而且支那人又无统治能力,莫如借助与当地人同种族的日本人之力,维持治安,施以善政,以期满洲的急速发展。”1930年5月29日,板恒征四郎“关于满蒙问题讲演”,叫嚣“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求得领土,唯一办法是从根本上解决满蒙问题,打开现有局面”。
专家:板垣在这次讲话中还依次分析了苏联、英国、美国,以及国际联盟可能采取的立场和态度。最后急切地认为,武装占领中国东北的时机即在眼前,最迟也“必须在1936年以前完成才有利”。
背景:1930年9月,在石原的授意下,关东军参谋部抛出《关于占领统治满蒙之计划》,该计划详尽设计了日本侵吞中国东北以后的政治、军事及民族对策,提出在东北设置类似朝鲜总督府的殖民统治机构,该计划还打着民族“共存共荣”的幌子,明确确立了日本民族统治的“中核地位”。
专家:该计划还指出:“必须发挥日本人创办大型企业及利用智慧、技能的事业”,而对于汉、朝民族,只不过陪衬而已。于是该计划便成为以后建立伪满傀儡政权及确立民族对策的第一雏型。
背景:1931年1月,关东军委托满铁调查课长佐多弘治郎等人制定了《科学的认识满蒙对策》,其中大要是:1.满洲在地理、历史、人种上均同支那本土有异,必须进行政治的分离。2.如占领(满蒙)诸要地后,须委托日本军维持治安,并建立满蒙共和国。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在对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的讲话中说:“满蒙对于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满蒙的资源是很丰富,有着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须的所有资源,是帝国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单靠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专家:与此同时,日本又处心积虑地在我国东北制造了“龙井村事件”、“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等,其中“中村事件”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外交争端和军事挑衅的借口。事情是这样的:1931年5月下旬,日本参谋本部部员陆军步兵大尉中村震太郎等侵入东北兴安屯垦区调查我军军事情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中村傲慢自大,蛮横暴躁。兴安屯垦三团按照国际法将其就地正法,这本是中国边防军人守土卫边的一次爱国行动。但是,日本方面隐瞒其身份,并将其作为挑起争端和报复的口实而大肆鼓噪,借题发挥,咄咄逼人。
背景:1931年7月,关东军参谋部制定了《关于情势判断的意见》,更加明确了武装占领东北的时机切不可失。这时,再加上在东北日本法西斯份子的遥相呼应,站在浪尖上的是由满铁中上层骨干组成的“满洲青年联盟”和“大雄峰会”,更加助长了日本朝野各界的野心膨胀。此时的东北大地,已如同一座火药库,火花■,爆发在即,东北处于危亡在即的浊浪之中。于是,就发生了我们开头讲到的“九一八”事变。那么,日军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进攻东北军呢?当时世界形势,日本国内,以及中国国内,特别是东北情况怎样呢?
