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伟
自主品牌靠SUV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合资品牌的"后手"很可能让自主品牌的短暂优势再次面临冲击。
的确,在近几个月的市场搏杀中,自主品牌靠SUV车型赢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而合资品牌及进口外资品牌尽管使用降产品官方价格,也未有扭转市场下滑局势的迹象,但自主品牌不应掉以轻心,更应居安思危。
从今年4月开始,由上海大众掀起了合资品牌今年首轮官方降价潮,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纷纷跟进,尤以上海通用全系降官价更有力度,不过这些看似有力度的降官价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这里面有整体经济形势下滑,股市吸金,导致的购买力不足,不过也不难看出,这些合资企业降官价的车型或不是其市场主力车型,或主力车型降价不足,更有甚者市场上出现降官价不能与其它优惠同时使用,不仅没有挽回销量,部分合资品牌更背上了没诚意的骂名。
不过在笔者看来,上述企业及市场的表现还是表明,其实合资企业还未被逼到那个非下大力度挽救市场的份上。如果今年下半年,市场仍未有起色,当然也包括豪华品牌为销量将价格向下压,那么与自主品牌产品直接竞争的合资企业很可能进行大力度的官降,尤其是主力车型进行足够深的官降,届时很可能会动摇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合资品牌在近两年也开始发力SUV车型。老的大众途观、本田CRV不说,新近的日产奇骏,通用昂科威以及本田小型SUV的势头都非常猛,6、7月份都是市场销量前十位的常客,而途观这样的车型也一直保持着全国SUV销量第二的位置,但这些车型一直未参与官降。也可以说合资企业还“留有一手”。
合资企业还有一招,即利用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降成本,基于目前合资企业产品的本土化越来越充分,以及其规模经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虽说合资企业供应链的裙带关系及既得利益不及合资之初,但目前仍有水分可挤。也说是说,即便产品官降,合资企业利润的损失是可控的。
综上所述,合资企业仅从产品价格及供应链上发力,仍可保持对自主品牌的优势,即便是SUV也可能挽回部分市场,更不用说品牌力及营销管理水平的优势。但自主品牌也不要因此改变自己既定的战略,仅从产品力讲,SUV及MPV领域仍是自主品牌目前的主要优势,而在这两个领域中,自主品牌车型满足低级别市场家庭的一车多用,尤其是MPV,是合资品牌短期内还难以企及的。因为在外资品牌的全球产品序列中,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多用途SUV及MPV,基本没有,目前国内车型都是本土化改造的产物,且价格不菲,在低级别市场中很难有优势。
不过自主品牌在发展SUV方面也有问题,即除了长城的哈弗以外,自主企业SUV形成较完整谱系的并不多。很多企业轿车卖不动,但看着SUV市场好,出个产品救市用的,结果救出个“程咬金”来,这是自主品牌亟待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