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黄开旭 成都报道
幼师看华德福——访四川师范大学华德福项目负责人及师生
本刊记者_黄开旭 成都报道
采访间,笔者形容华德福、瑞吉欧、蒙台梭利等是川师为大学生们开的几扇窗户,但是是比较高的窗户,尤其华德福,问有多少学生能爬过去?得到的回答是这几种教育各有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来研究,比如华德福就适合不喜欢太多约束、太赶的老师,教育不只选择学生,也选择老师;人只要选择到合适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的付出或许会加倍,但疲劳感反而会降低。
川师幼教华德福项目始于2010年,正值国家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提出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关注并参与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似乎迎来了它的春天。
致力于社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公益组织——北京富平学校,此时正在川师做贫困大学生的能力提升项目,华德福的张莉校长跟他们有联系,于是桥就搭上了。
接着是这样的讨论:我们培养幼师时能不能用华德福的理念,让学生对这种教育有一些了解?探讨结果是华德福是当下非主流教育理念的一种,华德福、瑞吉欧、蒙台梭利这些课程或许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儿童,并且它们在具体操作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引入这些课程符合川师倡导教育多元化的一贯态度。
自此,川师幼师专业每届大三学生都有60人左右到成都华德福学校,分两学期进行每期一周的见习。
与到华德福培训的小学、中学教师不同,川师的预备幼师们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他们不必全盘掌握史代纳的哲学体系,也不需要十八门学科样样精通,在大学生们看来,华德福有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缓慢的节奏,老师不用像公立学校里那样雷厉风行,这种教育是否适合孩子,没有走进华德福深处的廖小琴不敢断言,但她觉得,至少对老师而言,在华德福教课有一种精神享受。
华德福给川师学生的突出印象是慢,拿这个慢来对照,就能发现公立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快太急。
刘老师说史代纳对人的认识有些复演论色彩,斯氏认为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个人的每7年对应历史的2900年,而0-7岁则是个人发展的最初级阶段;华德福的理念中,0-7岁的孩子不能急着发展他的大脑,而是先锻炼他健康的体魄,智慧和灵魂才有一个好的容器,并且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并不冲突,例如成都某华德福学校每周一的烘焙课,就是智力、身体一起锻炼的过程。
见习过程中大学生们了解到,华德福年纪较小的孩子,可能会用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来给他讲同一个故事,直到他能完整地复述为止,这在公立学校是难以想象的。刘老师曾经问过一位华德福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到公立学校读书呢?家长坦言不喜欢公立学校的教育,觉得华德福的教育才是好的。刘老师又问:公立学校的老师也是你看到的我们这批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难道您觉得他们不可爱吗?
笔者同意刘老师所言,公立教育的出发点是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标准能培养出圣贤。但不知何时开始公立教育成为争夺教育资源的试练场,千军万马齐刷刷瞄着高考这座独木桥,高考之前有中考,中考之前有小升初,太多人忘了“素质教育”的本意。
廖小琴说,如果我进到一般的幼儿园,他们有他们的规定,我也很难去打破,但如果以后我有机会和条件,会想办一个类似于华德福的家庭幼儿园。我并不是说一般幼儿园就不好,比如我拿到这个课,就可以尝试把华德福、瑞吉欧、蒙台梭利放进去,教育还是取决于老师吧,很多孩子在公立幼儿园也过得很快乐。
万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支部书记):华德福和公立体系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传统教育面向世俗、大众,华德福面向小群体,社会需要多种形式的教育,他们各有各的优势,那就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历史悠久的国家,它们的实践效果如何。
刘胜林老师:或许你可以换个问法,华德福是在培养贵族吗?贵族是有定义的,比如中国的世家、西方的贵族,现在来华德福的家长主要是什么人?官员、白领等等,他们已经经过努力在社会有一定地位、经济,现在要追求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他们的自由,这也符合教育的多元化。
学生廖小琴:我觉得有精神追求很好,其实所有人都有精神需求,只是不同人群需求不一样,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阶段过得开心一点、轻松一点,乃至将来继续接受华德福教育,成为一个亲近自然、更能感受幸福的人,然后把孩子送到华德福,这无可非议。
不论万书记、刘老师,还是大多数接受培训的同学,都没有把华德福看作公立教育的“药”,认为至少在幼教阶段它只是众多新型教育里的一种供选方案。
做手工、音乐授课、图形授课,都不是华德福的专利。见习中让大学生们印象深刻的是几天的技能课培训,并不是培训画画、音乐等等的技能强度,而是让他们进入专注的状态,享受那种状态,教孩子这些课本不是为了培养他成为画家、音乐家,而是让他们享受、感受,我们进入过这种状态,才可以去引导孩子,廖小琴说。
万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支部书记)
相比与华德福“一见如故”的廖小琴,一些同学们更多表达了对华德福的不理解:每次吃饭前要祷告,感谢阳光、大地、自然,学习唯物主义长大的学生们觉得这有些宗教色彩,而事实上华德福中不少老师确实也有宗教信仰;缓慢的节奏让有的同学不适应,比如用一天时间来染两匹布,有的同学课后说“难以置信”。
在华德福这样一种类似于桃花源的环境,孩子们慢慢成长,没有人催、逼,大人不让他们接触电脑、电视,但他们走出华德福就是现实社会,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不可能不对他们产生影响,在学校、家庭学习的美好氛围与外界不良信息会不会形成一种冲击,对孩子造成伤害?见习时间持续一周,其中和孩子见面只有一天,怕打扰孩子也不能主动找孩子说话,短短几天的见习无法解答他们心里的问题,毕竟绝大部分二十岁以上的人,所接受的都是和华德福截然不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