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奇
[摘 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联邦运动成为澳大利亚的主旋律,各殖民区由“竞争”走向“联合”,与此同时,整个澳大利亚的铁路发展的趋势也由“孤立”走向“联合”。
[关键词]联邦运动;澳大利亚;铁路发展
19世纪中期的“羊毛业大潮”(Great Squatting Rush)和“淘金热”(Gold Rush)的兴起,澳大利亚移民人口大量增加,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到了19世纪80年代,就澳大利亚社会发展水平而言,它“远远超过英国的任何一个殖民地,接近了英国本身的水平”,[1]围绕着责任、权利和义务,各殖民区与英国在帝国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产生了分歧,同时各殖民区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共同利益逐渐形成,在这一时期联邦运动成为澳大利亚的主旋律,各殖民区由“竞争”走向“联合”成为大势所趋,在此之中,整个澳大利亚的铁路发展的趋势也由“孤立”走向“联合”。
一、联邦运动前各殖民区的铁路发展状况
到联邦运动前,澳大利亚民族经济中的两大支柱型产业——畜牧业和采矿业(主要是采金业)在“羊毛业大潮”(Great Squatting Rush)和“淘金热”(Gold Rush)推动下已初具规模。伴随着两大支柱型产业的发展和出口运输的需要,澳大利亚铁路开始修建于19世纪50年代。1850年,在英国修建铁路形势的影响下,南澳大利亚殖民区的数家公司多次联合行动,试图在阿得雷德城和阿得雷德港之间兴建铁路,但因财政困难不能实现。澳大利亚第一条铁路从悉尼至巴拉腊特的铁路线由新南威尔士殖民区修建,全长仅14英里。1853年又建筑纽卡斯尔至麦特兰的铁路,全长20英里。1854年初,在墨累河口附近的故尔瓦和埃利奥特港之间建起一条仅有7英里的公用混合马拉车辆铁路。1855年,新南威尔士殖民区接管了连接悉尼和古尔本的私营铁路,并在悉尼和帕拉马塔之间扩建了约14英里的新线路。接着维多利亚殖民区建造了墨尔本到季隆为50英里铁路线,1860年以后又相继修建了墨尔本至本迪戈·巴拉特等采金中心的铁路。[2]“19世纪70-90年代是澳大利亚大规模建筑铁路时期,这是与澳大利亚当时社会经济大发展相适应的。1861年拥有铁路243英里,1870年猛增至950英里,1881年达2800英里,到1891年,澳大利亚拥有10024英里的铁路。1891年比1861年铁路长度增长了39倍多!”[3]在联邦运动之前,各殖民区的铁路建设在里程数和数量上已初具规模,但都是“各自为政”,根据各殖民区的需要自行建设,互不合作。同时像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综合实力较强的殖民区的铁路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殖民区。笔者认为,在联邦运动前各殖民区铁路发展状况呈现出“孤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各殖民区之间缺乏合作,修建的铁路都是在各殖民区内,没有一条连接或通过两殖民区内的铁路。(2)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轨距不同,主要有宽轨(1600毫米)、中轨(1435毫米)和窄轨(1067毫米)三种。(3)各殖民区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铁路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内陆、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各殖民区之间这种“孤立”的铁路发展状态,也从一个方面阻碍了各殖民区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和澳大利亚共同市场的建立,加大了各殖民区之间的差异,不利于整个澳大利亚社会的联系,成为联邦运动推进的障碍。
二、由“孤立”走向“联合”
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联邦运动伴随着澳大利亚民族国家的形成,其表现为各殖民区之间关系由竞争走向联合,同时整个“澳洲社会由此从分散到合作,再到联合,进而形成联邦国家”[4]。在这时期,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发展趋势也由“孤立”走向“联合”。
(一)促成“联合”的因素
在联邦运动期间,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和防务安全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发展也由“孤立”走向“联合”。
在经济上,受“羊毛业大潮”和“淘金热”的刺激而蓬勃发展的澳大利亚民族经济,对联邦运动兴起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促成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发展由“孤立”走向“联合”的决定性因素。在此期间,澳大利亚社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4.7%,而在同期,英国为2.2%,美国为4.8%。[5]“尤其是在1850—1890年期间平均5%的国民经济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6],蓬勃发展的民族经济使澳大利亚各殖民区经济逐渐联合为一体。于此期间通过殖民区间的联邦会议,殖民区间的贸易关税达成共识,消除原先各殖民区之间的贸易保护壁垒,促成澳大利亚共同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区之间共同的经济利益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撤除殖民区之间的界线对社会经济是有利的。”[7]而具体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联合”,扫除交往中的障碍,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在政治上,联邦运动中各殖民区代表积极响应,通过一系列的殖民区之间会议的商讨,取得一定成就和进展。1891年3月,各殖民区共派出45名代表在悉尼召开商讨制定联邦宪法草案的会议,“其焦点落在……各地区统一问题上,……关系到在各殖民区之间如何克服和消除政各种差异和隔阂,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8]各殖民区之间在政治上的求同存异,推动澳大利亚联邦建立的实质进展,消除“差异”与“隔阂”的方式之一就是打破殖民区之间“孤立”的铁路状态,使其朝着“联合”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上,到19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社会变化明显,随着联邦运动的发展,澳大利亚已不再是一个移民的聚集地,殖民区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在缩小和减少,而共同点则在增加和扩大。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和人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对以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殖民区之间的铁路修建乃至联合建立统一国家的呼声不仅成为与日俱增的社会要求,而且也成为社会发展方向,“殖民区已经在自发地组织起来,采取联合行动”[9]。而各殖民区之间具体的“联合”行动之一就是通过修建相互连接的铁路,增加各殖民区之间的社会联系。
