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杰+李艳丽
教材分析:《倔强的贝多芬》选自科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是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次音乐会上,不堪忍受贵族的侮辱而愤然离开演奏现场的故事,生动形象而又鲜明深刻地表现了贝多芬自尊、倔强、高傲的性格。
“倔强”一词直接出现在第一自然段,体现为鄙视有权有势的贵族。第二次体现在第三自然段,风雨中熟练而深情地弹奏,使人们陶醉。第三次体现在第四自然段,面对侮辱,头也不回地愤然离去。
第一自然段是全文内容的一个简要概括,后面的内容则是围绕这一内容的具体展开。这是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段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第三学段的要求,学生可以不做掌握,但教师是必须要把握的。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提炼四要素可以作为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第三自然段则写出了贝多芬高超的琴艺,语言优美值得积累。从侧面写出了贝多芬对音乐的投入,为突出他倔强的性格做了铺垫。
第四自然段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充分体现了贝多芬不畏强权,誓死捍卫音乐的倔强性格。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有了一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但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讲仍然有些偏难偏深,尤其是对于贝多芬的倔强,对有权有势的贵族的鄙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虽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也是第二学段的要求,但是考虑到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我设计这节课时,把提炼关键词语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放在了最后,由教师引领着学生,借由板书提示,共同回顾全文,使学生初步感受这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教学的要求,确立了以读准词语、理解词语、积累优美词句为教学重点的教学设计,以“乐圣”和“训斥”两个词语架构起全文,达到想象画面 ,背诵积累,设置情境,读中感悟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贝多芬不畏强权、刚强倔强的性格。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乐圣”“训斥”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贝多芬不畏强权、刚强倔强的性格。
3. 发挥想象,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第三自然段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 初步学习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点评:本课的教学目标语言描述准确、精当,采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标,说得清楚。通过目标的设定,我们能看出教者心中有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积累,有概括,有表达,有朗读;教者心中有课标,目标设定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课文中第三自然段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乐圣、训斥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贝多芬不畏强权,刚强倔强的性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音乐感知贝多芬(第一次体会, 柔情与愤怒,触碰诗意的面纱)
1.听音乐谈感受。
师:今天和同学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感受到大家学习的热情了。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份小礼物:两段音乐。人们都说文如其人,音乐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语言,看看你能不能透过音乐,听出创作这段曲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播放《致爱丽丝》片段。)
师:从音乐中,你感觉到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老师,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致爱丽丝》。
师:你有一对灵敏的耳朵,你觉得能创作出这样的曲子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一个很温柔的人。
师:(竖起大拇指,夸该生。)谁还想说?
生: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安静的人。
师: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命运交响曲》片段。)
生:这个人好像很生气。
师:看来你听出了他的愤怒。
生:我觉得他是个很有力量的人。
师:他的确是个坚强的人。看来,同学们对音乐很有悟性。这两段截然不同的乐曲,一首叫做《致爱丽丝》,另一首叫做《命运交响曲》,它们出自同一位乐师之手,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乐曲闻名世界,他就是课文的主角——《倔强的贝多芬》。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初步体会倔强。
师:(在倔强下面画三角号。)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请同学们突出这两个字,再读试试!(指读5人,跟读2遍。)文章所表现的贝多芬重点也应该在“倔强”二字上,能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脾气很大。
生:“倔强”就是不听别人的劝阻,一直坚持做什么事。
师:这是同学们对于“倔强”的理解,那文中的“倔强”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同走入书中,体会贝多芬的“倔强”!
(点评: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在培养学生体会生活的幸福;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综合在只要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都可使用。教者上课伊始音乐的运用,既围绕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其人,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抓题眼“倔强”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对学生方法的渗透,匠心独具。)
二、字词了解贝多芬(解决字词,铺设一条通往诗意的小路 )
1.师: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好能尝试不出声地读,也就是默读。读不准的字可以请教他人或查字典,不好读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endprint
(生读文。)
师:老师想检验一下同学的读书情况,我们一起来看一组词语。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试试,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也可以查找工具书。
乐圣 拼命 有权有势
演奏 钢琴 熟练而深情
沐浴 干扰 越来越大
训斥 蠢货 旋律
(生自由认读。)
师:请两名同学领读,正音:乐圣、干扰、训斥。
师:同学们都能读得准吗?
生:能!
