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邵蔚 文/摄
天思科技掀起纤维产业绿色革命
本刊记者_邵蔚 文/摄
当今世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走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目前在市场上需求量巨大的粘胶纤维却因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而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湖北天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武汉大学,产学研相结合,成功推出了“氨基甲酸酯法纤维素纤维长丝生产新工艺及装备研发”技术。在纤维领域内,一场新的革命正在展开。
天思科技建立了核心技术体系及装备体系。
湖北天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氨基甲酸酯法纤维素纤维长丝生产新工艺及装备研发”技术研发其实并非偶然。据公司总经理王云波介绍,依赖化石资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工业已面临资源和污染两大问题,尤其近年沿海地区及大城市的粘胶工厂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污染转移到内地。面对粘胶法的严重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开发价廉、无污染的纤维素新溶剂以及新的加工方法已成为纤维素工业发展的关键。
从那时起,研发“氨基甲酸酯法纤维素纤维长丝生产新工艺及装备研发”技术便成为湖北天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刻不容缓的任务。经过多年努力,这一项目的工业化生产路线已经全部打通,并建立了核心技术体系及装备体系。
“成果是可喜的。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我们所制备的产品各项性能均已达到粘胶连续纺长丝指标,且染色深度、色牢度优于粘胶连续纺长丝,使用该产品织造的面料能够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滑爽性。”王云波说,“我们的下游客户对这一产品已经表示认可。”
据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武汉大学教授周金平介绍,整个技术采用自主开发的环保型纤维素纤维生产方法及工艺,制备无污染的纤维素产品,降低了再生纤维成本,取代了传统粘胶纤维生产方法,建立了无污染的新型纤维素产品体系,推进了纤维素产业的绿色革命。
“由于生产工艺简洁、环保,所以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巨大。初步估算,每吨可变成本为1.8万元,不变成本约为1万元,售价为3.5万元/吨,吨利润为0.7万元,这种纤维素长丝产品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粘胶法纤维素长丝,相信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王云波充满信心地说。
就在日前举行的项目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等行业专家、领导以及武汉大学相关学者、业内同行企业代表等都对这一技术给予了肯定,并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技术的工艺流程与现行的粘胶纤维高度契合,从而为因高污染而面临生存困境的粘胶纤维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一条一举多得的蹊径:企业转型升级后,既可以有持续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够消除污染,有明显的环境效益,还可以让老企业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成功避免因企业老化,甚至倒闭而产生的诸多社会及民生问题。”评审团在鉴定会上这样评价道。
对于天思科技和武汉大学这项来之不易的技术成果,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也都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蒋士成表示,整个项目到目前的中试阶段都比较成功,相信也可以实现产业化。但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予以充分的重视,规避同国外相关专利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另外在原料使用方面也须注意,如怎样保证不同的原料生产出的产品品质一致,这些还需要天思科技和武汉大学去考虑。此外,在终端应用方面,蒋士成建议由于短纤成本偏高,可朝着长丝方向发展,同时要注重与高校课题的合作,拓展应用发展空间。
“蒋院士说得很有道理,现在是中试阶段,我们都很期待此项目产品的产业化,希望天思科技可以加快产业化进程。在产品的市场推广方面,我建议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毕竟市场推广之路不易,还需一步步踏实地走。”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说。
包括北京三联虹普公司等同行企业的企业家们,在现场观看了“氨基甲酸酯法纤维素纤维长丝生产新工艺及装备研发”技术之后,表示这一技术的出现令整个化纤行业眼前一亮。同时,他们认为,后期市场推广还需要通俗易懂的市场化名称,更需要有相关的产业联盟共同推动整个项目和产品的发展,希望未来天思科技的此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可以在市场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