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道德经》看《康熙来了》

2015-11-03 16:15陈文耀
艺海 2015年8期
关键词:不争蔡康永道德经

陈文耀

[摘要]台湾电视谈话类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以其独特的节目特色开播十年而热度不减。论文依据对《道德经》的解读,从栏目主题设置、栏目流程设置、主持嘉宾关系、主持谈话之道、栏目观点倾向五个方面,论证了栏目中蕴含的道学价值。

[关键词]康熙来了 道德经

《道德经》有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意是,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康熙来了》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在“无为”“不宰”思想引导下,衍生出与众不同的栏目特色。

一、栏目主题没置——不言,弗志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任由事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强加自己的倾向,成功业就而不自居。正是由于不居功,也就无所谓失去。《康熙来了》在主题的设置方面,不像其它电视栏目,有着鲜明的主题,整个栏目都围绕着主题展开,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康熙来了》栏目并非没有主题,而是把主题变化成一个具象的点,亦或是一个由主题衍化生成的,看似不太相关,却又关联着的点。在表现主题的目的性方面:不说开,不倾向,却始终在。例如,节目中经常邀请一个剧组主创人员参加节目,明明是为了宣传新剧,但很少正面宣传。而是把新剧中的主题或者一个现象转化为节目中的一个话题来讨论。

正是因为这个议题的设置,加之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讨论,才更会引发受众的好奇心和观赏欲,反而会对新剧有进一步的关注。《康熙来了》看似是话题的闲聊,其实,话题之中又可透隐出节目的主题。也正是因为没有人为的施加倾向,反而更为明显,明显下又很自然。

二、栏目流程设置——自然、自化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天下的事物是神圣的,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强加统治。用强力统治,就会失败;用强力把持,就会失去。所以,不妄为,也就不会失败;不把持,也就不会被抛弃。事物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刚强,有赢弱;有安居,有危殆。因此,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康熙来了》的栏目设置,没有固定的流程和环节,没有规章可循。很具象的话题也不都是提前安排好。话题也是由上一个引申出下一个,有着很多未知的因素在里面。栏目的结构也只是由节点插入下节预告。整体的节目遵循自然的过渡,很少能看见人为的编导和设置成分,不强加,不打断,不介入,自然而然。

三、主持嘉宾关系——无敬、无畏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好的统帅者,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其次的统帅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帅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康熙来了》中,主持人和嘉宾的关系是平等的,并无明显的分离。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多层次上是交谈关系,而非采访者和嘉宾的关系。主持人并不是处在舞台上,处在一个分明的位置,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访谈。相反,主持人起到了一个中间人的作用,反倒成了嘉宾之间交流的催化剂。主持人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话题的引入和引导。话题谈论中没有规矩,没有说教,更谈不上嘉宾对主持人有畏惧。嘉宾感觉不到主持人的存在,因为主持人和他们一样,都是一起交谈的人。观众也感觉不到主持人的存在,因为观众看到舞台上的,是一群平等谈话的人。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有道之人虽然地位居于他人之上,而他人并不感到压力沉重;居于他人之前,而其并不感到受害。天下人都乐意拥戴而不感到厌倦。《康熙来了》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默契,是建立在平等、融洽的关系上。主持人没有以一种自上而下的话语发问,嘉宾也没有以一种被访问者的身份作答;主持人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认同感,嘉宾也没有因为主持人的存在而感到有压力。谈话节目的独有魅力,就在这样无敬、无畏的平等关系中,在轻松、融洽的对话氛围中被很好地展现出来。

四、主持谈话之道——无为、小争

“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老子说“以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大意是:遵循万物的本质、规律而不妄加干预。所以,“无为”就是不妄为,就是遵循规律、顺应自然而有所作为。

以2014年10月第24期《爱情诊疗室——男人越老越吃香》为例,“很多男生都会勇于表达对女生的喜爱的,但是梁正群应该是不会愿意讲。”蔡康永对小s说,“所以如果让他从对面六个女生中间挑出一个来,他能挑得出来吗?”小s:“我觉得他挑不出来”。两个主持人之间貌似无意的的对话,要比直接让嘉宾挑选,既明智,又增添了趣味性。这就是《康熙来了》中主持人“无为”的说话之道。

紧接着蔡康永又进一步补充:“纯粹就是外表的正就好,不要管个性吧。”在听到梁正群的答案后,对梁正群旁边的男嘉宾:“你觉得他在放障眼法吗?”“他怕讲出真心话,是不是?”又对另一个嘉宾们认为应该是梁正群喜欢的女嘉宾:“梁正群刚才没有选你,你有很惊讶吗?”“他选的你前面的那个女生耶!”用娓娓道来的看似不争的言语,试图挑起嘉宾们话语争论,以赢取一种娱乐效果。这就是蔡康永说话艺术的“不争”。老子说“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提倡以“不争”求和平生存、共同发展。老子所说的“不争”并非放弃争,而是以不争为争,这是一种更有效、更深入的争。适度的挑衅,能让谈话热络;问题很尖锐,可以倒退回去两三步;这是蔡康永说话中的“不争”。其实可以看出,蔡康永在说话中礼让于对方,不急着接话,其实更是为了自己话语的有为和节目的有为。而“不争”,更是先给对方一个台阶,对方登上台阶,已然下不来了,以不争求争。

五、栏目观点倾向——不言,知止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受益,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康熙来了》以谈话著称,它与其它谈话类节目不同的是,节目中鲜有定论,更没有说教之言。相比其它谈话类节目鲜明的道德立场,分明的观点态度,《康熙来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言”。不说,并不是没有,而是观点就在节目中,就在谈话里,每个观众都能从中读出节目本身乃至个人的观点倾向。开放式的话题,开放式的答案,开放式的联想,虽不言,但早已说出。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康熙来了》在另一个层面上的成功,在于其“知止”,懂得适可而止,注意一个度的把握。尤其在栏目的观点倾向上,更是掌握了一个很好的度。节目只表达个人的观点,很少站在栏目的角度,归纳出一种所谓的大家的、整体的观点。也正是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给了观众更广阔的思考和娱乐空间,而不必拘泥于说教的枷锁,《康熙来了》才获得了长久的成功。

综上,《康熙来了》中对《道德经》的体现,不管是刻意还是偶然为之,都是一种思想的渗透。把道学思想运用到电视栏目中,在很大层度上是符合栏目的发展需要和受众的观赏价值的。从《康熙来了》中,我们能很好地看到道家思想与栏目形式的交汇。形式的开放、话题的开放、思想的开放,对国内的谈话类节目来说,确实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猜你喜欢
不争蔡康永道德经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张之洞的“三不争”
艾草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不争的函谷古道
我必须爱一个真实的人
不 争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有时,说的比做的更重要
教 养