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纪实与反思

2015-11-04 17:14李忠秋高春梅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猴子加减法桃子

李忠秋+高春梅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加减法后,进一步学习有关0的认识和加减法。本节课主要从含义、书写以及相关计算三个方面来认识0,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5以内数的顺序,为进一步学习数序及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0;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课件出示:小猴子)。猴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奖励它2个桃子,看看小猴子的表情,它多开心哪!能用数字几表示?

生:用2来表示。

师:(多媒体)猜猜看,接下来小猴子会怎么做?

生:看着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忍不住吃了一个。

师:(多媒体)你猜得真准,看看,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生: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

师:桃子真好吃啊,小猴子想:我把剩下的这个桃子也吃掉吧,这时盘子里的桃子……(课件展示。)

生:一个也没有了。

师:那该用几来表示呢?

生:用0来表示。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不少呢!一个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与0交朋友。(板书课题——0的认识。)

师: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吗?

生:手机上、考试打了100分、汽车牌照上……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明白0的含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0的含义

1.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表示“没有”。

师:看,老师手中的盒子,请你听一听、猜一猜,盒子里放了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

(师第一次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

生:用“1”表示。

(师第二次摇动空盒子。)

生:用“0”表示。

师: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表示;盒子里一个硬币也没有,用0来表示。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也能用0来表示。

生1:大课间,我们上操,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用0表示。

生2:妈妈给我买了一块蛋糕,被我都吃光了,用0表示。

…………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很多。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你们刚才说的100分、电话号码、汽车牌照上的0,也是因为那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所以就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猜硬币的活动以及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多角度感知“0”表示什么也没有。】

2.教学“0”的第二种含义:表示“起点”。

(课件出示直尺。)

师:同学们,0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上也有0的影子,你发现了吗?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数字朋友“0”,它藏在尺子的什么地方呢?请你找一找,并用小手指一指。

师:谁来说一说0在几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在尺子上,0在最前面,在这里,0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把0刻度对准要测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感觉0是大还是小?

生:小。

师:0在我们现在学的数字里面是最小的。

师: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你还知道生活中0在什么时候也表示起点吗?

(课件出示跑赛、跳远、秤。)

师:0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它还有一个身份。(课件出示:分界线。)

(二)0的写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0的几个身份。那谁能说说,0像什么?(出示课件。)

生:像鸡蛋、气球……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写0的?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写的?

“0”的书写

1.教师示范写“0”,学生跟随书空写“0”;

2.请同学们在描红纸上描红。

3.在方格纸上写“0”。

4.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模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以及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三)有关0的加、减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还学会了写0,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一些和0有关的问题。

(补充课题及有关加减法。)

1.教学3-3=0

师: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有3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师:(播放动画: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endprint

师:谁能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师:还剩下几只小鸟?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拓展:老师出示两个小粘贴奖,把它送给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老师手上还有几朵花?你会列算式吗?

(板书:2-2=0。)

师:你还知道几减几也等于0?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几减几都得0。

2.教学4+0=4

(课件出示:青蛙图,请学生认真观察。)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师:(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图。)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师: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师: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拓展:根据老师的表演,列出相关的算式。

师:你还能想出这样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几加0还得几。

3.教学5-0=5

师:出示算式5-0=5,老师遇到了困难,谁愿意帮助我?

师:你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几减0还得几。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交流,从而亲身体验关于0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学会了……

四、了解0的历史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0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远古时代人们并不是这样写0的,你们想了解一下吗?

(课件出示我国和其他国家有关0的不同书写方法。)

师:数学知识里有很多奥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掌握更多的本领。

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情境让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好铺垫。本节课突出的特点是:

1.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背景越接近,越利于学生接受。因此本节课无论是探索0的意义,还是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我都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学习,进而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在活动中探索、发现规律

当我把孩子们说出的算式一一写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真能有所发现。虽然他们的语言很稚嫩,也并不能很准确地表达他们所发现的规律,但我想这已经足够,因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已经能用探寻的目光去发现数学的魅力。我庆幸我的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吗?”教师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停止了让他们探索的脚步。

3.让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

在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设计了“了解0的历史”这样一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欣赏数学的优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猴子加减法桃子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桃子
加减法的由来
送你一箱桃子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