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5-11-04 10:49田文苓,李黎
成人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教育改革途径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田文苓,李黎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转型的迫切需要。基于此,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发展途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合理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教育改革;途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10-0077-04

【收稿日期】2015-06-23

【作者简介】田文苓(1956—),女,河北任丘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李黎(1981—),女,陕西杨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10.021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在招生规模上不断扩大,招生口径上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理论研究上不断深入。[1]在招生口径上,学历教育类有普通高考招生、五年一贯制招生、对口招生、3 + 2模式招生、成人教育招生等,职业培训类有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利用学校及企业不同的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培养方式有工学交替式、引企入校式、产学结合式、企业简单技术劳动补充与实习相结合式等;二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学校与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建立二级学院或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即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大学内短期设置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在理论研究上,不少学者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理念、特征、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如何震的《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2]姜大源的《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3]黄尧的《职业教育学:原理和应用》、[4]刘福军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5]等等。总之,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工作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开启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体系不完备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是中专和大专层次的职前学历教育,层次结构较单一,教育模式相对封闭,体系不完备,难以适应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多层次人才质量的需求。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向更高层次延伸,所以,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中职、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教育层次完备,是科技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必要诉求。

2.体制不健全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和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及政策、法规、财政的支持。目前,我国尚未从体制机制上营造起保障职业教育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改革,大多处于

学校积极寻求合作、企业被动应付的局面,致使改革措施运行不畅,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3.产教融合欠深入

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力求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但在实践中:在思想观念上,尚未形成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理念;在办学条件上,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备及场地缺乏,导致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仍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模式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尚未完全脱开学科本位的束缚,真正从学科结构转变为职业活动结构;在运行机制上,企业因利益等原因而表现出的被动应付甚至抵触情绪,学校停留在追求解决实习和就业而出现的急功近利甚至形式主义等等,都制约了产教深度融合。总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尚未深化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4.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一定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社会用人单位的期待。目前,由于师资水平、培养模式、学生自身问题等原因导致的一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知识基础、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得不到企业认可,使学校面临巨大的学生就业和学校生存压力。有些职业院校虽然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但就业质量(对口就业率、起薪水平等)较差,产学脱节,学非所用,学生在个人理想与就业期望之间存在悬殊落差,这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又普遍存在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状况,缺乏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后劲,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对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思考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一种具有多样性特征的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它的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终身性和全民性。[6]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因为如此,职业教育就应该以职业的形式进行,培养的人才方能符合职业岗位需求;[7]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决定着产业素质,代表着民族品牌。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的更高诉求,是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同时也为其加快发展带来了机遇;职业教育是对社会环境高度依存的教育,能更好服务于社会。[8]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其培养目标方能实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会不断变化、更新,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为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又是一种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职责要求其以更加开放的形式为职前职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提供学习的条件,使学有所教,在人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知识更新、技术提高、获得所求技能型就业的机会。要将各层次职业教育上下贯通,来架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现代职业教育又具有全民性,它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大众教育。随着技术进步和职业分工的细化以及社会竞争力的加剧,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已成必然几乎全部职业都将要求从业者具有职业资格,[9]这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而职业资格又须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才能取得,所以,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惠及全民的大众化教育。

(二)健全体制,创新机制,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职业教育是一种需要学校和企业合作实施的教育,而学校和企业是不同性质的利益主体,校企合作必须由国家制定的相应政策、法律及经费支持体系来支撑。《决定》和《规划》的出台,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应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从国家制度上,使企业积极履行职业教育责任,形成完善的办学体制。[10]应通过政府干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保证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营建起产教融合的制度环境。保证职业教育顺利开展,还需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应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校企需求合拍的运行机制,激励企业着眼于长期愿景下的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校企合作畅通运行。

(三)完善结构体系,拓宽发展途径,多元化开放办学

《规划》明确提出了“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发展目标,这为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将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延伸,是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应发展深层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以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职业院校应改变封闭的办学模式,敞开校门,积极主动地寻求与行业、企业合作,拓宽发展途径,多元化开放办学。可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开辟实践教学基地、探索现代学徒制、开展技术服务、开办企业职工培训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等方式,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拓展融资渠道,打通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通道,搭建起校企协同育人的平台。

(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起源于学徒培训的“双元制”,是联邦德国生产体制的支柱,其技术骨干大多是由双元制培训体系培训出来的,成为国际上纷纷效仿的最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基本特性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11]同时理论教学注重实用性,并紧密与实践相联系,服从实践需要。其指导思想是: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德国的“双元制”在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和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走出教育的封闭模式,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是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我国与德国不同的是,德国的校企合作办学是企业主体式的,而我国的校企合作办学是学校主体式的。目前,企业因利益关系表现出的被动态度是校企合作深化的瓶颈问题,根据我国实际,学校可通过技术服务、开办企业职工培训班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良好服务;通过“以工期定学期”等柔性教学管理方式满足企业生产用人需求,使企业在分享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建立起互利共赢、顺畅运行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我国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只是停留在由企业解决学生实习阶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应争取企业对包括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的全程参与。学生在企业提供的真实职业环境中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经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从而实现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深度融合的目标,促进校企无缝对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五)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推进“专业课程项目化”

课程教学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来完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针对胜任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探索适应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推进“专业课程项目化”,构建以“行为导向”为特征的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专业课程项目化”即倡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均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项目课程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效果已被证实的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的特征是理论传授与项目实施实践平行递进、相互融合。学生可在参与具有职业岗位任务特征的“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和相互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实践中,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提高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职业工作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从而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可对应课程中某一个完整的知识单元,也可针对整门课程;“项目”完成的场所可以是实验室、工厂车间、实习基地等,也可以是机房,这取决于课程特点和项目所需生产实践活动的要求。

(六)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于衡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外乎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满意性质量[12]几个方面。符合性质量即符合职业教育预设的规格标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则是衡量是否符合规格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经济建设一线的服务质量适用性质量即满足特定工作岗位的需求,它主要反映在毕业生是否具备胜任特定工作实践和岗位需求的能力和素质,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满意性质量即追求卓越以期达到职业教育各利益主体满意,包括提高劳动者生存质量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等。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需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追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思考与分析判断、决策与创新、组织协调与人际沟通、语言与书面表达、社会责任感与职业意识等全面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解决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企业不认可等折射出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从优化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着手。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加强调对学生自身个体特征的审视。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瞄准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客观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具体需要,更要重视职业精神在职场中的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新的课程体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行业企业需求,灵敏适时地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坚持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营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企业先进的理念、合理的制度、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态度、完善的服务、和谐的氛围中感受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塑造职业精神。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要求,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并经考核确认其上岗资格、让教师挂职顶岗深入到企业一线、聘请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引进拥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等方式,来培养和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应改变以教师讲课质量和学生书面考试成绩考核为主的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加大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力度,加强对学生认知、情感、岗位职业能力的考核。可通过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对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与成果和校企合作中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与行业企业的评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通过考核方法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成绩”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学习成效”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需要更新观念、完善保障体系、拓宽发展途径、创新发展模式。面对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多方携手,攻坚克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方向,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我国人才成长、科技发展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评论员.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4-06-25(1).

[2][6][8][9]和震.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

[3][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和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刘福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0]曹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41—45.

[11]耿瑞辰,黄军霞.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146—147.

[12]王军红,周志刚.论职业教育质量的内涵及表达[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 :449—452.

Thoughts on the Problems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IAN Wen-ling,LI Li

(He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Accelerate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urgent need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pathways and measure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many aspects,such as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development approach,teaching model,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 on.

【Key words】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reform; pathway; measures

(编辑/乔瑞雪)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教育改革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