在防务安全上,由于英国撤走了驻扎在澳大利亚的陆军,把陆上防务安全留给了各殖民区自行解决。于此同时,19世纪80—90年代,德、法、俄等国则对太平洋虎视眈眈,加强在南太平洋上的活动,并占领了一些岛屿。“这就增强了澳大利亚各殖民区当局建立统一国防体系的迫切性。”[10]澳大利亚人首次感受到外来威胁。于是,加强防务安全成为澳大利亚关注的共同问题,并促使各殖民区之间走向联合。“自18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各殖民政府愈加重视武装力量的建设。”其中,建立殖民区之间便捷、快速和标准的铁路网络,有利于殖民区之间的防务合作,“一些地区的地方当局和居民还自发地致力于本地区的防务,如在格勒尼哥,人们修建了一条通往阿德莱德的铁路”。共同的防务安全也在客观上促成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联合”。
(二)走向“联合”的过程
1883年,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殖民区的共同努力,修建了连接两殖民区首府悉尼和墨尔本之间的铁路。1887年又建成墨尔本至悉尼、阿德莱德的铁路,以后逐渐连接成由西澳大利亚首府佩思经阿德莱德通向悉尼和布里斯班的铁路干线。1886年各殖民区之间开始统一铁路的铁轨标准,并在同年兴建南起奥古斯塔港北至达尔文港的纵观大陆的铁路干线(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仅建成南北两段,没有全线接轨)。经过在联邦运动中,各殖民区之间铁路的“联合”修建,“到1901年基本上建成了全澳铁路网”。澳大利亚在联邦运动中的铁路发展,打破了各殖民区之前“孤立”的状态,逐渐消除各殖民区之间的交流障碍和差异,“联合”的趋势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联邦运动中,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发展走向“联合”的过程。其过程表现为:(1)各殖民区之间通过加强合作,修建一系列连接两殖民区或多个殖民区之间的铁路。(2)各殖民区之间逐步统一了轨距的标准,减少各殖民区之间的运输障碍。(3)统筹规划整个澳大利亚铁路网,加强对内陆、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区的铁路建设。铁路“联合”的过程,也是各殖民区之间加强联系的过程,在联邦运动中通过这种具有实质性的基础设施建立,将所有的殖民区连接在了一起,使每个殖民区组成为澳大利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各个殖民区看成一个个“孤立”的地盘。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发展由“孤立”走向“联合”的过程,与联邦运动中各殖民区之间关系由竞争走向合作的过程相辅相成,两者都符合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
(三)走向“联合”的意义与影响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的成立标志着联邦运动的结束,同时是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式事件。联邦运动是一场民族国家建立的现代化运动,完成了澳大利亚社会从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重大转型。同时在联邦运动中的澳大利亚铁路建设不仅是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而且相对集中地体现出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使各殖民区之间的“联合”成为这一时期澳大利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联邦运动中的铁路“联合”发展,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各殖民区之间的贸易往来,而且为澳大利亚共同市场的完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设施保障。同时铁路的“联合”修建,加强了各殖民区之间的政治联系和社会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各殖民区关心的澳大利亚防务问题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虽然联邦运动到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已经完成使命,各殖民区变为澳大利亚联邦的各个州。但是各个州之间铁路“联合”发展的任务并没有就此结束。联邦运动后,就澳大利亚铁路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一定新的问题去解决:(1)新成立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关于铁路系统的规划以及一些铁路干线经营权、所有权的分配需要协商。(2)各州之间已经逐步建立标准化的轨距,但是澳大利亚依然存在三种轨距需要改造。虽然在新的时期里,澳大利亚铁路发展面临新的问题,但是联邦运动中确立的走向“联合”的发展目标,依然适用于新时期的澳大利亚铁路发展。走向“联合”的发展趋势,不仅仅表现在联邦运动各殖民区之间的铁路建设之中。同时在新时期下,走向“联合”的发展理念,也继续促进着澳大利亚联邦中各州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各州之间的铁路发展合作为契机,更好地为整个澳大利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做出贡献。
注释:
[1][澳]格林伍德:《澳大利亚政治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60-61页。
[2][13]王德华:《澳大利亚:从移民社会到现代社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3][14]张天:《澳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页。
[4]王宇博:《渐进中的转型——联邦运动与澳大利亚民族国家的形成》,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33页。
[5]R.Jackson,Austral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M],Canberra.1977.p.14.
[6]P.J.Cain and A.G.Hopkins,British Imperialism Innovation and Expansion,1688—1914[M].Longman,1993.p.246.
[7]G.Disher.Australia The Then and Now[M].Melbour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192.
[8]王宇博:《对澳大利亚联邦运动的历史考察》,《学海》2003年第4期。
[9]张天:《澳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28页。
[10]钱乘旦总主编,王宇博汪诗明朱建君著:《世界现代化历程—大洋洲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