专家:前面讲过,日本军国主义不仅野心膨胀,而且处心积虑,善于伺机而动。当时,从世界和日本国内情况看,自从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也给日本以沉重打击,工人失业,商人破产,农民饱受剥削,社会动荡不安。
背景:为了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在加强对国内工农劳苦大众剥削的同时,在中国由日本经营的企业也不顾工人死活,极尽盘剥压榨之能事;在铁路沿线和城市近郊强占民田;日本军警也不断制造枪杀、殴打中国民众的事件。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暴行,激起民众的反抗,从1929年到1931年,仅在南满就发生20多次民众抗议和工人罢工。广大民众反日斗争形势日益高涨,引起日本帝国主义的不安,感到其满蒙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急于从扩张侵略中寻找出路。
专家:从国内大形势看,虽然东北张学良易帜,采取了抵制日本措施,但令人痛心的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正忙于“安内”,把攻击矛头指向红军,而对日寇平时猖狂挑衅和突然事变估计不足,甚至无动于衷。
背景:从东北的情况看,自从张学良就任陆海空副司令后,就坐镇北平,东北军主力也随之入关,东三省军事实力空虚。当时,沈阳只驻有北大营王以哲步兵第七旅的三个团,和在山嘴子的炮兵教导团。至于城外,驻在沈榆线上的步兵、骑兵不过四个旅。另外,吉、黑方面总共大约十个旅,且都分散驻防,远水难救近火。再有,除张学良在北平外,其他边防司令都不在防区。于是东北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何况事变当天,第七旅旅长和其部下三名团长只有王铁汉团长在营区。这些,早已被日本方面所洞悉。
辽吉两省相继沦陷
前面,我们分析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蓄谋已久,的确将日本法西斯份子卑鄙、险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其实,到了事变前夕,板桓征四郎、石原菀尔、花谷正早已制定了“下克上”具体侵略计划,即关于在沈阳制造侵略借口,爆炸城北柳条湖边铁路,由沈阳特务机关的花谷正少佐负责;关于进攻北大营的东北军第7旅,占领沈阳、长春、吉林的军事行动计划,由关东军参谋石原菀尔中佐负责;关于在吉林市、哈尔滨挑起事端,造成日本占领的借口,由吉林市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中佐和日本浪人、原宪兵大尉的甘粕正彦负责。整个侵略计划的特点是:要求行动迅速,必须在一夜之间,造成占领沈阳、长春的既成事实,以防本国政府干扰和外国干涉。由此,“九一八”事变前,在关东军军事会议上,石原提出“应坚决致敌中枢的死命”要求,沉思5分钟后又急不可奈地说:“由本职负责,干吧”,终于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其实,史料记载,日本关东军在伺机而动,周密部署前是有先兆的,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专家:据原东北军杨安铭在《“九一八”之夜》一文记载:在“九一八”前夕,日本方面早有发动侵略的种种迹象,如指使朝鲜推进其驻屯师团,在南满增兵和检阅;在哈尔滨、长春、沈阳日本站召集其在乡军人,以及日侨编队点名,发枪练习打靶等。事变前驻守着北大营,身处最前沿的东北军第七旅,也明显感觉到日军的“报复手段(报复中村事件)”,“有一触即发之势”。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曾回忆说:当时东北的有识之士都预感到到日寇对东北的侵略战争就要爆发了。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作为国民党中央喉舌的《中央日报》,从“九一八”的前一个多月起,就对东北即将发生惊天动地事变进行连贯、持续的“预警”报道。其它各大报也有关于“中村事件”引起日方武力解决之叫嚣。举一个例子,1931年8月16日《中央日报》副刊的封面下方有这样几句话“醉生梦死的人们,难道要等到那恶兽咬到你们的头上才知道痛苦吗?”可见,媒体人有难言之隐。
背景:然而,东北军文武官吏由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对此完全不以为意,以致到“九一八”之夜,旅部只留下参谋长赵镇藩一人“看堆儿”。此外,日本关东军所制造的借口是:在距北大营几百公尺的柳条沟附近南满铁路路轨上私埋炸药,而于九月十八日夜十时许,自行炸毁铁轨一小段,以之诬我北大营第七旅官兵所为,随之以猛烈炮火攻击北大营。夜半,早已作好准备日军侵入市区,致使全市商民惊恐莫名,闭门躲避,街市无形戒严。日军到处鸣枪示威,恣意杀人,除屠杀平民不下百名外,凡见着军服者即格杀勿论。
