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只有七万字的篇幅,轻灵如宋元小令,却极其耐读,品之如饮佳茗,经得起一品再品,齿颊留香,余韵绵绵。个中奥妙,可用哲思二字概括。
这些作品整体呈现出超旷空灵的特征,窃以为庄子的《逍遥游》《秋水篇》等超、神审美观是其思想底色。作者出生地与庄子故里一箭之遥,自幼饱受道家文化熏染,天性率真,对庄子情有独钟,发而为文,超旷空灵之中,时见庄子印痕。一草一木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一片大海,一条河流,一壶池塘,一声知了,便都成了超越现实超越功利的审美意象,成了诗意的哲思。
如果说散文诗的哲学基础是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那么散文的哲学基础便是以张载民胞物与为代表的儒家仁爱文化。对三个大嫂的体恤,对隔壁朱家大哥代交学费的感恩,对拉煤爬坡遇困时无名伯伯施以援手的铭记,对爷爷的孝心,对母亲的愧疚,等等,人物各异,情节不同,一以贯之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拳拳爱心,是以民以物为吾同胞的殷殷真情。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作者人在官场,心忧元元,又质性自然,对美特别敏感,以入世的儒家精神干事,以逍遥的道家思想为文,以真情流走、大爱至简贯穿始终,结晶为这些诗意的哲思,自然特别值得我们慢读细品、沉浸体悟。显然,读这样的作品需要心平气和,最好是河边雨夜,一杯清茶,一盏清灯,一怀诗绪,无边细雨。国庆长假,机缘巧合,我在黄河边有了这样一次诗情画意的精神畅游,堪称人生一大乐事,借用一句大读书人的名言:天堂的模样就应该如此吧。(王守国,大河报原总编辑,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