师:老师想请同桌两个人互为小裁判,检验一下对方是否能读得准,如果对方读得不够准确,请你来当小老师,帮他正音,好吗?
(生互读检测,教师巡视,再齐读。)
2. 重点理解词语。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明白意思,“乐圣”是什么意思?
师:圣,就是指在某方面有极高成就的人。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杜甫就是“诗圣”,下棋方面成就很高,我们把他称为棋圣,书法方面成就很高,我们称为书圣,绘画方面成就很高,我们称之为画圣 。乐圣是在哪一方面有极高的成就?(音乐。)文中的乐圣是谁?(贝多芬。)
(点评:词语教学采用“领读,互学”的方法扎实进行。教者解读词语的能力较强,对于某些词语必须随文学习,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而有些词语,须要通过生活经验或字面意思去理解,教者很好地把握了词语的特点,教学具有实效性,并且为下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诵读体会柔情贝多芬(背诵积累,柔情之路 )
师:快速回顾全文,从文中哪个自然段你能看出贝多芬是一位乐圣?
生:第三自然段。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请你尝试默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体会到了贝多芬是一位乐圣,用横线画下来。
(生汇报朗读不同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
师:哪个词语让你印象最深刻?
生:熟练而深情。
师:这个词让你感受到——
生:贝多芬的弹琴水平很高,很投入。
师:你真是贝多芬的知音,那你要把它读出来,才能表现出贝多芬是一位乐圣。“熟练而深情”像老师这样读读试试。
师:谁找到的也是这句话?(生举手)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再突出这个词试试。
师:这次好多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生:我找的词语是“沉静幽雅”。
师:这个词让你感受到——
生:贝多芬弹奏的曲子非常好听,人们都听得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说得真好!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沉静幽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不是在风雨中听演奏,而是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生:老师,我把整段话都画上了。
师:也可以,的确整段文字都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乐圣。那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这样读,文字仍旧只是文字,其实它是有生命的、有温度的,用心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样,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一读,看看我们能不能完成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试试,你能看到哪些画面?
(师配乐范读。)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我仿佛看见 。
生:我仿佛看见贝多芬就坐在大厅里演奏,他闭着眼睛弹奏着,熟练而深情,好像入迷了一样。
师:这位同学已经触碰到了文字的生命,我仿佛看见他就是贝多芬。
生:我仿佛也看到了贝多芬,他穿着一身黑色的礼服,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演奏。
师: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
师:有没有同学看到到场的听众?
生:我仿佛看见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贝多芬的演奏,有的人还闭起了眼睛。
师:用文中的词,这叫做(陶醉), 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们已经身临其境了。
师:有人看到贝多芬乐曲中的画面了吗?
生:我仿佛看见一轮圆月挂在空中,人们的身上也洒满了月光。
师:人们似乎不是在风雨中听演奏,而是沐浴在
生: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师:多么美的画面啊,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乐圣贝多芬的演奏大厅。老师来读黑色的部分,你们来读红色的部分。
生:老师,交换吧。
师:没读够?好吧,这次你们来读黑色的部分,我来读红色的部分。
师:美好的文字与美好的画面都应该永久地留存在记忆中,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本段课文填空。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也深深地陶醉其中,有的同学还闭上了眼睛,能告诉大家此时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贝多芬吗?
生:很优雅。
生:很高贵。
生:我看到了一个风度翩翩的,认真弹奏的贝多芬。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演奏大厅,听了贝多芬这样柔情似水的演奏,你打算对他说什么?endprint
生:贝多芬,你太棒了!你弹的曲子太好听了!
师:谢谢你的称赞!我替贝多芬谢谢你!
生:贝多芬,谢谢你为我们演奏,你能给我签个名吗?
师:贝多芬如果听了一定非常高兴,他都有粉丝了!看来大家都是贝多芬的知音。
(点评:第三段的学习是教学重点,教者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教者采用抓关键词语切入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采用想象画面、画语句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读文思考的能力;采用不少于6次的多种形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生透过文字想象当时的情景,在举象、造景的过程中完成由言到意的过程,再由想象画面到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实现由意到言的往复。学生在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中触碰文本,感知了语句的温度和生命。乐曲声中书声琅琅,润物无声,师生共同触碰诗意语文的衣襟 。)
四、 对话感受愤怒贝多芬(语言描写,首尾呼应,愤怒之路)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训斥”。
师:但是,贝多芬不但没有得到赞扬和感谢,反而受到了“大声训斥”,他为什么受到训斥?
