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如今的车市,拼价格似乎已不可避免,但价格真的是越低越好吗?
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汽车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营销战略和目标,必须根据产品特点、市场需求以及竞争情况,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汽车定价策略,促使和扩大汽车销售,从而提高公司整体效益。
起售价博弈战
当一款新车上市的时候,产品定价的过程相当于一场复杂的市场博弈。
车企必须要经过认真的研究才能确定下来,根据同级竞争对手的销售状况,定出一个合理的、符合自身定位的售价,才能达到一个好的销售量。一个合理的定价不仅能够促使该车型的销量,甚至还能促使整个车企走上一个新台阶。
J.D.Power汽车客户服务总监胡晓龙表示,“目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喜欢个性化的产品。产品定价并非越低越好,客户之所以会买便宜的,主要是因为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性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便宜的,但定制化、有差异化的产品,定价会更具竞争力。”
折扣并非越大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降价似乎已成为促销最有效的方法,但实际效果却并非越多越好。目前很多品牌都在打价格战,但是价格战很可能会让这些品牌的经销商承受更多的压力,甚至是陷入到“价格陷阱”中,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价格存在折扣陷阱,以价位在12万元至16万元的中级车为例:消费者在优惠5000元至1万元的区间内还能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满意度;但是在1万元至2万元的优惠区间内,消费者的满意度并没有上升,反而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当优惠上升到2万元以上时,才会恢复消费者的满意度。
按照以上数据分析,之前进行“官降”的品牌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了“价格陷阱”中,“官降”在品牌销量上取得的实际效果可能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大。但是,一旦有汽车品牌进行“官降”,那么与之竞争的品牌就很难做到不去降价,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增值服务可改善价格谈判体验
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到新常态,车企与经销商的关系也进入到新阶段。经销商提供增值业务,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客户在价格谈判上的体验。
当“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消费者不仅仅是单纯地买车,更需要愉悦的购车体验。从目前经销商的盈利组成来看,传统盈利主体(新车销售、售后服务和零部件)的比例与2013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售后服务下降最多,下降了8个百分点。但尽管如此,售后服务依然是经销商利润的主要来源,占总利润的32%。
另外,“二手车+汽车保险+车贷”的利润占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约占经销商总利润的24%,超过新车销售和零部件,成为经销商利润的第二大主体。经销商也逐步由销售产品转向销售平台服务(保险、贷款、精品附件、延长保修、汽车装饰、二手车等)。平台服务化是成熟汽车市场的标志,也是新常态的方向。
如果有留意网友对新车上市售价的讨论就会发现:当新车型售价发布的时候,有的网友会留言说定价太高、没市场;有的会说性价比高、请给我一个不选它的理由;还有的会说价格厚道、肯定大卖等。
定价高了,销量肯定受影响;定价低了,利润太薄,也不利于车企自身品牌价值的进步和发展。从目前车市竞争程度来看,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及车型无疑都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在这种压力下,车企更应该深思熟虑,并联合经销商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和销售策略,以期实现更快的销售增长。(文章内容来源于J.D.Power亚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