专家:日军炮击北大营时,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代司令长官荣臻正在召集军事会议,但由于日军入侵,交通遮断,参加者只有副官处长杨正治、军衡处长朱光休、电政监督蒋斌和第七旅旅长王以哲等5—6人。
背景:据杨安铭书中介绍:在“九·一八”之夜,荣臻曾以电话向日本驻沈阳总领事交涉,日总领事推诿这是日本军部所为,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荣旋以电话与住在城内的省主席臧式毅联络,接着向北平张学良官邸打了长途电话。据张的侍卫谭海答称:张偕于凤至和赵■正在前门外中和戏园听梅兰芳唱《宇宙峰》,当告之日军侵占沈阳时,张始从戏园赶回来接电话。张重申了蒋介石“铣电”(同年八月十六日蒋拍给张的电报)的内容,大意是:如日军侵入,应避免冲突,一切忍让,勿逞一时之愤,以免事态扩大不好收拾,以待“国联”处理。
专家:之后,荣臻又询问各国领事,回答均为不好表态。再之后,荣臻又一次打电话向张学良报告了各领事的答复。张指示说:“沈阳空虚,抵抗无益,只有忍辱负重,遵照蒋委员长的指示,等准备好了再打,等中央同日本交涉,听从‘国联处理”云云。
背景:据此,荣臻当即指示王以哲旅长打电话给北大营第七旅旅部参谋长赵镇藩彻底执行这一不抵抗的指示。这次会议的情形,事后国内各报纸均予登载,但对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特别是“铣电”原文,均被删去,或开了“天窗”。就这样,一张不抵抗的电文轻易地使日军长趋直入,尤其是掠走东北军260架飞机,3000多门火炮、战车,11万多支步枪、手枪,及大量弹药。此情此景,回忆起来,真让人耻辱至极。但是,据史料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攻沈阳、长春时,东北军部分驻军还进行了一些抵抗。
专家:的确是这样。当时,驻扎在北大营第七旅总兵力八千人,装备精良,而进攻的日军不过六七百人,由于执行“不抵抗”这一荒唐的命令,十几倍于日军的东北军在日军炮击下伤亡惨重,大部分官兵未经战斗即撤出营地。但是,沈阳北大营六二O团团长王铁汉和第七旅参谋长赵振藩指挥的一些爱国官兵,以及黄显声局长领导的一些警察还是进行了一些迫不得已的自卫反击。9月19日5时,多门师团向铁北二道沟驻军第二十三旅傅营袭击时,该营立即自发反击,使日军仓本大尉及以下42人被打死。我方营长傅冠军也身负重伤牺牲。后因敌众我寡,部分官兵缴械,部分官兵撤出防地。与此同时,又有一部分日军向长春岭南驻军穆纯昌炮兵团和任玉山步兵第五十团营房偷袭围攻时,部分官兵奋起应战数小时,敌我互有伤亡。
背景:这时,吉林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已有投敌之意,故以上峰有不抵抗政策,命令抵抗部队撤退,导致炮兵团36门大炮及库存械弹全部被日军掠去。炮兵团官兵仅带步枪退往市郊40公里以外,以后穆纯昌率全团官兵投敌。这时,日军骑兵第二联队和步兵三十联队已进入长春,攻打城内的中国军队,到19日半夜,日军占领了整个长春。那么,我们要问,熙洽何许人也,当日军进攻长春、吉林时,熙洽起到什么作用?
专家:“九一八”事变时,吉林副司令兼省主席是张作相,因父亡回锦州治丧,由参谋长熙洽代理军政大权。熙洽这个人,是清朝皇族的近亲(爱新觉罗氏),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日军师团长多门二郎有师生关系,素有亲日倾向,更暗藏恢复清朝思想,妄借日寇力量,恢复清朝政权。
背景:所以,在日寇侵占长春之后的第二天,熙洽即派张海卿(副司令长官公署秘书)携密函赴长春面见多门,表示甘心卖国投降,所以等到日军进攻吉林时,熙洽又以副司令长官名义下令:“为避免冲突、保存实力,中日事件由外交解决,各部队长应严约所部,不得擅自抗击,致使事件扩大,各部队即时一律开出城外数十里待命。”之后,熙洽曾召集省各厅、处、科负责人会议,声称约谈日军和平交涉云云,曾遭多人反驳,认为是引狼入室,认为是屈膝投降。但是,熙洽投日意愿已决,全然不顾,遂派人迎接日寇多门师团长所带天野旅团部队进入吉林,接着日寇就分别占据省桓重要机关,并掠走大批库银和枪弹,吉林就此陷落,熙洽也彻底走上卖国投敌之路。
专家:这还不算完,熙洽投降后,接受多门指示,撤销原省政府和司令长官公署,合并成立伪吉林长官公署,自任伪长官,并通电全国,脱离南京政府。同时四拼八凑,成立一支伪军。
背景:史料记载,熙洽带头充当汉奸,出卖吉林,脱离民国,为日本关东军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在进一步北侵过程中,充分利用汉奸、伪军打前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战果。所以,在辽吉两省沦陷后,继尔进攻齐齐哈尔(黑龙江省会)。那么,日本侵略军还会收买汉奸,故伎重演吗?