出示句子: 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
师:把前后的句子都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先给“训斥”找个近义词。
生:教训。
生:责备。
生:责骂。
师:他受到训斥的原因是——
生:这时, 有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声音的干扰,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
2.寻找文字,感知心情。
师:你能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吗?(愤怒,怒不可遏。)能不能画出表现贝多芬愤怒的句子?
3.指导朗读,体会愤怒。
突出句子中的关键字、词。
生: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语气平淡。)
师:表现出你的愤怒!
生: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师:非常好,你看只要突出一个“决”字,整个情绪就表达出来了!谁再来读?
(指读5名同学后齐读。)
师:如果你就在现场,你忍心打扰熟练而深情地演奏的贝多芬吗?
生:不忍心。
师:你忍心破坏这沉静幽雅的旋律吗?
生:不忍心!
师:你好意思在这些陶醉于乐曲中,忘了周围的一切的人群中大声说话吗?
生:不好意思。
师:可是这位伯爵却大声说话,而且是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亲王不但不责备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此时此刻,贝多芬的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再也无法抑制,文中的词是……
生:怒不可遏!
师:谁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怒不可遏地读一读贝多芬的话?
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生齐读。)
4. 感悟出离,体会倔强。
出示:说完,贝多芬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演奏厅,迎着急风暴雨,快步离开了亲王的庄园。
师:如果你是贝多芬,也会转身离开吗?
生:会。
师:那我来劝劝你,肯定能把你留下来,信不信?
生:不信。
师:贝多芬啊,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呢,你要走,一定会被淋湿的,不如等雨停了再走吧!
生1:不行,就算冒着大雨,我也要离开,我决不会为你们这些蠢货演奏!
师:好!有骨气的贝多芬!让我们为他鼓掌!
师:(又走向另一个学生)贝多芬啊,你如果现在就走,就拿不到报酬了,不如再等一会吧!
生2:决不,即使拿不到报酬,我也要走,我决不会为你们这些蠢货演奏!
师:不为财动,好样的,你就是贝多芬!掌声!
师:可是这一走,你就把贵族都给得罪了,你今后可能连生活都成问题了,还走吗?
生3:走,就算今后饿死,也决不在这多待一秒钟!
生4:就算立刻就死,也决不回头!
师:是的,这就是贝多芬,(指板书)倔强的贝多芬!熟练深情地弹奏沉静幽雅的旋律的是贝多芬,怒不可遏离开演奏现场的也是贝多芬 。柔情似水源于对音乐的热爱,愤怒如火也源自于对音乐的热爱,面对音乐他怀着一颗无比虔诚的心,面对不尊重音乐却有权有势的贵族,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这就是贝多芬,倔强的贝多芬!你记住他了吗?
(点评:这一部分的教学轻重、详略教者把握得很好,通过词语感受人物心理;通过品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教者在教读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朗读感受,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实现了变“教的精彩”为“学的精彩”的目标。)
五、复述感悟倔强贝多芬(提炼关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如果我们借助提炼关键词语的方法就能快速、准确地记住课文的内容。(板书与板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用提炼关键词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生命会凋亡,唯有音乐不朽,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再次聆听这不朽的乐曲!
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诵。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点评:从学情出发,尊重学生知识基础,针对复述和概括的教学目标,搭个桥,扶一程,对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评析:
概括地说,本课教学体现了“四强”:方法性强,目标性强,实效性强,启发性强,而且课堂教学灵活,充满诗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用教材教语文,方法性强。本课教学,教师既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重新安排教学目标,不囿于教材的限制,不肢解文本的内容,既学习文本,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为学生独立学文打基础。
重在一课一得,目标性强。教学中教师不求全、不求深,只求学生能有所得。本课最为重点的是第三段学习,学生语句的积累,当堂的记忆,使文本内容深深印入脑海。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讲,如果课课这样积累,其语文素养将得到快速提升。
过程脚踏实地,实效性强。本课整个教学环节清晰、简洁,而每一环节绝不走过场,只要有环节就有收获,踏踏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实效性强。
“生本”“标本”“文本”,启发性强。教师上课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课标,胸中有文本,“三本”了然于心,才能上出扎实、有效、高质的课。这堂课简单中有深入,深入中有浅出,其独特的教学设计极具启发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