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璐
[摘 要]在讨论英国土地制度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时,不得不提敞田制。敞田制自诞生后在英国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敞田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英国敞田制的衰败对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敞田制的衰败对农业劳动力的发展、耕地的变化和农业政策的推广,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农业发展越来越适应社会要求,从而促进了英国社会全方位的进步。
[关键词]英国;敞田制;农业
英国的土地制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轨迹,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敞田制由此被学界所关注。16世纪以后,英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敞田制开始衰败,圈地逐渐兴起,使得土地制度迅速改变。与此同时,英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升,为整个社会的大变革准备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对英国敞田制衰败对于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英国敞田制的起源、性质等问题有着长期的争论,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对敞田制的其他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敞田制的衰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在劳动力,耕地,政策三个方面。
1.敞田制的定义与衰败
敞田制指的是中世纪欧洲所盛行的一种耕作制度,它将土地划为条田形式分配给农民,农作物收获后,农民需要将自己的田地开放,供大家共同放牧使用,其中还包括公共地和荒地。著名农史学家琼?瑟斯克将敞田制总结出四个要素:第一,耕地和草地划分为条田,每个农户占有若干分散的条田;第二,在收获期和休耕期,耕地和草地要敞开用于公共放牧;第三,有公共牧场和荒地,条田占有者享有在那里放牧以及拾柴火、泥炭等物的权利;第四,上述活动由庄园法庭或村民会议统一规定并管理。其中第二点最为重要。(1)瑟斯克的概括清晰揭示了敞田制的内容和特点。敞田制是英国农业史上最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但敞田制的分布在地域上是有差别的,总体来说,西北和西南地区较少见,而以米德兰地区最为盛行,因此学者们研究敞田制也主要以米德兰地区为主。后来英国的国策开始转向重商主义,农牧混合的敞田制已不能满足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敞田制开始其衰败的历程,逐渐在英国废除。导致敞田制消亡的罪魁祸首是圈地运动的开展,据统计,敞田制于1865-1875年这十年最后绝迹,1878年英国圈地调查委员会正式宣布敞田制的终结。(2)
2.敞田制衰败的影响
敞田制衰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农业人口变化上面。它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方面它让部分土地所有者失去了土地,产生了大量空闲劳动力;另一方面部分土地所有者接受了失地,扩大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并且能自主从事生产。据16世纪英国部分地区被驱逐的农民数量调查显示,诺丁汉郡、沃里克郡、莱斯特郡、北安普敦郡、牛津郡、白金汉郡、贝德福德郡、伯克郡、林肯郡等9个郡共有5815个农民遭到驱逐。(3)当敞田制被破坏的更严重时,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农业劳动力被迫向拥有土地的农场转移,加速了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使得农业发展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而对于在圈地运动中得到土地的人,他们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资源,而且打破了之前敞田制实行的强迫轮种制。(4)土地所有者摆脱了轮作制耕种时间和作物种类的限制,得以在土地上种植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作物,并且能够更加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自由的农业生产为土地所有者带来丰厚的利益,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农业积极性,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敞田拥有明显的外部特征,为了方便分给农户,条田以田垄、犁沟以及其它一些界堤分割开来。这些分界线上不能种植作物,无形中就造成了耕地的浪费,土地所有者们将自己的土地集中耕作后,或多或少会毁除这些界堤,尽管拥有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但实际上可种植的面积却增加了。此外,英国在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迅猛。据统计,英国总人口在1700年时大约为650万人,到了1801年就上升到1050.1万人,而在1901年时更是达到了3700万人,(5)急速增长的人口数量,要求农业粮食产出有更大的提升。尽管敞田制遭到破坏后提升了土地所有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土地产出增多,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加之圈地使得无地者相应的增多,所以扩大耕地面积,开垦新的土地成为当时农民的最佳选择。文礼朋认为,18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英国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垦更多的土地来实现的,并且由于大量开荒,导致许多劣等地被耕种。(6)大量开荒增加了英国耕地的面积,使得农业总产出大量提升,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敞田制的破坏使得大量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村庄出现过多剩余劳动力,他们面临着生存困境。农民生活环境恶化的后果是社会的严重动荡,直接威胁到了政局的稳定,1607年还爆发了米德兰地区农民反圈地的起义。所以统治者不得不颁布一系列禁止破坏性圈地的法令,以维护自己的统治。17世纪英国革命后,土地所有者的代表掌握了政权。敞田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土地所有者获得利益,所以遭到了更为全面的破坏。政府不但不禁止圈地,反而颁布法律来鼓励圈地的进行,使圈地运动更加大规模的开展起来。(7)这样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为农业的大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政府通过大量颁布圈地法令来加快圈地的进程,1801年议会还通过了《一般圈地法》作为圈地的法律保障。保尔·芒图经过调查得出了1720-1800年议会所颁布圈地法令的总数量为2121个,1800-1810年达到了颁布圈地法令的高峰期,这十年间总的圈地法令不少于906个。(8)这样,大面积的土地成为圈地,敞田制在英国所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小。圈地法令的大量颁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3.结语
敞田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英国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它的重要贡献是国内外学者共同承认的。但是敞田制犹如其它一切制度一样,都有自身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16世纪以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下,英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敞田制已不适应发展的需求,新土地制度的出现在所难免。当圈地运动开始出现,敞田制遭到破坏并逐渐缩小在英国农村的应用范围,最终消失于英国农村。敞田制在其衰败过程中,仍然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着农业继续进步。它不仅为农业提供自由劳动力,提升土地所有者的积极性,而且扩大了耕地面积,为农业聚集资金。同时它还利于巩固政权,使得政府推行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扫除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农业发展做了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Joan Thirsk.The Rural Economy of England :Collected Essays[M].London :Hambledon Press,1984:35-36.
[2]邱谊萌.16-19世纪英国土地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8.
[3]Joan Thirsk.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Vol.IV 1500-1640[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7:241.
[4]文礼朋.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格兰敞田经营制度再认识[J].史学月刊,2006(9):93.
[5]Hill C.P.British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1700-1975[M].London:Edward Arnold,1977:2.
[6]文礼朋.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J].世界历史,2007(2):117.
[7]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3.
[8]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杨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