专家:一定会的,利用汉奸可一举三得。一是汉奸可以拱手相让,比如占领吉林,日军既得到伪军,又掠到武器弹药。二是即使诱降守城将士不成,可利用伪军打前阵。三是对外找到“舆论”借口,继而顺理成章地走向前面发起进攻。
背景:所以,辽吉两省陷落后,日军原想进攻哈尔滨,由于受到军部制约,继而将进攻计划转向齐齐哈尔。而进攻齐齐哈尔,位于四洮铁路线上的洮南是必经之路。于是关东军就打起了洮南镇守使张海鹏的主意。
专家:当时,洮南镇守使是张海鹏(绰号张大麻子),奉天府盖平县人,土匪出身,张作霖的结义兄弟。他认为这个职位有被冷落之感,再加上后来张学良起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主席兼省防军总指挥,更是内心气愤。
背景:关东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就派今田新太郎(张学良军事顾问助理,参与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等人,到洮南去拉拢张海鹏。给张送去武器被服,并为他出谋划策,鼓励他去攻打齐齐哈尔,承诺其出任黑龙江省主席。张海鹏开始犹豫不定,但终于当了卖国贼,于10月1日自封“边境保安司令”,拟于15日开始北上攻打齐齐哈尔。
抗日浪潮澎湃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一系列宣言和决议,很快鼓舞和激励了广大民众抗日救亡的浪潮。沈阳兵工厂工人将机器零件隐藏起来,将库存粮食抢光,3万工人愤然离厂,1.5万商店关门停业,学生离校回家。哈尔滨市成立反日总会,50多个工厂组建工人“赤卫队”,20余学校成立“学生义勇军”,铁路工人拒绝为运往日本的物资装卸,齐齐哈尔军械工厂加班加点,赶制武器,准备杀敌。农村红枪会、黄枪会、大刀会等抗日武装纷纷成立。在关内的东北各界人士毅然投入救亡图存运动之中,高崇民、王化一、阎宝航在北平组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创办《救国旬刊》,还购买武器,培养军事骨干。
专家:南京召开10万人参加的反日救国大会,请求国民政府即刻对日宣战,向日发最后通牒。北平20万民众成立工商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决定从速组建义勇军,发表对日作战宣言。上海23家日商纱厂一致休业,20万市民参加的救国会发表宣言,“当泣血枕戈,与暴日决一殊死战。”此外,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中国右翼作家联盟领导的《文艺新闻》,以及鲁迅、田汉、郁达夫、丁玲等作家,均以各种形式掀起抗日热潮。在欧、美、亚、非、澳各洲抗日救亡团体达2000多个。
背景:当时,中国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士官生群情激奋,前往陆军省抗议,掷还战刀,表示从此与日本割袍断义,战场相见,绝不容情。之后,72名中国留学生几乎全部退学。其中就包括后来被国民党部份人士称为:“最大共谍”的郭汝瑰。总之,“中国人中,胆小怯懦者有之,内斗成性者有之,但每逢民族危亡时刻,总有一些人,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这个国家待自己如何,总不曾忘却自己是—China's children(中国的儿女们)。也许,这就是中国在那个最黑暗的时刻,仍然不会亡国的原因。
注:《山河破碎黑土魂——龙江十四年抗日纪实文献资料》总策划:张清华;总撰稿:王同良。专家顾问:李敏 孙启文 宋连辉 王洪彬 王希亮 孙学民。版权属于黑龙江华德博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见授权同意,不得随意引用和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